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鸚鵡螺

窄鸚鵡螺

【中文名稱】窄鸚鵡螺 【中文別名】白斑鸚鵡螺 【科屬分類】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窄鸚鵡螺
【中文別名】白斑鸚鵡螺
【拉丁學名】Nautilus stenomphalus
【命名時間】Sowerby, 1848
【英文名稱】White-patch nautilus
【科屬分類】軟體動物門頭足綱鸚鵡螺目鸚鵡螺科 、鸚鵡螺屬

物種概述

窄鸚鵡螺殼薄而輕,呈螺旋形盤卷,殼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長紋從殼的臍部輻射而出,平滑細密,多為紅褐色。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形似鸚鵡嘴,故此得名“鸚鵡螺”。鸚鵡螺已經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但外形、習性等變化很小,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外殼由許多腔室組成,內約分36室,最末一室為軀體所居,即被稱為“住室”的最大殼室中。其他各層由於充滿氣體均稱為 “氣室”。外套位於外殼內。各腔室之間有隔膜隔開,室管穿過隔膜將各腔室連在一起,氣體和水流通過室管向殼外,生物體由此控制浮力。鰓2對;具63~94隻腕,但無吸盤,雌性較雄性多。眼簡單,無晶狀體;無墨囊,漏斗兩葉狀,具運動功能。
鸚鵡螺有近於脊椎動物水平的發達的腦,循環、神經系統也很發達,眼構造簡單;無墨囊;心臟、卵巢、胃等器官生長在靠近螺壁的地方,保護的很好。雌雄異體,有著很大的卵。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太平洋。

保護級別

列入《華盛頓公約》Ⅰ類保育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