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義詞

等義詞是辭彙意義、語法意義和色彩意義都相同的詞。等義詞正是因為意義的所有方面都相同,在一般的語境中也都能代替使用,所以它在語言中的作用遠遠地遜色於近義詞,或者說沒有多少積極的作用,它們的數量也極少。在語言發展過程中,等義詞有的可能意義走向分化,有的可能保留一個,淘汰一個。

基本信息


近義詞是辭彙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如果辭彙意義相同,色彩意義必有差異。
無論是等義詞還是近義詞,語法意義必需相同,即詞性必需一致,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形成同義詞的前提條件。有些看似詞性不同的同義詞,其實是其中的一方屬於兼類詞兼屬的詞性有一種與同義的另一方是同性的。
等義詞是同義詞中意義完全相同的詞
是指包括理性意義和非理性意義(附加色彩)在內的詞義完全相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
語言中的等義詞有些是借用外語詞或方言詞的結果。
以漢語為例:
借用外語的詞如“維他命--維生素”,“米--公尺”,“麥克風--擴音器”等
借用方言的詞如“曉得--知道”,“馬鈴薯--土豆”等
等義詞由於理性意義和非理性意義都完全相同,他們在語言表達上都沒有什麼積極的作用
而語言作為社會的交際工具又要求經濟
等義詞的存在只會徒然增加人們的記憶負擔
因此,一般來說
等義詞在語言中大多不能長期存在
他們要么逐漸分化,產生出細微的差別,由等義詞轉變為近義詞
要么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淘汰其他的,最終只保留一個
比如“批評”和“批判”原來的意義是相同的,而現在他們在意義上已經有了語意輕重的差別了
“德律風”和“電話”,“布拉吉”和“連衣裙”,原來是兩對等義詞,借自外語的“德律風”和“布拉吉”已經退出了社會的日常交際活動。
“行動電話”這一現代通訊工具剛在我國出現時,被稱做“大哥大”
後來又逐漸產生了“手機”的說法,“大哥大”和“手機”便又構成一對等義詞
現在人們一般只說“手機”,而不說“大哥大”了,“大哥大”正在逐漸被淘汰
至於“行動電話”和“手機”這兩個名稱,由於他們在語體色彩上存在差別
前者比較正式,一般用於書面,後者比較隨便,常用於口語
因而二者不能構成等義詞,他們有可能會長期並存下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