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柳[詞牌名]

章台柳[詞牌名]

章台柳此調為唐韓翃所制,韓有寵姬柳氏,臨別,韓以此詞寄之。後來,柳氏被番將沙咤利劫去,亦以此調回寄韓。因韓詞句為“章台柳”取作調名。詞見唐許堯佐《柳氏傳》(《太平廣記》卷四八五)與孟綮《本事詩》。原無調名,以起句三字名之,又名《憶章台》。調為單調五句27字四仄韻。第二句疊用第一句。

基本信息

詞牌格律

章台柳章台柳
○○▲,○○▲,●●○○◎●▲。
●●○○●●○,●◎○◎◎○▲。
(註:○=平●=仄△=平韻=▲=仄韻◎=本為平聲,亦可用仄聲⊙=本為仄聲,亦可為平聲韻)

代表作品

唐·韓翃《章台柳·章台柳》
章台柳韓翃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楊柳枝柳氏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主要內容

天寶年間,韓某人與李王孫交好。歌宴之間李的愛姬柳氏與韓某人互生情愫。柳氏是歌姬而非妾室,也不同妓女。容貌不差,才情趣味不差。酒宴是催情的重要場合,無情也能逢場作戲一把,有情的就更是錦上添花。眉目傳情,動靜不小,被李王孫看出來。李確實是寬宏大量,不但贈柳氏於韓某人,還拿出錢成二人婚事。
兩人成婚後第二年,韓某人新科及第,回鄉省親,留柳氏在長安。不料安史之亂起,兩京淪陷,苦不堪言。一個柔弱女子碰上戰亂,可以依靠的人不在身邊,身邊兵荒馬亂,但她卻如空谷幽蘭,如何寂寞艱難都抓住生機堅持不放棄。剪去長發,寄居法靈寺。而韓某人,在戰亂中成為某節度使的書記,與柳氏天各一方。
冥冥中,上蒼讓很多人失散了,冥冥中,它又在牽引著很多人的相聚。人與人之間的相見,就如山和山,水和水。很可能蜿蜒而至,也可能終生不至。
等到收復長安,韓某人譴人到處密訪柳氏,並給她送去一首《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柳氏捧詩嗚咽,深明男人對自己的愛意和懷疑試探。他既擔心她的生死安危,又擔心她紅顏凋零不堪相看,更恐她已為他人所劫奪占有。他的心腸九曲她都看得明白。愛,是不斷的懷疑,不斷肯定的過程。她開始束髮等待和他團聚,但不久卻造潘將劫持,淪為專房。
假如不遇見,那么長安街市上就不會有那么淒涼的重逢和再見。他在長安的街市上心意闌珊地行走,靜默地舔著自己的傷口,劫後重生,到處蕭條,讓人絕望窒息。他的柳氏在這樣的失落里坐著馬車輕輕過來了。清風吹動了她的車簾,他們互相得以相見。一別經年,恍若兩生。韓某人立刻張口結舌失落到無語。如果柳氏流離落魄,也許他只有心疼而不會失落。但是他看到的華衣美服的柳氏消瘦失意的樣子,見她離開了自己也活得不差。他會想到我的女人現在落在別人手裡,這個人的地位不差於我,可是,我的女人不快樂。
柳氏看到他,她於是狠狠地落淚,心裡怨恨造化弄人。她丟給他寫有答贈詩的《楊柳枝》:楊柳枝,芳菲節。所恨年年增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在觀望同一件事的角度和用心,男人和女人迥然不同。《章台柳》表現出來的情感是,他對她相思不忘又疑竇叢生。而柳氏答詞比為“楊柳枝”,詞義淒涼,她對他一樣情深濃念念不忘,卻沒有半點懷疑拷問韓某人的意思。還深深自責,自己已失身,哭泣著告白,芳華已謝,縱使君來已不堪折了,仿佛,這一切都是她的錯。
韓某人得詩後心意彷徨,又一籌莫展。他那時還不是皇上的紅人,未敢輕易得罪潘將。後來這一官司一直打到皇上那裡才有個了結,下詔斷柳氏歸韓某人,離散多年的兩人終於破鏡重圓。至於是妻是妾都不用計較名分了,相信他會善待她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