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意識形態終結的幻象

穿越意識形態終結的幻象

本書在唯物史觀的整體理論視野里,整體勾勒了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基本譜系,深入挖掘了這一思潮產生和蔓延的現實根源,在此基礎上,對於這一思潮的理論共性、理論誤區、現實困境、消極影響、有益啟迪等問題做出觀照與分析,並對“意識形態是否已經終結”這一問題作出了簡明的回答。最後,探討了中國應對意識形態終結論的基本路徑。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穿越意識形態終結的幻象

《穿越意識形態終結的幻象》科學提煉和概括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意識形態終結思想,比較了與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的異同,深入挖掘了這一思潮產生和蔓延的政治動機、經濟基礎、文化動力等現實根源,立足於中國改革開放和參與全球化進程的實際,探討了中國應對意識形態終結論的基本路徑。

作者簡介

梁建新,1971年11月生,湖南安化人,1993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獲歷史學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湖南城市學院、東南大學,現為長沙理工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與當代社會思潮研究。迄今為止,主持和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獨立撰寫著作1部,參與撰寫著作2部,發表論文30餘篇。

目錄

前言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問題的緣起與研究意義

一、問題的緣起

二、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國內外關於“意識形態終結”的爭論及研究現狀述評

一、西方學者圍繞“意識形態終結”展開的理論論爭

二、中國學者對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的研究及其不足

三、若干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第三節本書研究的思維路徑、邏輯結構與研究方法

一、思維路徑

二、邏輯結構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終結思想的科學內涵

第一節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終結思想的提出

第二節唯物史觀: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終結思想的整體理論視野

一、思想世界與現實世界關係的邏輯定位為終結意識形態提供了唯一正確的思維方式

二、革命的實踐是促使意識形態終結的最有力的槓桿

三、意識形態的終結遵循兩條規律,體現為三種狀態

第三節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理論所蘊涵的意識形態終結思想

一、意識形態終結是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理論的基本思維取向

二、在實踐基礎上堅持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是意識形態終結的總道路

三、馬克思、恩格斯的意識形態概念蘊涵著意識形態終結的含義、層次與條件

四、意識形態神話終結的過程就是人類社會歷史進步的過程

第三章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基本譜系

第一節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演進的三條邏輯路線

一、反馬克思主義

二、科學主義

三、非理性主義

第二節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演進的歷史軌跡

一、理論孕育期

二、理論探索期

三、思潮形成期

四、思潮復興期

第三節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基本特徵

一、階級性

二、開放性

三、實踐性

四、導向性

五、複雜性

第四章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現實根源

第一節資本主義政治的新變化是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興起的重要原因

一、時代主題的轉換

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力量的消長

三、西方已開發國家國內政治狀況的演變

第二節資本主義經濟的新變化是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產生的物質基礎

一、20世紀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推行的經濟改革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強勢推進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學技術的進步及其在經濟成長中作用的提升

第三節資本主義文化的新變化是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產生的直接動力

一、後現代主義文化思潮提供的話語平台與思維啟迪

二、20世紀西方理性主義文化精神衰竭的深層動因

三、全球化語境下西方文化帝國主義的擴張戰略產生的現實需求

第五章批判與甄別: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評析

第一節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一般本質

一、哲學基礎:資產階級唯心史觀的現實表征

二、政治傾向:冷戰思維支配下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進攻的表現

三、價值取向:西方中心主義價值觀的思維再現

四、文化心理:西方文化上的盲目樂觀主義和霸權主義相結合的混合物

第二節西方意識形態終結思潮的理論誤區

一、誤區之一:理性的衰落必然導致意識形態的終結

二、誤區之二:意識形態與科學是根本對立的

三、誤區之三:馬克思主義等於意識形態

第三節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現實困境

一、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相互借鑑是否意味著意識形態的終結

二、“公共知識分子”能否成為意識形態終結的現實佐證

三、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是否構成人類社會意識形態進化的終點

四、西方社會存在某些“政治共識”是否意味著意識形態的終結

五、文明衝突的時代凸顯是否意味著意識形態衝突的終結

六、全球化進程的強勢推進是否會導致意識形態的終結

第四節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有益啟示

第五節簡短的結論

第六章問題與對策:中國面對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理性回應

第一節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在中國泛濫的雙重背景

一、國內小氣候

二、國際大氣候

第二節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在中國的典型話語及其批判

一、經濟理論話語

二、政治理論話語

三、思想文化話語

第三節中國應對西方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的路徑選擇

一、立足世界與中國兩個大局,認清當前意識形態存在與鬥爭的客觀現實

二、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觀

三、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改善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手段與方法,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親和力、感召力和競爭力

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加強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物質技術基礎

五、在國際交往中,以國家利益為最高利益,分清輕重緩急,在意識形態問題上立場堅定,頭腦清醒,有所為有所不為

六、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意識形態的社會管理,積極引導非主流意識形態,堅決抵制反主流意識形態

參考文獻

後記

……

文摘

在人文社會科學的眾多領域,“思潮”研究幾乎是一道永恆的布景,一種思潮的枯榮升貶,往往驅動著學者們對這一思潮所關涉的論域進行新的探究旅程。所謂“思潮”,根據《辭海》的釋義,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某一歷史時期內反映一定階級或階層利益和需求的思想傾向;二是指湧現出來的思想情感,如思想起伏①。根據這一釋義,我們可以看出,“思潮”與“思想”是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的兩個概念。其聯繫主要表現為:思潮無論是指思想傾向還是思想情感,都是以一定的思想為基礎的,思潮實際上圍繞一個開放的、富有爭議的問題域從不同角度而提出的相同或相似思想的總匯,也是各種大大小小的思想家及其追隨者登台表演的歷史,沒有思想的思潮是不存在的,同時,一種思潮一旦形成,反過來又對該思潮所涉論域的各種理論、思想起著潛移默化、自覺不自覺的導向作用。但是,思潮和思想又是有著嚴格區別的,具體地說,“思潮”從以下幾個方面與“思想”相區別:第一,蘊涵範圍的開放性。一種思潮可以廣泛蘊涵於人文、社會科學甚至自然科學等學科領域,而不為某一學科所獨有,具有廣泛、開放的蘊涵範圍,而某種思想往往是從某一學科視角出發而提出的,因而具有單一的學科層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