竄鳥科

竄鳥科

竄鳥科(學名:Rhinocryptidae)屬鳥綱雀形目的小型鳥類。12屬56種75亞種。腿長;趾強健;體型似鷦鷯,翅短圓,棲止時將短尾豎立朝天。鼻孔覆以一大的可活動的皮瓣,為該科特徵之一。地棲性,以昆蟲、蜘蛛等為食;在地面或樹上築球狀巢,也在洞穴內築巢,產卵2~4枚,雙親孵育。分布於中、南美洲。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文學名: 竄鳥
拉丁學名: Rhinocryptidae

安第斯竄鳥安第斯竄鳥

外形特徵

竄鳥科竄鳥科
竄鳥科物種身長9.5至23厘米,體重11至185克。大致是一些短翼,有異常強勁的腳和大爪子,體形圓,尾巴短的陸地鳥類。鼻孔內有可活動的皮瓣蓋。羽色一般單色,分灰色、褐色、灰褐色、紅棕色、黑色到白色,有些淺色斑點或斑紋。是一些生活在新熱帶地區,棲息於中美洲南美洲的多樣化的鳥類家族,也是鳴禽類最原始的家族之一。有56種之多。雖然在大多數物種中兩性看起來很相似,但雌鳥體形往往略小。

分布範圍

竄鳥科

分布於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

生活習性

竄鳥科竄鳥科
棲息於中南美洲及大西洋沿岸森林,林地,灌木區,竹林,半乾旱灌木叢和岩石地帶,在地面覓食。有時在林下聚群,膽怯、安靜。通常在白天不易發現其蹤影。它們是生活在森林和竹林的林下鳥,這是一些富有戲劇性的物種。其中有物種的羽毛容易掉下來,人們認為這是一種愚弄食肉動物的方式,那些容易上勾的動物是它們狩獵的對象。

該科種類是樹棲性食蟲鳥類。始終出現在森林附近的地面上,通常在草地、樹木、樹幹上的樹枝和地面活動。絕大多時間在地面上跳躍捕食。主要食昆蟲、蜘蛛,毛毛蟲,昆蟲的幼蟲,蚱蜢和甲蟲。有時也吃植物的果實和種子。

生長繁殖

竄鳥科鳥類在繁殖期領地意識都非常強烈。經常在叢林環境中雌雄之間進行二重唱呼籲對方,響亮的聲音是天生的,有時也有低調的噪音 。

該科物種大多數在地上建立巢穴,鳥兒自己挖隧道式洞穴或接管利用已有其他鳥類的空洞穴。少數在樹叢間建造淺杯樹巢。距地面2米左右的高度。雌鳥每巢產2至3枚卵,夫妻輪流孵化,孵化期16至17天,育雛期為14至15天。父母雙方照顧雛鳥,直到數周后小鳥離巢。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1. 眼斑竄鳥 Acropternis orthonyx
2. 赭脅竄鳥 Eugralla paradoxa
3. 銹紋竄鳥 Liosceles thoracicus
4. 麗月胸竄鳥 Melanopareia elegans

竄鳥科竄鳥科

5. 秘魯月胸竄鳥 Melanopareia maranonica
6. 綠冠月胸竄鳥 Melanopareia maximiliani
7. 領月胸竄鳥 Melanopareia torquata
8. 須額竄鳥 Merulaxis ater
9. 斯氏須額竄鳥 Merulaxis stresemanni
10. 灰竄鳥 Myornis senilis
11. 斑竹鷯 Psilorhamphus guttatus
12. 栗喉隱竄鳥 Pteroptochos castaneus
13. 須隱竄鳥 Pteroptochos megapodius
14. 黑喉隱竄鳥 Pteroptochos tarnii
15. 冠竄鳥 Rhinocrypta lanceolata
16. 白喉竄鳥 Scelorchilus albicollis
17. 智利竄鳥 Scelorchilus rubecula
18. 楚氏竄鳥 Scytalopus acutirostris
19. 安卡什竄鳥 Scytalopus affinis
20. 涅比竄鳥 Scytalopus altirostris
21. 銀額竄鳥 Scytalopus argentifrons
22. 白冠竄鳥 Scytalopus atratus
23. 玻利維亞竄鳥 Scytalopus bolivianus
竄鳥科竄鳥科

24. 帕拉竄鳥 Scytalopus CANUS
25. 加拉加斯竄鳥 Scytalopus caracae
26. 喬科竄鳥 Scytalopus chocoensis
27. 棕肛竄鳥 Scytalopus femoralis
28. 暗黑竄鳥 Scytalopus fuscus
29. 馬托竄鳥 Scytalopus griseicollis
30. 白胸竄鳥 Scytalopus indigoticus
31. 哥倫比亞竄鳥 Scytalopus infasciatus
32. 濕地竄鳥 Scytalopus iraiensis
33. 褐腰竄鳥 Scytalopus latebricola
34. 黑竄鳥 Scytalopus latrans
35. 大腳竄鳥 Scytalopus macropus
36. 安第斯竄鳥 Scytalopus magellancus
37. 梅里達竄鳥 Scytalopus meridanus
38. 長尾竄鳥 Scytalopus micropterus
39. 巴西竄鳥 Scytalopus novacapitalis
40. 淡喉竄鳥 Scytalopus panamensis
41. 丘斯竄鳥 Scytalopus parkeri
42. 顫音竄鳥 Scytalopus parvirostris
43. 栗脅竄鳥 Scytalopus psychopompus
44. 厄瓜多竄鳥 Scytalopus robbinsi
45. 馬格達雷竄鳥 Scytalopus rodriguezi
46. 聖島竄鳥 Scytalopus sanctaemartae
47. 花冠竄鳥 Scytalopus schulenbergi
48. 蓬那竄鳥 Scytalopus simonsi
49. 鼠色竄鳥 Scytalopus speluncae
50. 斯氏竄鳥 Scytalopus spillmanni
51. 白眉竄鳥 Scytalopus supercillaris
52. 純色竄鳥 Scytalopus unicolor
53. 維爾竄鳥 Scytalopus urubambae
54. 納里尼奧竄鳥 Scytalopus vicinior
55. 濟氏竄鳥 Scytalopus zimmeri
56. 沙色竄鳥 Teledromas fuscus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極危(CR)——2種;瀕危(EN)——3種;易危(VU)——1種;近危(NT)——5種;低危(LC)——45種。

雀形目鳥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綱: 鳥綱 (Aves) | 目: 雀形目(Passeriformes)
雀形目(Passeriformes)包括現存鳥類一半以上的種類,形態和習性都有極大的多樣性。雀形目可分為亞鳴禽和鳴禽,鳴禽具有最發達,最複雜的鳴肌,非雀形目鳥類只有簡單的鳴肌甚至沒有鳴肌,亞鳴禽的鳴肌則介於二者之間。亞鳴禽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鳴禽則遍及世界各地,是數量最多也是最進步的鳥類。雀形目通常進一步劃分成4個亞目,即闊嘴鳥亞目,霸鶲亞目,琴鳥亞目和燕雀亞目,共有64科,中國國有34科。
小類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亞鳴禽(suboscine)
雀形目闊嘴鳥亞目(Eurylaimi)、霸鶲亞目(Tyranni)及琴鳥亞目(Menurae)鳥類的統稱,與通稱鳴禽(songbird)或鳴禽類(oscine)的燕雀亞目(Passeres)種類,兩者有所區別。一般以為鳴禽是特化程度最高的鳥類,而亞鳴禽一詞意味著這些種類在解剖構造及行為方面較鳴禽原始,這種說法大致正確。
闊嘴鳥科 | 砍林鳥科 | 灶鳥科 | 蟻鳥科 | 食蚊鳥科 | 竄鳥科 | 傘鳥科 | 侏儒鳥科 | 霸鶲科 | 尖喙鳥科 | 刈草鳥科 | 八色鶇科 | 刺鷯科 | 裸眉鶇科 | 琴鳥科 | 藪鳥科 | 百靈科 | 燕科 | 鶺鴒科 | 山椒鳥科 | 鵯科 | 和平鳥科 | 伯勞科 | 鉤嘴鵙科 | 太平鳥科 | 棕櫚鵖科 | 河烏科 | 鷦鷯科 | 嘲鶇科 | 岩鷚科 | 鶇科 | 畫眉科
鳴禽(Oscines) 約占世界鳥類的五分之三。鳴禽的外型和大小差異較大。小的如柳鶯、繡眼鳥、山雀和啄木鳥;大如烏鴉、喜鵲。鶯科 | 細尾鷯鶯科 | 鶲科 | 攀雀科 | 長尾山雀科 | 山雀科 | 鳾科 | 短嘴鏇木雀科 | 鏇木雀科 | 啄花鳥科 | 太陽鳥科 | 繡眼鳥科 | 澳鵖科 | 吸蜜鳥科 | 鵐科 | 森鶯科 | 管舌鳥科 | 綠鵑科 | 擬黃鸝科 | 雀科 | 梅花雀科 | 文鳥科 | 椋鳥科 | 黃鸝科 | 卷尾科 | 垂耳鴉科 | 鵲鷚科 | 燕鵙科 | 鍾鵲科 | 園丁鳥科 | 極樂鳥科(風鳥科) | 鴉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