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氏

1、出自子姓,以諡號為氏。 2、北魏時改丘穆陵氏為穆氏。 魯穆公之後,以謚為氏。

姓氏起源

古代春秋時期,宋國的一位國君叫宋殤公,他為君主時賢良和氣,死後就被追加一個封號“穆”,因為穆就是和氣的意思。於是大家在寫書紀念他時稱他為宋穆公。宋穆公的後代以穆的封號為榮,世代姓穆。

聚集地(遷徙分布)

河南汝南郡,河南洛陽。

歷史名人

穆姓綜述

我國的穆姓,是商湯的後裔。這一點,有《姓纂》上的記載足資證明:“宋穆公之後支孫氏焉,漢楚元王友有穆生,或作繆,亦音穆,河南。”換言之,穆姓是由“以王父字為氏”而來,推溯起來後世的宋氏,實際上誼屬兄弟。
實際上,我國的穆姓人士,歷來雖不多見,但姓氏來源的頭緒卻不少,除了源自商湯的漢族後裔之外,還有南北朝時有北魏王朝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代族丘目陵氏,以及300年前清入主中原以後,許多滿族旗人的改姓為穆。關於1500年前代族改姓為穆的情形,唐代的《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中記述:“代人,本姓丘目陵氏,代為部落大人,為北人八族之首,孝文遷洛陽改為穆氏。”所謂“北人八族之首”的代族,實際上就是北魏的前身,也屬於鮮卑族。
唐代的肅宗時期,“楊、穆、許、李”被目為4個大的世家,其中穆家的光輝,是由當時的侍御史穆寧所創,而由他的4個兒子發揚光大。據傳,穆寧最成功的地方,是他家法,他嚴撰家令,訓諭諸子,結果4個兒子都德性和粹,每一個都在朝廷上出人頭地,分別高官為御史丞、監察御史等,顯見穆氏家法的成功。

穆姓字義

“穆”的本義是是嚴肅、壯美、淳和,常見於古代書籍中,如《詩·周頌·大雅》中的“於穆清廟”, 《詩·周頌·烝民》中的“穆如清風”等。由“穆”字組成的詞同樣具有嚴肅、壯美、淳和的意思,如“穆穆”意為端莊盛美的樣子,“穆若”意為和美的樣子,“穆靜”意為安靖,“穆遠”意為淳和深遠,“穆耀”意為祥和光明,“穆清”意為和睦清明…… ■

穆姓遺蹟

微子墓 墓地原來建有廟宇,現在已經不存在了,原來的墓冢也被夷平,1984年,當地重新堆起幕冢,在墓前立有一通《殷微子之墓》碑,碑刻於明朝萬曆四十年(1612年)十一月。 穆氏四合院 一座一宅三院的清代民居。 穆碩墓誌 全稱“唐故處士廣平穆君墓志銘並序”。洛陽出土,現存新安縣鐵門鎮千唐志齋博物館。 太和十九年十一月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橛造彌勒像記 造像龕在洛陽龍門古陽洞北側。造像記高100厘米,寬34厘米,是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氏(後改"尉"姓)為死去的兒子牛橛所造。造像碑座中間雕刻蓮花一朵,左右二力士抬手作托舉狀,形象生動逼真。碑文字型端莊整肅。 ■

尋根溯源 穆姓來源有五

: 1、出自子姓,以諡號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 春秋時, 宋宣公之弟名和。繼承兄位, 在位九年, 死前將爵位傳給宣文公之子夷, 讓自己的兒子離開宋國到鄭國居住,為褒獎其品德, 死後諡號為“穆”,其支庶子孫遂有穆氏。 2、北魏時改丘穆陵氏為穆氏。據《元和姓纂》所載,北魏鮮卑大人、宜都王,姓穆名崇。 3、出自炎帝之後。《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穆,炎帝之後。”則此當系出姜姓。 4、出自姬姓。魯穆公之後,以謚為氏。 5、賜姓或其他民族改姓而來。如明時賜元人阿爾特穆爾姓穆名義,滿洲烏雅氏、穆爾察氏、穆佳氏改姓穆;宋時有猶太人定居河南開封一帶,改漢姓穆;其他如彝、納西、蒙古、保全、東鄉、回、台灣土著等少數民族有此姓。北方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 南北朝時, 北魏”代北八族”之首為丘穆陵氏, 隋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定居中原以後, 改為漢字單姓穆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