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肉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草篇》:“江淮有竹肉,生竹節上,如彈丸,味如白雞。 生朽竹根節上。 ’”絲,弦樂;竹,管樂;肉,歌喉。

簡介

竹筍是竹的幼芽,有竹肉、竹胎、竹芽之稱。竹筍品種繁多,一年四季都有出產,按時節分,春天破土而出的稱“春筍”;夏秋時節收穫的稱“夏筍”;冬季收藏在土中的稱“冬筍”,但以春筍和冬筍較為珍貴,尤其春筍筍體肥大,美味爽口,素有“嘗鮮無不道春筍”之嘆。春筍中最好的要數白夾筍,挖出後又白又嫩又脆,是筍中上品。

詳細信息

1.亦稱“竹菰”。生在朽竹根節上的菌類。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草篇》:“江淮有竹肉,生竹節上,如彈丸,味如白雞。”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五·竹蓐》:“[藏器曰]:‘竹肉生苦竹枝上,如雞子,似肉臠,有大毒。’……此即竹菰也。生朽竹根節上。狀如木耳,紅色。”
2.《晉書·孟嘉傳》:“桓溫問:‘聽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謂也?’嘉答曰:‘漸近使之然。’”絲,弦樂;竹,管樂;肉,歌喉。後以“竹肉”泛指器樂與歌唱。清王晫《今世說·品藻》:“[林鐵崖]每當讌會,竹肉閒作,或值徜徉山水之際,時而意得忘言。”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一七六:“俎膾飛沉竹肉喧,侍郎十日敞清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