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智商

介紹空間智商的定義,認識寶寶的空間智慧型等。美國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多元智慧型理論中指出,空間智慧型是人們生活學習的基本能力,更是人們進行藝術、科學、數學及至文學活動的不可或缺的能力。

定義

空間智商即空間智慧型。

霍華德·加德納在多元智慧型理論中指出,空間智慧型是人們生活學習的基本能力,更是人們進行藝術、科學、數學及至文學活動的不可或缺的能力。“大千世界,色形而己。”寶寶無時無刻不在面對著各種各樣的顏色、形狀、大小、空間等。幫助寶寶發展空間智慧型,是早期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

空間智慧型(Spatial Intelligence)是指利用三維空間的方式進行思維的能力,包括對色彩、線條、形狀、空間及它們之間關係的敏感性,也包括將視覺和空間的想法具體地在腦中呈現出來,以及在一個空間的矩陣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像航海家、飛行員、雕塑家、畫家和建築師等,通常都表現出較高的空間智慧型。比如,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雕塑家,他無疑擁用較高的空間智慧型;貝聿銘(當代著名的建築設計師)的空間智慧型肯定也不低。

根據書面或圖表式的說明建構物體的能力屬於空間智慧型的套用性活動。當一個人把某個房間裝飾成某一特定風格時,他運用的就是空間智慧型;當我們用鉛筆或顏料進行繪畫活動、塗鴉活動或者表現自己的情緒情感的時候,我們運用的也正是這一智慧型。具備高水平空間智慧型的人傾向於圖像思維,經常用圖像來記憶,可清楚的說出視覺表象,閉上眼睛能將剛看過的事物描述出來;能輕鬆地看懂地圖及其他圖表;喜歡從事畫畫、泥工等藝術活動;喜歡拼圖、下棋、走迷宮及類似的遊戲;有較好的色彩感覺,對某些色彩特別喜好;他們天生有不易迷路的本領。

空間智慧型意味著寶定可以在腦海(想像)中看見各種圖畫,會畫畫或給圖片塗上各種顏色。任何時候,當寶寶在生活中(在書上、地圖上、腦海中、或者在託兒所里)運用圖畫或圖表時,寶寶就在運用他的空間智慧型。每個寶寶都具備空間方面的智慧型 !

認識寶寶的空間智慧型

空間智慧型的發展萌芽於嬰兒期。現有研究通常認為,當嬰兒能夠區分周圍的各種面孔時,其空間智慧型就開始萌芽。有研究表明,剛出生2天的寶寶就可以分辨人的臉和其他形狀,他們看人臉的時間比看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時間長。

新生兒在襁褓中,手不能動,腳不能踢,但眼睛卻在不停地轉,視覺發展很快。寶寶出生3、4個月時顏色視覺的基本功能己接近成人,己經夠區分不同的顏色。嬰兒偏愛的顏色依次是紅、黃、綠、橙、藍等。

6個月以後的嬰兒己經具有大小知覺,可以開始區分東西的大小,能夠把一件小的東西放在大的裡面;初步具有深度知覺,知道“怕摔”;9個月的寶寶己經有了“客體永久性”的概念,玩具丟了知道回頭去找。

長到1歲半,寶寶開始能區分簡單的顏色、形狀和大小。筆者在託兒所曾作過多次試驗:在每次分蘋果時,讓孩子自己上來挑選。結果發現,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首先挑最紅最大的蘋果,其次的目標很自然都集中到一半紅一半綠的蘋果,那些又青又小的蘋果則被打入“冷宮”。此時的寶寶有了初步的方位感。在熟悉的環境中,寶寶能夠根據成人的指令,如“在陽台上”、“在床底下”、“在衣櫃裡面”等,迅速地找到相應地點的東西。

2歲以後的寶寶大多能抓緊畫筆在紙上塗鴉,並且樂此不疲。此時的寶寶開始會玩填色、填畫遊戲;能夠進一步區別大小、顏色不同的物體,能用形狀簡單的積木拼搭簡單的造型,如樓房、金字塔、橋樑等。

3歲寶寶空間智慧型比以前又能有明顯發展。在形狀知覺發展方面,3歲寶寶能正確找出相同的幾何圖形,但他們往往會用一些表達具體物件的名詞來形象地稱謂幾何圖形。如把圓形稱為“皮球”,把正方形叫做“手絹”等。在空間知覺方面,3歲寶寶能夠辨別左右方位,給他一張地圖能夠找出居住的城市,能夠找出家庭的位置,能夠拼好切開的4—8塊拼圖,能將圓形切分為1/2或1/4,還會分清身體左右不同的部位。

怎樣培養寶寶的空間智慧型

1.幫助寶寶感知、理解事物的空間特性

父母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讓寶寶在活動中主動獲得對空間特性的感知和理解。例如,帶寶寶到小區散步時,父母可以隨機教寶寶認小區內的各種標記,引導寶寶根據標記的顏色、線條、圖形進行記憶,較深刻地了解每種標記的用意。這樣的形狀產生較濃厚的興趣,同時也促進寶寶觀察力、記憶力的發展。

又如,父母帶寶寶出外郊遊時,可以引導寶寶觀察各種樹木。如人在山腳下時,面前的樹高大且鬱鬱蔥蔥,而山頂上的樹卻看似那么渺小;當人到了山頂時,面前的樹長高了而山腳下的樹變矮了……在這實際的觀察比較中,一種透視觀念就種在了寶寶的腦海中。

再如,父母可讓寶寶在磁形玩具板或成人畫好的大圓臉輪廓的適當部位擺放五官,讓寶寶一邊擺一邊說出器官的名稱,使寶寶學會確定器官的名稱和位置,在不知不覺中發展寶寶的空間視覺能力。

2.繪畫是培養寶寶空間智慧型的有效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寶寶喜歡拿著紙和筆亂塗亂畫。寶寶學畫經過兩個階段:無意階段和有意階段。塗鴉是無意的亂畫,是寶寶初步感受、掌握紙和筆的功能和用途。父母可通過誘導使寶寶的無意行為漸漸成為有意行為。

例如,寶寶最初大多喜歡隨手畫各種大小的圈,如果寶寶所畫的某個圈是圓的,父母則可以在圈上增畫一個柄,告訴寶寶這是蘋果。這種情況下,寶寶都會很高興,不停地讓父母說像什麼。慢慢地,寶寶就會有意畫一些自己事先想好的事物,使畫畫成為有意義、有目的的事。

在鼓勵寶寶繪畫時,父母應特別注意樹立寶寶的自信心。寶寶畫的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是個性的記錄,不能隨意要求寶寶表現什麼具體的內容,更不能用“像不像”去衡量寶寶的繪畫作品。父母可以把寶寶的畫掛在家裡的牆壁上,讓大家欣賞,這是對寶寶無聲的鼓勵,會讓寶寶產生自豪感,從而樹立寶寶的自信心。

此外,父母還可以:

·和寶寶一起砌積木、拼拼圖、玩模型。

·帶寶寶到附近社區逛逛,觀察沿途的事物。

·天氣晴朗時,和寶寶一起觀看天上的雲彩,從雲彩中找出各種各樣的圖案。

·和寶寶一起玩假裝遊戲。例如引導寶寶想像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同的時代或地方。

·和寶寶一起使用或繪製寶寶熟悉的各種地方,如寶寶的房間、家庭所在的小區的地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