管眼魚

管眼魚

美國生物學家在深海發現一種奇怪的魚引,它有一個透明的腦袋和管狀的眼睛,被形象地稱為管眼魚,而其學名是大鰭後肛魚(Macropinna microstoma)。由於此魚是在1939年發現的,如今生物學家已經知道這種眼睛特別能聚焦光線。不過,它們的形狀只能讓此魚具有管狀視線,因而視野很狹小。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長著透明頭的魚可能是2009年最為怪異的一項自然發現。在2月公布的照片中,這條生活在太平洋的管眼魚正在炫耀它的透明腦袋以及管狀眼睛。據悉,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個活標本。這種1939年發現的頭部透明的深海魚眼睛會鏇轉,而科學家們原本以為這種魚的眼睛是朝上的,只能看到頭部上方。

生活環境

管眼魚 管眼魚

在深海2000多英尺處生活著一種奇特的小型魚類,它們叫做“管眼魚”(barreleye),長著透明的頭部和管狀眼睛。管眼魚的學名是“Macropinna microstoma”,這是一種適應海底漆黑環境的深海魚,在海底2000英尺的區域,太陽光很難照射進來。它們可使用非常靈敏的管狀眼睛搜尋頭部上方輪廓模糊的獵物目標。

發現過程

管眼魚正面圖 管眼魚正面圖

這種魚第一次被發現是在1939年,生物學家知道這種魚特殊的眼睛結構能夠很好地收集光線,但是管狀眼睛卻導致它們視野狹隘。科學家曾認為管眼魚的眼睛是固定向上方凝視的,但是這種推測是不成立的,那么管眼魚會將無法發現正前方的獵物,並且它們的小型尖狀嘴很難捕捉上方的獵物。科學家表示,此魚眼睛能轉動,讓管眼魚能直接向前看或透過腦袋向上看,從而非常適應在漆黑的深海環境下生存,它們能通過敏感的管狀眼搜尋獵物。然而,科學家曾經認為此眼睛只能穩固地向上凝視,不能向前看,因此很難捕獲到小型獵物。美國加州蒙特雷灣水簇館研究所的布魯斯·羅賓遜和肯姆·里森畢奇勒利用遙控設備拍攝了一段視頻,詳細研究了加州中部海域裡的管眼魚。他們發現,在600-800米深的大海中,遙控設備拍攝的視頻顯示這些魚老是浮在水中一動不動,在遙控設備明亮光線的照射下,其眼睛發出鮮艷的綠光。此視頻還揭示之前不知道的這些魚的一個細節:發現它們的眼睛被周圍一圈充滿液體的透明護罩給保護起來了,此護罩甚至還覆蓋其整個頭頂。

管眼魚只有十幾厘米長,以小魚和水母為生。其眼睛中的綠色能過濾掉從海洋表面照射到深海的陽光,以幫助它們發現頭頂上的那些發生物光的水母和其它動物。當它們發現獵物,如漂浮的水母時,管眼魚就會轉動眼睛,向前和向上遊動,進入獵食狀態.

結構特徵

管眼魚早在1939年就被發現了,並引起了科學家極大的研究興趣。

管眼魚眼睛善於聚光,眼睛可以朝上看

海洋生物學家經過觀察得知,它的管狀眼睛非常善於聚光。

雖然管眼魚面朝下,但眼睛還是朝上看。

管眼魚 管眼魚

管眼魚的眼睛只能固定在一個點上,長在頭部上方,形成“隧道”視野。研究所的布魯斯-羅賓遜(BruceRobison)和肯姆-里森畢奇勒(Kim Reisenbichler)兩人做了一份研究報告,稱這些奇異的眼睛能夠圍繞覆蓋在它頭部的一個透明護罩鏇轉。這樣它能夠向上窺視,查看潛在的敵人或尋找食物。深海魚使用各種神奇的方式適應漆黑的深海環境。有幾種深海魚同屬於後肛魚科,叫做管眼魚類,因為它們的眼睛是管狀的。管眼魚類通常住在深海處,水面的陽光幾乎照不到海底,所以漆黑一片。它們利用自己超級敏感的管狀眼睛尋找食物。

雖然這種管狀的眼睛非常利於聚光,但它們的視野範圍很狹小。而且,直到現在,大多數海洋生物學家認為,管眼魚的眼睛固定在頭上,它們只能朝上看,不能向前看。它們小小的、點狀的嘴也很難捕食。羅賓遜和里森畢奇勒使用從研究所帶來的遙控設備拍攝了一段視頻,詳細研究了加州中部海域裡的管眼魚。他們發現,在海面下600米到800米深處,遙控設備拍攝的視頻顯示這些魚老是浮在水中一動不動,在遙控設備的明亮光線照射下,它們的眼睛泛著鮮綠色的光,視頻還顯示了另一個未曾發現的特徵:這些魚的眼睛被一個透明的,充滿液體的護罩包圍著,覆蓋在魚的整個頭部。

管眼魚離開深海生命力脆弱

管眼魚 管眼魚

以前對這種神秘深海魚大量的描述和插圖都沒有提到它的充滿液體的透明護罩,可能因為當它被網從深海中撈上來後,其脆弱的結構就會被破壞。但是,羅賓遜和里森畢奇勒非常幸運,因為他們網住的一條管眼魚到了岸上還活著,它在一個船上水族館裡只活了幾個小時。在這個受控制的環境中,研究人員能夠確認他們從水下視頻中所看到的,當魚把身體從橫向轉到縱向時,它同時鏇轉它的管狀眼睛。

除了它們頭上神奇的“帽子”,管眼魚還有其它各種各樣有趣的適應深海生活的方式。它們大而平的鰭使它們可以浮在水中一動不動,動作非常正規。它們的小嘴巴可以非常精確和有選擇性的捕捉小獵物。另一方面,它們的消化系統非常大,這表明它們可以吃各種各樣的漂流小魚和水母。科學家解剖發現它們胃裡有水母的碎片。

羅賓遜和里森畢奇勒希望做進一步的研究,以找出大鰭後肛魚的特徵是否也適用於其它管狀眼睛的深海魚類。管眼魚這種奇特的生理適應性一直困擾著幾代海洋學家。只有隨著現代水下機器人的出現,科學家才能夠觀察到這些動物在自然深海環境中的情形,才能夠充分地了解這些生理特性是怎樣幫助它們生存的。

視力之謎

管眼魚 管眼魚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導,1939年生物學家首次在深海發現一種外形奇特的“管眼魚”,它長著透明的腦袋和管狀眼睛。由於眼睛呈管狀,此前科學家認為這種魚的視力相對狹隘。但最新研究發現,這種魚的視力並不受到局限。

管眼魚這種特殊的眼睛結構非常有利於收集光線,適應於太陽光無法射入的漆黑深海環境。它們使用自己超敏感的管狀眼睛搜尋模糊輪廓的獵物。科學家曾認為這種眼睛結構是固定向上凝視的,然而這樣它們將錯過正面迎來的獵物,因為用它們小而尖的嘴很難捕捉到獵物。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蒙特利灣水族研究所的布魯斯·羅畢遜(Bruce Robison)和基姆·賴森比徹勒(Kim Reisenbichler)使用該研究所的有纜水下機器人(ROVs)研究管眼魚的生活特徵。在加州海灣2000-2600英尺深處,有纜水下機器人的照相機拍攝到管眼魚在水中懸浮靜止狀態,在水下機器人明亮光線的照射下,管眼魚的眼睛釋放出生動的綠色。這段視頻揭示了管眼魚之前未曾被描述的顯著特徵——它的眼睛周圍是充滿液體的透明頭部外殼,這一區域位於這種魚頭部頂端。然而更吸引人的是,當它從深海中用漁網捕撈後,其頭部並不呈現透明充滿液體,或許是它在漁網中掙扎時透明的頭部易於損傷。

羅畢遜和賴森比徹勒非常幸運地將一條用漁網捕撈的管眼魚打撈起來,這條魚在船上的水池中仍活著,它的身體也從一開始的水平漂浮恢復至垂直狀態。管眼魚體長只有幾英寸,它的食物來源可能主要是小魚和水母。它眼睛中的綠色素能過濾射入水面的太陽光,幫助它能夠探測到深海中發冷光的水母,或者直接位於其頭部以上位置的獵物。當它們發現獵物之後,管眼魚將向上鏇轉它們的眼睛,並朝向獵物游去進入獵食狀態。

自然界透明動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