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憲

竇憲

竇憲(?—92年),字伯度,扶風平陵(今陝西鹹陽西北)人。東漢權臣,名將,竇融曾孫,章德皇后兄。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以外戚拜為郎,遷侍中,不久又升為虎賁中郎將,日益受到寵任。和帝即位,太后臨朝,竇憲在內掌握機密,對外宣布詔命;其弟篤、景、並居要職。永元元年(公元89),竇憲遣客刺殺太后幸臣,得罪,被囚於宮內;因害怕被殺,自求擊北匈奴以贖死。

基本信息

竇憲 竇憲
竇憲(?—92年),字伯度,扶風平陵(今 陝西鹹陽西北)人。 東漢權臣,名將, 竇融曾孫, 章德皇后兄。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以外戚拜為郎,遷侍中,不久又升為 虎賁中郎將,日益受到寵任。和帝即位,太后臨朝,竇憲在內掌握機密,對外宣布詔命;其弟篤、景、並居要職。永元元年(公元89),竇憲遣客刺殺太后幸臣,得罪,被囚於宮內;因害怕被殺,自求擊 北匈奴以贖死。適逢南匈奴 單于請兵北伐,乃拜竇憲為車騎將軍,以執金吾耿秉為副,各領四千騎,合 南匈奴烏桓、羌胡兵三萬餘出征。竇憲遣精騎萬餘大破北匈奴於稽落山(今 蒙古額布根山),北單于逃走。竇憲追擊諸部,出塞三千里,登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刻石紀功,命中護軍班固作銘。回師以後,拜憲為大將軍,位次 太傅,在三公上。二年,竇憲出屯涼州。三年,竇憲又遣左校尉 耿夔等出居延塞,大敗北匈奴於金微山(今 阿爾泰山)。北單于奔逃,下落不明。北匈奴從此破散。竇憲既破匈奴,威權震朝廷,和帝恐其功高蓋主,與中常侍鄭眾定計予以懲治。四年,竇憲還朝,帝勒兵沒收其大將軍印綬,改封為冠軍侯,命令他到封邑去,等他到達以後,迫令自殺。 

仗勢橫行

竇憲少孤。章帝建初三年(78年),其妹被立為皇后。竇憲初為郎,後任侍中、虎賁中郎將。其弟 竇篤任黃門侍郎。兄弟二人,同蒙親幸,並侍宮省,寵貴日盛,王公側目。竇憲於是恃寵欺人,竟至於用低價強買沁水公主的園田。公主畏憚竇憲的勢焰,不敢與其相爭。
竇憲 漢章帝
一天,章帝車駕經過此地,指問園田,竇憲語塞,無以答,同時也暗中 呵禁左右不準回答。後來, 漢章帝了解到此事經過,大怒,召來竇憲,深加責備。章帝說:“深思前過,奪主田園時,何用愈 趙高 指鹿為馬?久念使人驚怖。昔永平中,常令 陰黨陰博鄧疊三人更相糾察,故諸 豪戚莫敢犯法者,而詔書切切,猶以舅氏田宅為言。今貴主尚見 枉奪,何況小人哉!國家廢憲如 孤雛腐鼠耳。”( 《後漢書·竇憲列傳》)竇憲非常害怕。還是皇后 毀服(降低服式等級以示自責)謝罪,一再代為求情,章帝才漸息盛怒,命他把園田歸還公主。這次雖然沒有治他的罪,但此後章帝對他再不授予重權。
和帝即位,太后臨朝稱制,竇憲以侍中的身份,內主機密,外宣詔命。加上章帝遺詔,任命竇憲的弟弟竇篤為中郎將,竇景、竇瑰為中常侍,於是,竇憲兄弟都在親要之地,威權一時無兩。
竇憲還牽朋引類。他見太尉 鄧彪為人謙和禮讓,委隨不爭,便尊崇他,推舉他為太傅。竇憲想做什麼,就鼓動鄧彪上奏,而自己再告白太后,因此,言出計從。另外,屯騎校尉 桓郁,幾代都做皇帝的老師,性情恬退自守,竇憲也把他推薦上去,讓他在宮禁中給皇帝講授經書。於是,內外協附,沒有人能對竇憲不利。
竇憲性情果急,睚眥之怨莫不報復。謁者韓紆當年曾經審判過竇憲的父親 竇勛的案件,竇憲居然令人將他殺死,割下首級在竇勛墓前祭奠;都鄉侯 劉暢來吊景帝之喪,得幸太后,數蒙召見,竇憲怕劉暢分了他的宮省之權,公然派遣刺客在屯衛之中殺死劉暢,而歸罪於劉暢的弟弟利侯 劉剛,並且派人審問劉剛。後來真相破露,太后大怒,把竇憲禁閉內宮之中。

征伐匈奴

竇憲自知忤怒太后,恐難保全,於是請求出擊匈奴,以贖死罪。當時匈奴分南北兩部,南匈奴親漢,北匈奴反漢。正好南匈奴請求漢朝出兵討伐北匈奴。朝廷便任命竇憲為車騎將軍,佩金印紫綬,比照司空規格配備屬員,以執金吾耿秉為副,發北軍五校﹑ 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士,及羌胡兵出塞。
第二年,竇憲與耿秉各率四千騎、南匈奴左谷蠡王師子率萬騎從 朔方雞鹿塞(今內蒙古磴口縣西北哈薩格峽谷口)出兵;南單于屯屠河率領萬餘騎從滿夷谷(今內蒙古固陽縣)出兵;度遼將軍 鄧鴻和邊境地區歸附朝廷的羌胡八千騎、左賢王安國萬騎從翩陽塞(固陽縣境)出兵。三路大軍在涿邪山(今蒙古西部、阿爾泰山東脈)會師。
竇憲 竇憲破北匈奴之戰
竇憲命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等率精兵一萬多,與北單于在稽落山(今蒙古境內杭愛山)作戰,大破敵軍。敵眾潰散,單于逃走。竇憲整軍追擊,直到私渠比 鞮海(烏布蘇諾爾湖)。此役,共斬殺名王以下將士一萬三千多人,俘獲馬、牛、羊、駝百餘萬頭,來降者八十一部,前後二十多萬人。竇憲、耿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
因北單于已逃到遠處,竇憲一面派司馬吳汜、梁諷攜帶金帛追尋北單于,企圖招降他。一面班師回國,駐紮五原。當時,北匈奴人心離散,吳汜、梁諷所到之處,宣明國威,前後有萬餘人歸降。在北海西北的西海,追上了北單于,勸說他仿效當年呼韓邪單于歸漢的先例,以求保國安人。北單于喜悅,率領他的部下與梁諷一起回到私渠海。聽說漢王朝大軍已入塞,就派他的弟弟右 溫禺疑王隨梁諷到洛陽,向漢朝廷進貢,並留侍漢和帝。竇憲見北匈奴單于沒有親來洛陽,認為他尚乏誠意,便奏請朝廷遣歸右溫禺鞮王。準備再次出征。在漠北,南單于送給竇憲一隻古鼎,能容五斗,上面有“仲山甫鼎,其萬年子子孫孫永保用”的銘文。竇憲獻上朝廷。
和帝水元元年(89年)九月,皇帝下詔,命中郎將持節到五原任命竇憲為大將軍,並封其爵為武陽侯,食邑二萬戶。竇憲堅決辭去封爵。過去大將軍的官位在三公之下,按太尉標準設定官屬。此時,竇憲權震朝廷,公卿們迎和旨意,奏請朝廷,使竇憲位在三公之上,太傅之下,同時,也提高了他設定官屬的檔次。竇憲率軍回京師。朝廷大開倉府,犒勞賞賜將士,隨竇憲出征的各郡二千石長官的子弟,都升任太子舍人。
當時,竇憲兄弟,竇篤為衛尉, 竇景竇瑰都任 侍中奉車駙馬都尉。於是,兄弟四人大修宅第,爭競豪奢,窮極工巧。
竇憲 北匈奴之戰導致了羅馬帝國的土崩瓦解
永元二年(90年)六月,朝廷下詔封竇氏四兄弟侯爵。只有竇憲拒不受封。七月,將兵出鎮涼州(治所在今甘肅秦安縣東北), 鄧疊任其副將。
北單于因為漢王朝遣還他的弟弟,又派車諧儲王等人居延塞見竇憲,請求向漢稱臣,並想入京朝見。竇憲上表請示後,派班固、 梁諷前往迎接。這時,南單于上書漢廷,建議乘機消滅北單于,然後,南北匈奴合併歸漢。漢廷同意,於是,南單于大敗北單于,北單于受重傷逃走。班固等人走到私渠海,轉頭返回。竇憲認為北單于勢力微弱,想乘機將其徹底消滅,於是在永元三年(91年),派右校尉耿夔、司馬 任尚趙博等率兵出居延塞,在金微山大破北單于,斬首五千餘級,北單于遁逃,不知去向,其國遂亡。

被逼自殺

竇憲 漢和帝劉肇
竇憲平定匈奴,威名大盛。於是以耿夔、任尚為爪牙,以鄧疊、 郭璜為心腹,以班固、 傅毅皆置幕府,以典文章,把攬朝政,占據要津。一時刺史、守令等官員多出其門。尚書僕射 郅壽、樂恢因為違忤竇憲之意,相繼自殺。朝臣震懾, 望風承旨。竇篤進位特進,竇景為執金吾,竇瑰為光祿卿,兄弟當朝,貴重顯赫,傾動京都。而竇景尤為驕縱,妓客也依仗勢力,為非作歹。他們侵凌平民,強奪財貨,篡取罪人,搶掠婦女。搞得京都商賈閉塞,如避寇讎。而主管官吏,噤若寒蟬,忍氣吞聲,不敢舉奏。 司徒袁安見天子年幼,外戚專權,深為憂慮,言及國家大事,往往嗚咽流淚。無奈當時竇氏勢力太大,父子兄弟並居高位,充滿朝廷。除上面提到的之外,尚有竇憲的叔父 竇霸為城門校尉, 竇褒為將作大匠, 竇嘉為少尉,任侍中、將、大夫、郎吏等職的,還有十餘人。
竇憲以為有大功於漢,愈加跋扈恣肆。永元四年(92年)他的黨羽鄧疊、 鄧磊郭舉、郭璜也互相勾結,有的還出入後宮,得幸太后,於是欲謀叛逆。
和帝得知了他們的陰謀,但無法與外臣接觸。素知中常侍 鉤盾令鄭眾,謹敏而有心機,不事豪黨,於是便招來鄭眾,定計除滅叛黨。考慮到竇憲駐紮在外,怕他興兵為亂,謀定後忍而未發。適逢竇憲和鄧疊班師回京,和帝大喜,下詔讓大鴻臚持節到郊外迎接,並按等級賞賜軍中將士,以安其心。竇憲進城之後,和帝親臨北宮,命將屯衛南、北宮,關閉城門,逮捕了鄧疊、鄧磊、郭舉、郭璜,下獄誅死。並派人收回竇憲的大將軍印綬,更封為冠軍侯,讓他和竇篤、竇景、竇瑰都回封地去。竇憲、竇篤、竇景到封地後,都被迫令自殺。永元十年(98年),竇瑰也被梁棠所逼自殺。受株連者也都免官還鄉。

北擊匈奴的意義

竇憲北擊匈奴,在極北的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上勒銘紀念,但他無法想像自己創造了怎樣的歷史:事實上,他引起了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民族大遷徙。北匈奴的遠走在北方草原上造成了巨大的權力真空,不久東胡的鮮卑族便乘虛而入,成為草原的新主人,在 鮮卑的壓力下,南匈奴等胡族紛紛內遷漢朝境內,成為日後“五胡之亂”的遠源。而北匈奴的西遷更引起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將西方世界攪得天翻地覆,最終導致了 羅馬帝國的土崩瓦解。竇憲恰似傳說中的那隻 蝴蝶,翅膀的一下扇動,無意中促成了遙遠國度的狂風暴雨——這場暴風雨傾瀉在近三百年後的 歐洲

相關評價

客觀評價

竇憲 匈奴騎兵
竇憲在歷史上留下過種種劣跡,在古今文人墨客眼中被公認為是東漢外戚專權的禍首,因而備受貶斥,以致於他的歷史功績也幾乎被其罪過所掩蓋了。其實,客觀地分析竇憲的一生,其有些行為雖令人憤慨,但他對東漢王朝乃至整箇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是應該肯定的。作為當時無可爭議的優秀將領,他統率漢朝大軍,大破北匈奴於稽落山和金微山,登燕然山,“刻石勒功”,逐北單于,迫其酉遷。他的威名震撼了大漠南北,他所奠定的中國北疆新格局,既是東漢光武、明、章三代的鳳願,是中國邊疆統一和中華民族融合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渴望和平的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所以竇憲的歷史功績是不應抹殺的。
其次,從軍事史的角度上看,竇憲作為指揮東漢第二次征伐北匈奴戰爭的漢軍統帥,成功地組織實施了 稽落山之戰金微山之戰等重大戰役,在中國軍事史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竇憲用兵,善於針對敵軍弱點,及時掌握和準確判斷敵軍的動向,採取主動出擊的戰略方針,調遣優勢兵力與敵主力決戰。如漢三路大軍匯集琢邪山後,竇憲根據北匈奴勢力已大大削弱,不敢與漢軍正面交戰的狀況,派出精騎萬餘,向北單于庭所在地稽落山一帶運動,迫使北匈奴主力出戰,並一舉將其擊潰。此役後,竇憲繼續主動出擊,盯住北匈奴主力不放,又先後在河雲北、金微山取得重大戰果。竇憲在作戰中,十分注意揚長避短,根據漢軍準備充分、裝備精良、兵力集中,但深入大漠、遠離後方、不宜久戰的優弱點,以及北匈奴雖行動飄忽、反應快速,但力量薄弱,懼怕決戰,且有大量老少部民拖累的實際情況,採用長距離奔襲、迂迴包妙等戰術,往往輕裝疾進,速戰速決。如包抄、夜襲河雲北,長途奔襲金微山,均收到了出敵不意、以奇制勝的效果。同時,一旦逮住戰機,便不輕易放棄,每次擊潰敵軍後,均窮迫猛打,不讓敵人有喘息機會,儘量在追擊中殲滅敵人。
史書評價
竇憲 竇憲
衛青霍去病資強漢之眾,連年以事匈奴,國秏太半矣,而 猾虜未之勝,後世猶傳其良將,豈非以身名自終邪!竇憲率羌胡邊雜之師,一舉而空 朔庭,至乃追奔稽落之表,飲馬比鞮之曲,銘石負鼎,薦告清廟。列其 功庸,兼茂於前多矣,而後世莫稱 者,章 末釁以降其實也。是以下流,君子所甚惡焉。夫二三子得之不過 房幄之閒,非復 搜揚仄陋,選舉而登也。當青病奴僕之時,竇將軍 念咎之日,乃庸力之不暇,思鳴之無晨,何意裂膏腴,享崇號乎? 東方朔稱“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信矣。以此言之,士有懷琬琰以就 煨塵者,亦何可支哉!(《後漢書·竇憲列傳》)
然而,多少年來一提抗擊匈奴,人們往往只知有衛青、霍去病,不知有竇憲。對於竇憲功成身敗的悲劇性結局,《後漢書》作者 范曄評論說,若“列其功庸”,竇憲比衛青、霍去病“兼茂多矣”;而他之所以被“後世莫傳者,竟末釁以降其實也”,意思是人們未免把竇憲後來的行為看得太重了,頗有點為其打抱不平的意思。
衛青、霍去病,連年征戰,未勝單于,但因為他們以身名自終,世稱良將。竇憲揮兵數千里,度越沙漠,平定匈奴,“追奔稽落之表,飲馬比鞮之曲”,為東漢王朝立有大功,但由於他恃寵而驕,依勢作惡,把攬朝政,濫殺無辜,終至身敗名裂,後世莫稱。東方朔說:“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人之所立,可不慎歟!

參考資料

1、 《漢書》  班固 撰,顏師古 注  中華書局  2000年01月
2、 《匈奴史稿》  陳序經 著   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7年08月
3、 《兩漢頂級名將》 姜國柱 主編,王文 著  2007年07月
4、 《二十四史》  汪高鑫李傳印 主編  藍天出版社  2008年04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