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夜-中英文對照全譯本

前後歷十年而全稿完成,夫以譯莎工作之艱巨,十年之功,不可雲久,然畢生精力,殆已盡注於茲矣。 每譯一段,必先自擬為讀者,查閱譯文中有無曖昧不明之處。 夫莎士比亞為世界的詩人,固非一國所可獨占;倘若此集之出版,使此大詩人之作品,得以普及中國讀者之間,則譯者之勞力,庶幾不為虛擲矣。

內容介紹

《第十二夜(中英文對照全譯本)》內容簡介:於世界文學史中,足以籠罩一世,凌越千古,卓然為詞壇之宗匠,詩人之冠冕者,其唯希臘之荷馬,義大利之但丁,英之莎士比亞,德之歌德乎,此四子者,各於其不同之時代及環境中,發為不朽之歌聲。然荷馬史詩中之英雄,既與吾人之現實生活相去太遠;但丁之天堂地獄,又與近代思想諸多低語;歌德距吾人較近,實為近代精神之卓越的代表。但以超脫對空限制一點而論,則莎士比亞之成就,實遠在三子之上。蓋莎翁筆下之人物,雖多為古代之貴族階級,然其所發掘者,實為古今中外貴賤貧富人人所同具之人性。故雖經三百餘年以後,不僅其書為全世界文學之士所耽讀,其劇本且在各國舞台與銀幕上歷久搬演而不衰,蓋由其作品中具有永久性與普遍性,故能深入人心如此耳。
中國讀者耳聞莎翁大名已久,文壇知名之士,亦曾將其作品,譯出多種,然歷觀坊間各譯本,失之於粗疏草率者尚少,失之於拘泥生硬者實繁有徒。拘泥字句之結果,不僅原作神味,蕩然無存,甚至艱深晦澀,有若天書,令人不能閱讀,此則譯者之過,莎翁不能任其咎者也。
余篤嗜莎劇,曾首尾研涌全集至少十餘遍,於原作精神,自覺頗有會心。開四年春,得前輩同事詹先生之鼓勵,始著手為翻譯全集之嘗試。越年戰事發生,歷年來辛苦蒐集之各種莎集版本,及諸家註譯考證批評之書,不下一二百冊,全數毀於炮火,倉卒中只攜出牛津版全集一冊,及譯稿數本而已,而後輾轉流徙,為生活而奔波,更無暇晷,以續未竟之志。及卅一年春,目觀世變日亟,閉戶家居,擯絕外務,始得惠心一志,致力譯事。雖貧窮疾病,交相煎迫,而埋頭伏案,握管不輟。前後歷十年而全稿完成,夫以譯莎工作之艱巨,十年之功,不可雲久,然畢生精力,殆已盡注於茲矣。
余譯此書之宗旨,第一在求於最大可能之範圍內,保持原作之神韻;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曉暢之字句,忠實傳達原文之意趣;而於逐字逐句對照式之硬譯,則未敢贊同。凡遇原文中與中國語法不合之處,往往再三咀嚼,不惜全部更易原文之結構,務使作者之命意豁然呈露,不為晦澀之字句所掩蔽。每譯一段,必先自擬為讀者,查閱譯文中有無曖昧不明之處。又必自擬為舞台上之演員,審辨語調是否順口,音節是否調和。一字一字之未愜,往往苦思累日。然才力所限,未能盡符理想;鄉居僻陋,既無參考之書籍,又鮮質疑之師友。謬誤之處,自知不免。所望海內學人,惠予糾正,幸甚幸甚!
原文全集在編次方面,不甚愜當,茲特依據各劇性質,分為“喜劇”、“悲劇”、“傳奇劇”、“史劇”四輯,每輯各自成一系統。讀者循是以求,不難獲見莎翁作品之全貌。昔卡萊爾嘗云:“吾人寧失百印度,不願失一莎士比亞”。夫莎士比亞為世界的詩人,固非一國所可獨占;倘若此集之出版,使此大詩人之作品,得以普及中國讀者之間,則譯者之勞力,庶幾不為虛擲矣。知我罪我,惟在讀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