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外交

"“第三方外交”理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思想內涵:大國平衡主義、借重多元外部勢力以實現多元制衡

伊朗傳統的對外戰略

“第三方外交”是伊朗傳統的對外戰略,其內涵豐富、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早期的薩法維王朝,至今已有500多年漫長而又曲折的發展歷程。“
第三方外交”理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思想內涵:大國平衡主義、借重多元外部勢力以實現多元制衡,以及多邊連環制衡。 從1502年到2008年,伊朗“第三方外交”經歷了萌芽、大發展、擱置、再現和高潮五個歷史時期。這一外交戰略曾長期主宰著伊朗近現代外交史,成為近現代伊朗外交的核心內容和主線之一,伊朗先後據之引進過俄國、英國、法國、奧匈帝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德國、羅馬教廷、美國等強大外部勢力,最後再次引進了美國勢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巴列維的“第三方外交”曾取得較大成功,它藉助第三方——美國的力量將英、俄殖民帝國趕走,實現了國家的獨立,但很快變成了對美國“一邊倒”的政策,最終被伊斯蘭革命所唾棄。
自哈塔米執政以來,特別是自2003年伊朗核問題爆發後,伊朗面臨著超級大國美國的打壓,伊朗重新實施“第三方外交”戰略,大力引入各種外部力量來抗衡美國,並多次化解了危機,避免了美國直接的軍事打擊。 “第三方外交”理論在伊朗長盛不衰有其深遠的地緣、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歷史淵源。伊朗實施“第三方外交”的方略多種多樣,主要有九種手段:利誘和捆綁政策、軟制衡、邊緣政策、拖延戰術、討價還價、隱蔽戰術、遠交近攻、聯盟和準聯盟、分化瓦解

特殊性

“第三方外交”具有濃厚的游擊戰色彩和鮮明的遊牧民族特性,這種特殊性具體表現在靈活機動性、持久性、複雜性和危險性四個方面。 “第三方外交”還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其理論價值遠未得到學界的重視。從外交學層面上來講,“第三方外交”是具有一定特殊性和代表性的均勢外交模式,它是典型的中小國家的大國平衡外交,是弱國借重外力的生存戰略,強調以弱制強、以少勝多,借力打力。對國際關係理論來講,它對以西方大國均勢為中心的傳統均勢理念和模式提出了挑戰,是對傳統均勢理論的完善和發展。用歷史傳統上的“第三方外交”來分析伊朗核危機,並把它提升為一種具有一定普遍意義的中小國家的均勢模式和外交模式是本文的創新點,有利於拓展外交學和國際關係學的理論視野和研究空間。 伊朗“第三方外交”既有特殊性,又具有普遍性,是中小國家均勢外交的典型案例,具有重要的普遍意義。如蒙古、吉爾吉斯斯坦、新加坡、韓國、荷比盧三國以及東協、中亞等地區其他中小國家的大國平衡戰略也具有“第三方外交”的特徵,事實證明“第三方外交”是客觀存在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