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塔布拉龍

穆塔布拉龍

穆塔布拉龍生活在白堊紀前期,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省莫他布拉鎮。

基本信息

穆塔布拉龍

骨骼模擬圖
骨骼模擬圖
恐龍名稱: 穆塔布拉龍(大陸)木他龍/馬塔扒拉龍(港台)
拉丁文名: muttaburrasaurus
恐龍體長: 長7米
恐龍體重: 4噸
恐龍食物: 草食
生存年代:白堊紀前期
生存地點: 澳大利亞昆士蘭省莫他布拉鎮
辨認要決: 有一個加大的、中空的會向上鼓起的口鼻部,用來發出聲音及求偶炫耀
恐龍種類:鳥臀目·鳥腳類

來歷

復原圖
復原圖

穆塔布拉龍是一種白堊紀早期的鳥腳龍類,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省莫他布拉鎮的岩層中所被發現。穆塔布拉龍和禽龍十分相似,都是大型的草食性四足恐龍,並可用後肢支撐站立。像禽龍一樣,木他龍中間的三個指頭融合在一起而成蹄狀,拇指上則有明顯的爪。他還有一個加大的、中空的會向上鼓起的口鼻部,用來發出聲音及求偶炫耀。

簡介

復原圖
復原圖

這種大型的草食性恐龍以其發現地澳洲昆士蘭的木他布拉(muttaburra)而命名。穆塔布拉龍遺骸十分有限,只有一部份的頭蓋骨被尋獲,不過這已能證明穆塔布拉龍是禽龍的親戚。高挺的鼻子是木他龍最大的特徵,這項發現曾經引起對另一相關恐龍族群「鴨嘴龍」類似鼻子結構的熱烈討論。許多人認為,鴨嘴龍鼻子的結構是用於發聲和/或吸引異性,因此片中穆塔布拉龍的鼻子亦具有類似的功能。

由於已有許多關於草食恐龍群體活動的證據,因此我們也以群體活動作為穆塔布拉龍的生活方式。雖然在昆士蘭北邊800公里的地方發現了化石,但還是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穆塔布拉龍曾經北至發現雷利諾龍和酷拉龍的極地森林。然而,還是有一些理由證明它們曾經到過那兒。對像這樣的素食動物而言,為了在春天時能在森林裡覓食到大量食物,這樣的長途旅行是值得的。在這樣暗無天日的長冬里,森林里植物靠著脫落葉子或停止生長來度過寒冬。無論是哪一種情形,春天的陽光都會使森林裡的植物綻放生命的氣息。雖然冬天來臨時由於食物再度匱乏,穆塔布拉龍不見得會在此處待的太久,但由於此處茂盛的森林,因此這裡對草食恐龍來說依然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覓食地。

穆塔布拉龍的身上也許有寄生蟲存在,因為在加拿大的琥珀里曾經發現噬咬的昆蟲。所以我們確定當時此種昆蟲的確存在。更令人吃驚的是,我們確定它們的確以恐龍為食,因為從這些昆蟲觸角上的觸毛數量就可知道它們掠食的動物有多大了。這聽起來雖然有些令人難以相信,但確有一定的理由:昆蟲的觸角可偵測動物呼出的二氧化碳(co2)。寄生在小型動物身上的噬咬昆蟲因為能偵測的二氧化碳非常少,因此觸角上的觸毛便非常多。但有些在琥珀里發現的昆蟲觸角上的觸毛非常少,這意味著他們寄生在如恐龍一般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的大型動物身上。[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