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利潤源

“第五利潤源”就是企業或組織通過積極主動的逆向物流管理和全生命周期供應鏈管理,系統整合全供應鏈上各利益相關者的實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高效運用逆向供應鏈上的重要環節和要素,採取再銷售、再利用、再循環和再製造等方式獲得額外利潤;同時,通過大數據分析,識別和監控企業及組織風險,持續改進,提升核心競爭力,確保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對公眾和政府而言,透過推動企業更積極主動地參與逆向物流管理,達到“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效果,實現低碳環保、綠色發展,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

中文名:第五利潤源 提出者:郝皓及其團隊
適用領域範圍:逆向物流與全生命周期供應鏈 特 色:主動預見系統風控再利用低碳環保

一、發展背景

隨著國內外市場競爭的加劇,資源的日益枯竭,製造企業所產生的各種產品對環境的危害越來越嚴重,國家政府部門開始制定相關的法規來制止環境的惡化,要求企業對污染環境、資源浪費的廢舊產品進行處理,控制對人體有害原材料的使用等等,促使企業以“循環使用”來代替“一次性使用”。另一方面,電商網購和網路直銷的發展帶來了居高不下的退貨率,迫使企業關注規範性的逆向物流運營。企業對產品的逆向物流能夠反映社會發展進程中綠色環保的呼聲,從而有助於其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
全球範圍內一些主要跨國企業如:杜邦、巴斯夫、寶馬、美國強生、雅詩蘭黛、IBM、康明斯等企業因積極實施逆向物流管理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

二、企業面臨的“困擾”與“尷尬”

據行業調研統計,約有73.4%的企業缺乏退貨和召回逆向物流系統,92.7%的企業逆向物流管理是通過簡單手工輸入而非自動化智慧型化系統完成的,企業退回的資產價值約有53.6%在缺乏透明度和監控條件永遠“流失”了,退回資產的23.5%在返回公司的途中“損毀”了,平均每3次退貨可能導致的公司供應鏈風險機率高達62.1%!
而事實上,如果企業能否重視逆向物流問題,構建嚴格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系統,完全可以通過流程化、系統化和標準化的程式模式為企業減少逆向物流資產損失50%以上,持續增加企業利潤收益,大大降低企業的風險機率!
近十年來,尤其是當網購、電商和零售賣場成為人們生活購物的必需途徑時,逆向物流逐步引起了企業管理層的注意。然而由於對逆向物流的重視起步時間晚,大部分企業對這一特定物流方式的管理還是比較粗放,目前絕大部分停留在發生退貨以後的被動式管理,也就是“亡羊補牢”式的事後處置,而且處理時間很長,往往拖期,導致許多本可為企業挽回的產品價值最終報廢,缺乏正向物流處理的規範原則(5R)和績效評估體系。甚至許多企業根本就沒有逆向物流操作規範,並視逆向物流為“洪水猛獸”,逆向物流的倍受冷落比起正向物流的門庭若市顯然不可同日而語。

三、起源

“第五利潤源”學說最初是由中國學者郝皓教授及其團隊提出的。在國際逆向物流協會(RLC)與上海市物流協會逆向物流分會(SLA-RLB)聯合支持下,2015年12月中國學者郝皓教授帶領團隊發布全球首個“主動式逆向物流運作參考RLOM模型”,為“第五利潤源”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四、定義與內涵

第五利潤源:是企業或組織通過積極主動的逆向物流管理和全生命周期供應鏈管理,系統整合全供應鏈上各利益相關者的實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高效運用逆向供應鏈上的重要環節和要素,採取再銷售、再利用、再循環和再製造等方式獲得額外利潤;同時,通過大數據分析,識別和監控企業及組織風險,持續改進,提升核心競爭力,確保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對公眾和政府而言,透過推動企業更積極主動地參與逆向物流管理,達到“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效果,實現低碳環保、綠色發展,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

五、理論基礎

1、 RLOM模型與框架系統,即主動式逆向物流運作參考模型(ReverseLogisticsOperationModelin-proactive-manner)。
2、 “PPT-SIR”方法論-預測(Predict),預防(Precaution),跟蹤(Track),快速(Speed),識別(Identify),矯正(Recovery)。“PPT-SIR”方法論的關鍵點在於讓企業遠離供應鏈“危機風險”和提高客戶的“粘合度”,並貫穿於產品整個生命周期過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