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儋

答李儋是一首由作者韋應物在唐朝時期創作的古詩。

作品原文

答李儋

答李儋答李儋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裡,邑②有流亡③愧俸錢④。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注釋譯文

【注釋】
① 李儋:字元錫,唐朝的宗室,曾官殿中侍御史,韋應物的好友。韋應物與他唱和的詩很多。
② 邑:城邑,指自己所管轄的地區。
③ 流亡:指災民,外出逃荒的人。
④ 愧俸錢:對不起國家的俸祿,自責沒盡到地方官的職責。 【譯文】
去年春天開花時和你分手,不知不覺又是一年。世上的事本來就說不清,很難逆料,春愁格外使人黯然神傷,長夜難以成眠。身體素來多病總想退隱,但自己管轄的地區還有流離失所的百姓,享有俸祿真讓我內心抱愧。聽到你要來探望我,引領翹首盼望,西樓上的月亮已經圓了好幾回。

作品鑑賞

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正逢朱泚政變,德宗出逃流亡在京城之外。前一年他還和李儋相見,只是很快又分手,一晃又是花開時節,不由想起了友人。因為李儋不但是詩人同朝為官的朋友,還是皇親,所以詩人自然會對出逃的德宗的境況憂慮萬分,可是因為相隔太遠,對具體的情況並不明了,所以“難自料”,因此心底憂愁,想向朋友傾訴卻也見不到,於是心裡充滿了孤獨的感觸。愁能生病,詩人不例外也生了一身的病,病痛折磨下想起了家鄉和鄉親,看到轄區內流亡在外的人,除了對家鄉的擔憂又有了對朝廷的愧意。這時詩人聽說了李儋要來探望他的訊息,心裡盼望朋友快些來,但又不知這混亂會使得他什麼時候安全來到,因此就有了對西樓月亮圓幾回的悵然,實際是表示對友人的期盼,和對相見時間的揣測。
該詩的首聯回憶感嘆。出句說在長安與朋友分別的時節,是在花開的時候——收到朋友來信或者接到口信的時候,是今年春天。字面平白,而言外之意無窮,感嘆光陰荏苒,感嘆朋友相聚之不易。
頷聯敘述個人境況。朋友要來探望,韋應物借本詩對朋友傾吐心曲。韋應物從洛陽丞出仕,中間棄官;後任京兆府功曹、高陵宰、櫟陽令,又因病辭官;建中二年重出任比部員外郎,再到滁州(後來又任江州刺史,回京任左司郎中,出為蘇州刺史),仕途三起三落,若即若離,說明其人生並不順利。政治黑暗的中唐,宦海浮沉,身多疾病,也是慘澹人生,誰能理解韋應物內心的苦衷呢?“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寫的就是這樣一種狀況所產生的心情。
頸聯抒發人生感慨,詮釋展開頷聯所表現的思想感情。韋應物少年時曾經是玄宗侍衛,武功、身體都應當不錯的。後來當了文官,卻經常患病,可以推測,他是因為受了官場齷齪的煎熬,不得抒發,不能改變,抑鬱成疾的,從他三次出入仕途的經歷看,足可以說明他的矛盾心理。在那個時代,男兒要立身,只能出仕;而仕途齷齪,政治黑暗,又總想歸去;但他沒有像陶淵明那樣下決心,而是徘徊游弋,成為朝中隱者。這些內心世界的特徵,的確與王維、柳宗元相似,因而他們的詩風有源流關係。“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正反映了韋應物仕途若即若離的矛盾狀況。然而,他和柳宗元、白居易、劉禹錫等人一樣,在地方官任上還是有政績的,有憂國憂民的情懷,頷聯對句就是這樣的。面對黑暗的政治、人民的疾苦,他往往無可奈何,因為他不能改變時代,只好自責。
尾聯轉合收攏,回到友情的主題上來。聽說朋友們要來看望他,這衰老寂寞的病使君,心裡多么高興啊——又可以有個人傾訴了。夜晚在樓上憑欄眺望,月亮已經圓了好幾回了,你怎么還不來呀。更體現出作者殷切的期待。
這首詩的思想境界較高,“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兩句尤最,自宋以來,倍受頌揚,范仲淹曾嘆之為“仁者之言”。

作者簡介

韋應物
(公元73

韋應物韋應物
7年~792年),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做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