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老挪

笛老挪

笛老挪,彝族邊棱氣鳴樂器。漢族稱土洞簫。流行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彝族 支系僕人聚居地區。

形制結構

通體用粘土和泥捏制焙燒而成,外形呈梨形或葫蘆形(圖),與漢族地區古老的塤相似, 其構造和發音原理與塤相同。通高約8厘米,梨形最大處直徑約6厘米,內膛中空,壁厚約0.3厘米,上端突起的部分為吹孔,外徑1.3厘米,內徑0.7厘米,梨形腔體上設有 三個按音孔,正面下方左右各一孔,背面一孔。

吹奏方法

演奏時,雙手托持土洞簫,口對吹孔邊棱送氣,手指開閉音孔而發音。三孔全閉發a音,開 左右任何一孔均發上方小三度的c1音,開兩孔發d1音,三孔全開發e1音。故當地流行的笛老挪曲調均由a、c1、d1、e1四音組成。發音低沉,音色優美柔和,經焙燒的陶 制笛老挪,音量較泥制者為大,音色也較明亮。可用於獨奏。吹奏者均為彝家小伙子,常於 夜間吹奏,聲音如泣如訴,傳播甚遠。傳統樂曲有《催春曲》等。

演奏場合

笛老挪是季節性較強的樂器,根據彝家風俗和農事活動的忙閒而吹奏。一般從每年農曆正月初二、初三開始吹奏,表示一年之始、新春來臨。屆時,雲南已進入農耕季節。待到春播之 際,村寨內外或山野田間,笛老挪樂聲此起彼伏,伴隨著悠揚的山歌聲,這是彝族僕人播種 幸福、祈望豐收的最為歡樂的日子。到了農曆八月秋收大忙季節,笛老挪的聲音就漸漸沉寂了。

笛老挪 笛老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