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倫敦奧運會

194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沒有真正舉辦的一屆奧運會。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本屆奧運被迫停辦。

概述

因二戰,1944年第十三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成為了一屆沒有真正舉辦的奧運會。

詳細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國際奧委會還選定了第13屆奧運會舉辦地。申請舉辦這屆奧運會的有 倫敦雅典布達佩斯底特律洛桑蒙特婁6個城市(一說無倫敦,但有 羅馬赫爾辛基,共7個城市)。1939年7月在倫敦召開 國際奧委會年會,決定在英國倫敦舉行,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激烈進行而作罷。

1939~1945年,德、日、意軸心國與中、蘇、美、英等同盟國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進行的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戰,捲入戰爭的國家和地區80多個(其中參戰國61個),二十多億人口被捲入其中。占當時世界總人口80%以上。參戰兵力超過一億人,大約九千萬士兵和平民傷亡,三千萬人流離失所。其空前的廣度、深度和烈度,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給予軍事戰略和戰爭觀以巨大影響。回首二戰,那一幅幅殘酷而血腥、雄偉而悲壯的歷史畫面,永遠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令人難以忘懷。這場給人類帶來空前災難的戰爭,以反法西斯同盟國和世界人民的最終勝利而告終,是現代世界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945年5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和平的鐘聲終於敲響,從鹿特丹到史達林格勒的整個歐洲成為一片廢墟。長達6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也給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帶來了深重的影響。

1936年柏林奧運會鐘樓連同刻有“我呼喚全世界青年”字樣的大鐘一起被炸倒,2米多高的大鐘上布滿深深的裂痕。由於戰爭的緣故,無以數計的奧運選手及奧運明星戰死疆場。戰爭結束後,在戰爭發起國德國,人們為被炸壞的奧運大鐘建起了一座紀念碑,上刻有“紀念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遇難的運動員”的字樣。這口大鐘坐落在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的旁邊,永遠地警惕著人們遠離戰爭,爭取和平。

小結

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本世紀的兩次世紀大戰,使原擬在1916年、1940、1944年舉辦的三屆奧運會成了空白。

人們把這幾年稱為奧林匹克運動史上最黑暗的年代。它毀掉了奧運會,也扼殺了世界體育的發展。奧林匹克運動會因起源於古希臘奧林匹亞(Olympia)而得名。古代奧運會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共歷經293屆,後被 羅馬皇帝 狄奧多西一世以邪教活動罪名而廢止。1894年巴黎召開的國際體育會議,根據法國貴族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的倡議成立了國際奧委會,並決定恢復奧運會。現代第一屆奧運會於 1896年希臘雅典舉行,此後在世界各地輪流舉行。由於 1924年開始設立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因此奧林匹克運動會習慣上又稱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上一屆夏奧會是2008年北京(中國)奧運會,共設28個大項和302個小項。下一屆夏奧會是2012年倫敦(英國)奧運會。再下一屆奧運會是2016年 里約熱內盧(巴西)奧運會。最近一屆冬奧會是2010年溫哥華(加拿大)冬季奧運會,共設7個大項15個分項和86個小項。下一屆冬奧會是2014年索契(俄羅斯)冬季奧運會。

奧運會歷史

發起和興盛

(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88年) 公元前776年,伯羅奔尼撒的統治者 伊菲圖斯努力使宗教與體育競技合為一體。它不僅革新宗教儀式,還組織大規模的體育競技、活動,並決定每4年舉行一次。時間定在閏年的夏至之後。所以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正式載入史冊,成為古代奧運會的第1屆。當時僅有一個比賽項目。即距離為192.27米的場地跑。

這一時期各城邦之間雖有紛爭,但希臘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都較發達,是運動會的黃金時期。特別是公元前490年,希臘雅典在馬拉松河谷大敗波斯軍之後,民情奮發,國威大振,興建了許多運動設施、廟宇等,參賽者遍及希臘各個城邦,奧運會盛極一時,成為希臘最盛大的節日。

衰落

由於斯巴達和雅典長期的伯羅奔尼撤戰爭(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希臘國力大減, 馬其頓逐漸吞併了希臘。馬其頓君王 菲利普還親制自參加了 賽馬。隨後 亞歷山大大帝雖自己不喜愛體育活動,仍積極支持,並視奧運會為古希臘的最高體育活動開幕式,為其增添設施。不過,這一時期古奧運會精神已大為減色,並開始出現 職業運動員

消亡

羅馬帝國統治希臘後,起初雖仍舉行運動會,但奧林匹亞已不是唯一競賽地了。如公元前80年第175屆奧運會,羅馬經濟規律就把優秀競技者召集在羅馬比賽,而奧林匹亞只舉行了少年賽。這時職業運動員已開始大量出現,奧運會成了職業選手的比賽,希臘人對之失去了興趣。公元2世紀後, 基督教統治了包括希臘在內的整個歐洲,倡導 禁慾主義,主張靈肉分開,反對體育運動,使歐洲處於一個黑暗時代,奧運會也隨之更趨衰落,直至名存實亡。公元393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 國教,認為古奧運會有違基督教教旨,是異教徒活動,翌年宣布廢止古奧運會。公元395年,拜占廷人與歌德人在阿爾菲斯河發生激戰,使奧林匹亞各項設施毀失殆盡。公元426年,狄奧多西二世燒毀了奧林匹亞建築物的殘餘部分。公元522、511年接連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使奧林匹亞遭到了徹底毀滅。從此順延了1000餘年的古奧運會不復存在,繁榮的奧林匹亞變成了一片廢墟。

復甦

1887年第4屆泛希臘奧運會參與者目錄

參見詞條1896年雅典奧運會

15世紀開始,教育家開始提倡幸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17世紀, 英國約翰·洛克的“ 紳士教育”提出德、智、體,法國人 讓-雅克·盧梭建議透過遊戲學習。公元1776年,英國考古學家在勘察中發現了古代奧運會遺址。 1875年1881年德國庫蒂烏斯人在奧林匹亞遺址發掘了出土文物,引起了全世界的興趣。 1858年,希臘發布了《奧林匹克令》,並於1859 10月1日在雅典舉辦了第一屆泛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

1889年7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國際田徑代表大會上,後來被人尊稱為“奧林匹克之父”的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首次公開了他恢復奧運會的構想。1891年1月,顧拜旦以法國田徑協會聯合會秘書長的身份,向全世界幾乎每個體育組織和俱樂部發出邀請——參加於1894年 6月16日在法國巴黎 索邦神學院召開的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此次大會為第一屆奧林匹克代表大會。會議召開一個星期後,即6月23日,大會就通過了成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決議,而6月23日也就成了“ 國際奧林匹克日”(International Olympic Day)。當時, 顧拜旦成為首任秘書長。大會決定在1896年召開首屆 現代奧運會,希臘的歷史名城雅典獲得主辦權。

1896年4月6日4月15日,希臘雅典舉辦了第一屆現代奧運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