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稜河興凱湖平原

穆稜河興凱湖平原

穆稜河—興凱湖平原,簡稱。穆稜河—興凱湖平原在黑龍江省東部偏南,北以完達山為界,南抵興凱湖之濱,東臨烏蘇里江,西至密山附近,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平原海拔50-70米,地勢低平,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面坡降1/6000~1/10000。其上斷續分布著由古老岩層構成的丘陵和台地。

穆興平原成因

穆稜河興凱湖平原 穆稜河興凱湖平原

穆稜河—興凱湖平原屬於沖積—湖積平原,其北部是由穆稜河和七虎力河、阿布沁河等河流沖積而成的。在密山,穆稜河河谷沖積平原寬達11公里,河床寬達80-100米,密山以東沖積平原更為廣袤。在平坦的地面上,河道極為彎曲,河床坡降小。河漫灘上分布著碟形凹地、閉合而無出口的低地、牛軛湖、泡子以及經天然切割後形成的崗地。由於河流不斷改道, 平原上古河道網縱橫交錯。平原南部屬於興凱湖湖積平原,它是由於第四紀晚近時期,大小興凱湖的北岸發生間歇性上升、湖水後退、湖面逐漸縮小而形成的。在湖濱地帶分布著由粗砂和卵石所構成的微向湖面傾斜的湖灘地。

穆稜河興凱湖平原 穆稜河興凱湖平原

湖灘上先後形成了東西向弧形排列的五道砂崗(濱岸提),高1-10米,組成物質為湖相亞粘土和砂 。

穆興平原土質

穆稜河興凱湖平原 穆稜河興凱湖平原

穆稜河—興凱湖平原上也有大面積沼澤分布。如七虎林河以北、官山屯至六道亮子一線以東,沼澤成片,一望無際,其面積占了該區面積的85%以上, 大部是未開墾的土地。這個平原的土壤大多屬於白漿土,它是在具有喜濕性草甸及喜濕性木本植物、土壤母質粘重、地勢平緩、內外排水不良的條件下,經白漿化過程而形成的。這一層下面是暗棕色或褐色粘緊的澱積層,再下面為粘重的母質層。白漿土表層有機質含量高達8-20%,但其下面的亞表層白漿層的有機質含量僅占百分之零點幾。這種土壤質地粘重、透水性差、土溫低、養分貧乏。白漿土適於喜濕性的草本植物和闊葉樹生長。密山地區農民經多年實驗研究,在不深翻,以防止土溫低、養分貧瘠的白漿層出露的條件下,種植水稻獲得成功。畝產可達350公斤 。

(資料來源:大鯨魚百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