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藝術

管理藝術

主流商管教育等對管理藝術的定義是:管理藝術指管理活動中的一種高超的手段和方法,它是在長期的管理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建立在一定的素養、才能、知識 、經驗基礎上的有創造性的管理技巧。

基本信息

特點

管理藝術的特點,在於它的彈性,它受管理者、被管理者、 管理環境三個因素制約,具體特點:

① 靈活性(隨機性)處理隨機事件的應變能力和技巧。

② 多樣性

③ 實踐性

④ 技巧性

⑤ 創造性

經驗性

管理者掌握

迪克•卡克森說:“管理技巧是所有技巧中最大的一種技巧。”

現代管理者應重點掌握三個方面的藝術。即對人、對事、對時間的管理藝術。

(1)對人的管理藝術

作為一個管理者,對人的管理藝術,關鍵是對下級, 主要在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同級重要爭取得到他們對你工作的配合和默契; 對上級主要是取得他們的領導 和支持。怎么處理好這“一線三點”的關係呢?

① 對下級要用人之長

② 對同級互相尊重

③ 對上級嚴於律已

④ 在企業中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2)對事的管理藝術(理事藝術)

① 統籌兼顧,全面安排(學會“彈鋼琴”)

② 揚長避短,發揮優勢

③ 抓住中心,突出重點(抓住主要矛盾)

④ 層次分明,秩序井然(抓住兩頭帶中間)

⑤ 注意分寸,掌握火候

(3)對時間的管理藝術

管理者對時間的運用的藝術在於如何分割、集中、巧於應付。

課程目標

學員通過系統的管理知識和技能的研習,將相關管理才能落實於日常管理工作,以提升企業管理績效,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使個人與企業同時受益。

統一

統一企業中層管理者與企業經營層的管理理念(了解企業文化內涵,明確管理職責,建立正確態度,認知使命意義,勇於面對挑戰,設定管理基準,培養問題意識);

提升

全面提升企業中層管理者管理技能的水準(評價和輔導下屬的業績,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與指導部屬的能力,組織與工作協調能力,領導能力與激勵部屬的能力,創新能力);

追求方法

管理藝術古已有之。但是,直到上世紀50年代,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的飛速發展,管理問題日益複雜,在客觀上要求管理者必須掌握先進的管理手段和技巧,更加重視管理藝術。

管理藝術的產生與發展。最早提出管理藝術的是法國的亨利·法約爾,他提出了管理的十四項原則(勞動分工、權利和責任、紀律、統一指揮、統一領導、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人員報酬、集中、等級系列、秩序、公平、人員穩定、首創精神、團結精神)。同時他認為,管理者在選擇使用這些原則時,必須根據各種環境的特殊情況,依靠“藝術”來進行。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認為,在管理中,針對不同情況應採取不同的解決辦法,管理是一門藝術。決策理論代表人物美國管理學家赫伯特·西蒙提出程式化決策和非程式化決策,區分了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和非確定型決策。這些都是管理藝術最初的表現形式和組成部分。

把管理作為一門藝術來研究,是管理者和管理學者的共識。從一般意義上說,管理藝術,是管理實踐的產物,是管理者在隨機和不確定的條件下,熟練運用知識、經驗、智慧和直覺,及時、恰當、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所達到的境界。

管理藝術的基礎。管理藝術的形成及其有效運用,是以豐富的實踐、深厚的理論和管理者自身實力為基礎的。

實踐基礎。管理與人類發展相始終,它存在於人類所有活動之中,因此,實踐是管理藝術的直接來源。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使人們學到的文化知識、制定的法律政策、建立的規章制度得到檢驗,並用正確的理論、政策、制度來指導實踐,在多次錘鍊、歷經磨礪、甚至艱難困苦的過程中積累經驗、發現技巧,形成管理藝術。所以,離開了實踐,管理藝術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理論基礎。管理藝術是管理者在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正確認識的基礎上,解決具體問題的技巧。它除了直接來源於實踐,還必須以一定的理論為指導。因此,管理藝術具有一定的繼承性,是可以學習和傳授的。管理藝術依賴的理論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基本理論,主要包括哲學理論、經濟學理論、管理學理論;另一類是方法論,主要包括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和現代數學。管理藝術是吸收上述理論的有關思想,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並靈活套用所呈現出的技巧。

實力基礎。一定的實踐和理論,僅僅是管理藝術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管理者只有同時具備一定的素質,如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品質高尚,具有一般常識、專業知識、管理知識及戰略思維,善於總結經驗,較快地依憑直覺,及時地發現問題、找出原因,而且有能力解決問題,不局限於以往的經驗和固有的知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恰當地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上述三個方面,構成了管理藝術的基礎。

管理藝術的特點。管理藝術是一種客觀存在技巧和能力,具有以下主要特點:創造性。我們把管理活動分解為兩部分,一方面是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基礎上,對以往經驗的總結,並使之制度化、規範化、公式化,其適用條件沒變。另一方面,以往成功經驗適用的條件發生了變化,或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對於第一種情況,可以完全照抄照辦原來的經驗,理直氣壯地堅持原則,套用公式,這裡體現了經驗性、制度性和規範性;對於後一種情況,就要審時度勢、因地制宜地處理問題,不能拘泥於經驗、制度和規範,這裡體現了靈活性、創造性和新穎性。

由此可見,管理藝術是管理者創造性的管理活動,新點子、新辦法、新招數、新思路,構成管理藝術的基本內容。管理者只有克服常規管理的僵化、片面和局限性,才能使管理活動充滿活力。

感染性。管理藝術總是離不開管理者處理問題時的感情色彩和傾向。正如其他藝術一樣,管理藝術能給人一種美的感受,引起人們感情共鳴,有著強大的感染和吸引力。具體說,就是說話使人愛聽,辦事使人信服,做事使人嚮往,處理問題,往往使被管理者情不自禁地欣然接受。因此,高超的管理藝術,使管理者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和凝聚力。

綜合性。管理藝術是管理者來自於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升華,是管理者知識文化對實踐的指導和運用,是其自身智慧和能力的充分體現,是時勢和環境所造就的管理技巧。因此,管理的系統性,在管理藝術方面表現為綜合性。

課程大綱

自身修煉

做最好的自己

1.心態管理:打開窗子,看到一個新世界;

2. 武裝自己:與鯊魚一起游泳;

3. 樂在工作:讓工作成快樂的生產基地;

4. 知行合一:讓思想飛翔、讓行動結果

贏在中層

如何讓組織決勝於中層?

1. 重視貢獻:我能貢獻什麼?

2. 注重執行:用結果說話;

3. 現地現物:有問題現場解決;

4. 消除浪費:降低成本就是增加利潤;

5. 用人所長:發揮每個人(上級、下屬及自己)的優勢。

找準自己的位置

把事做對和做對的事

1. 檢討缺失:糟糕中層的八大罪狀及走入的誤區;

2. 管理認知:中層管理者到底該些乾什麼?

3. 中層定位:中層的3大任務與3重境界;

4. 案例討論:陳經理的角色錯在哪?

5. 軟體升級:從技術走向管理,從管理走向領導。

掌握自己的時間

如何高效率地工作?

1. 忙-盲-茫:為什麼你總是沒有時間?

2. 認清問題:時間對管理者的壓力;

3. 管理時間:究竟如何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時間;

4.效率工作:以結果為導向的時間管理策略;

5. 案例討論:A、任林的問題在哪?B、肖經理如何安排好自己一天?

有效的溝通

如何鼓舞行動、實現成果?

1. 終極目標:鼓舞對方達成結果;

2. 3個步驟:編碼、解碼、反饋;

3. 基本原則:說對方想聽的,聽對方想說的;

4. 溝通策略:有效溝通的5個策略;

5. 實戰訓練:誰的分享最好?

善於激勵別人

如何讓下屬充滿幹勁與激情?

1. 基本原理:抓糖原理與馬斯諾需求層次理論;

2. 激勵菜譜:4種不同人格類型的激勵;

3. 2大關鍵:即時性與創意性;

4. 實戰演練:訓練你的真誠讚美;

5. 頭腦風暴:寫下10種可操作的小激勵策略。

做教練型幹部

如何培養"打勝仗"的團隊?

1. 理解教練:教練是什麼?

2. 注意事項:如何當好教練?

3. 日常教導:中層管理的"三忌"與"三問";

4. 管理猴子:別讓猴子跳回你的背上的3個關鍵點;

5. 教導下屬:離場管理的7個步驟。

創造真正的執行

4R績效管理流程?

1. 真正執行:如何打造團隊執行力?

2. 結果定義:如何進行目標的設定、分解並承諾?

3. 鎖定責任:如何進行職責的描述與確認?

4. 跟蹤檢查:如何有效跟蹤、檢查與督導?

5. 關鍵考核:如何進行業績評介、面談與改善?

領導的藝術

如何做領導者而不僅是管理者?

1. 理解領導力:塑造自身影響力與人格魅力;

2. 聚人先造夢:如何成為有跟隨者的領導?

3. 做事先安人:如何用對人做對事?

4. 修人先修路:如何"修路"提高效率?

5. 育人先育魂:如何善用文化的力量?

如何做決策

在對 CEO 們有了 25 年的採訪經歷後,我可以肯定地說: 男人喜歡教訓他人,女人喜歡聆聽他人。

在上世紀 80 年代末對傑克o韋爾奇(Jack Welch)的一次採訪中,我問了他一個問題,即他採取的通用電氣(GE)在涉足的所有市場要么就“數一數二”、要么就退出的戰略是否有問題。當時,韋爾奇正努力改造通用電氣,這項戰略是該公司迫切需要的。他不能讓公眾對已經成為一條指導原則的戰略有所懷疑。因為我抓住這個問題不放,通用電氣的這位傳奇人物發了脾氣,一跺腳走出了房間。不過,他還是回來了,我們最終交談了 4 個小時。幾年後,當我採訪英國培生公司(Pearson) CEO 瑪喬麗·斯卡爾蒂諾(Marjorie Scardino)時,最後變成了我在講自己。兩次的區別不僅在於個人脾氣的不同。

有沒有所謂的“女性”管理風格呢?自從女性在職場中做到首席主管一級以來,這一辯論就很熱烈。但是,越來越多的著作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從而支持了我在這方面進行的隨機實地研究。以色列海法大學人類服務系的里塔o馬諾-奈格林(Rita Mano-Negrin)說,在管理世界中,“女性的確有著不同的決策風格。”女性善於合作、聆聽並努力建設團隊。男性更傾向於指揮和責備他人,並以自我為中心。這種描述基本證實了很多人希望相信的東西,因此可能讓人懷疑。但是,從管理大師和學術著作的研究中得出的結論是一致的,而且非常有意思。

位於維吉尼亞州比奇市的勒根特大學(Regent University)領導力研究學院的主管卡琳o克倫克(Karin Klenke)也認為,在運用權力方面男女之間存在氣質差異。她說,男性傾向於採取一種公事公辦的做法。“如果一位男性是(比如說)負責研究和開發的副總裁,他的態度就會是: 自己有權做出一切決定。女性則傾向於通過人來做工作,即使她們有那種決策權。”

那么,哪種做法更好呢?馬諾-奈格林對危機形勢下高管決策的研究表明,女性傾向於團隊建設,這使她們可以看清大局。她說,“她們比男性更經常地在危機到來前就能預見到。”安然(Enron)的謝倫o沃特金斯(Sherron Watkins)早在她上司之前很久就預見到了災難。布蘭查德說,在從判斷到推理能力和果斷性共 47 項管理能力中,接受調查的女性在其中 36 項的得分較高。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將女性視為平等或更好的決策者。紐約追蹤企業女性的機構最近調查了 296 名公司領導人,其中 57% 的人為女性。該機構發現,男性認為自己更擅長解決問題或做出決策,儘管女性也認為自己更擅長決策。不過,如果工作是屬於男性占主導地位的一般管理方面的,男性和女性都認為男性在決策方面做得更好。同樣,女性被認為更擅長“女性”工作,如人力資源。

這種期望對於女性的前景來說是非常糟糕的。Catalyst 總裁伊琳oHo朗(Ilene H. Lang)說,在關鍵性的管理崗位上,“女性被認為在解決問題方面不如男性,儘管事實可能並非如此。”這可能是擔任企業高層職位的女性仍然較少的一個原因。

加州聖馬蒂奧的高管領導力諮詢公司 Hagberg Consulting 通過最近一次對 420 名男女高管人員所作的人格評估調查得出結論認為,婦女在決策時考慮到兩個因素: 決策將對團隊產生何種影響;是否能夠達到短期目標?男性側重於競爭環境和長期結果。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呢?Hagberg 公司 CEO 斯泰西o布蘭查德(Stacey Blanchard)的猜測是,女性可能認為,如果她們搞砸了,企業文化對她們不會那么寬容,“因此,她們受到短期見效的驅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