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承樁

端承樁

摩擦樁與端承樁分類,《建築樁基技術規範》JGJ94-94條文說明如下:“摩擦型樁:是指在豎向極限荷載作用下,樁頂荷載全部或主要由樁側阻力承受。”“端承型樁:是指在豎向極限荷載作用下,樁頂荷載全部或主要由樁端阻力承受,樁側阻力相對樁端阻力而言較小,或可忽略不計的樁。”

主要區別

與摩擦樁的區別

端承樁端承樁

端承樁和摩擦樁的區分,不能單純從是否嵌岩來區分,還要考慮上復土層的性質和厚度、樁長徑比、嵌入基岩性質、嵌岩深徑比和樁底沉渣厚度等因素(如圖)。對於穿過均勻軟土層嵌入硬質基岩中的嵌岩樁,由於樁底基岩強度很高,

端承樁端承樁
樁底位移很小,樁身位移也不大,此時,樁周土體發揮極限側阻所需相對位移尚未達到,樁側阻力無法充分發揮。而硬質基岩所需極限位移能夠達到,使樁端阻力得到充分發揮。這種嵌岩樁稱為端承樁。摩擦樁則主要靠樁身外壁與土層之間的摩擦力來作為上部荷載的承載力。

施工步驟(以人工挖孔樁為例)

樁位開挖

施工單位首先按設計圖紙進行測量,放樣樁位,確認自己已經根據施工圖及勘察報告開挖,且達到了設計要求。報監理驗孔(提交驗孔申請表)。

驗孔

監理工程師應該根據施工圖及勘察報告檢查是否達到持力層(即否達到施工圖要求的持力層:比如是中風化或者強風化岩層及圖紙要求的嵌岩深度),如果認為已經達到了設計要求,報甲方(業主)可以通知勘察和設計單位來驗孔。勘察和設計單位來驗孔,認為已經達到了設計要求,簽字驗收孔樁隱蔽,監理單位、甲方也必須簽字。之後可以進行下部工序。

成孔是否達到要求,最終還是勘察和設計單位確認。

勘察單位只是在竣工後驗槽是錯誤的,工程竣工時勘察單位應該出據持力層認定報告。

鋼筋的加工放置

在開挖的同時,能在地面加工的鋼筋籠在地面加工好;需要在工作面加工的鋼筋,提前下好料,成孔驗收合格以後,立即下鋼筋籠或者立即組織人員在工作面加工鋼筋籠,完成後報檢。

混凝土澆注

鋼筋籠加工放置完成報檢合格後,立即實施混凝土澆注。澆築混凝土時,振動棒一定要打到位,以確保樁的質量。

沉渣厚度的控制

端承樁的孔底沉渣厚度≤50mm(人工挖孔樁例外,要求無沉渣),摩擦樁: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對於直徑≤1.5m的樁,≤200mm;對樁徑>1.5m或樁長>40m或土質較差的樁,≤300m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