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農民起義

秦末農民起義

秦末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規模的農民大起義。秦始皇統治時期,大規模地興建宮殿和陵墓,以及築長城、修馳道,對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極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同時,還制訂嚴刑酷法,使人民動輒觸犯刑律。秦末農民戰爭始於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其後各地回響,其中屬項羽和劉邦領導的兩支軍力最強。推翻了秦朝,打擊了地主階級。

基本信息

簡介

秦二世繼位後,賦斂益重,戍徭無已,用法也更為苛深,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於深重的苦難之中。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一隊被徵發到漁陽(今北京密雲)戍守的貧苦農民,行進到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縣),遇到連日大雨,道路不通,無法按期到達目的地。按照秦法規定,誤期當斬。在這種情況下,戍卒中的兩個屯長陳勝吳廣密議,現在逃亡是死,起來造反也大不過是死,何不拚死乾出一番事業來呢?於是,他們利用“魚腹丹書”、“篝火狐鳴”等計策發動戍卒起義,殺死監押的軍官,提出“大楚興,陳勝王”(《史記·陳涉世家》)的口號。陳勝自立為將軍,以吳廣為都尉,用秦始皇長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民眾起義。起義軍迅速攻占蘄縣(今安徽宿縣南),接著向西挺進,又攻占了秦朝重鎮陳(今河南淮陽)。此時,起義軍已擁有兵車六七百輛,騎兵千餘,步兵數萬人。起義軍在陳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被推舉為王。張楚政權的建立,促進了全國範圍內反秦鬥爭的高潮,各地農民紛紛殺長吏,回響陳勝。陳勝以陳為中心,分兵數路,四出進軍,以擴大革命政權的影響。吳廣率主力西進,準備直搗鹹陽,在戰略重鎮滎陽受阻,與秦軍相持不下。陳勝又派周文率軍直驅關中,到達函谷關(今河南靈寶東北)時,起義軍已擁有戰車千輛,士卒數十萬人。周文軍所向無阻,迅速攻占了戲(今陝西臨潼東),逼近秦都鹹陽。秦二世大為驚慌,急忙赦免在驪山修墓的幾十萬刑徒,倉促組成一支軍隊,由少府章邯率領,向農民軍反撲。周文軍因孤軍深入,又缺乏訓練和戰鬥經驗,經過幾次苦戰,接連受挫,被迫撤出函谷關。最後澠池之戰,再次失利,周文自殺。秦將章邯乘勝東下,進迫正在圍攻滎陽的吳廣所部農民軍。吳廣因久攻不下滎陽被部將田臧所殺。接著,田臧率軍西向迎戰章邯,敖倉之戰,田臧兵敗被殺。章邯解除了起義軍對滎陽的包圍後,傾全力向起義中心猛撲。陳勝親自率軍迎戰,不幸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陳勝敗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莊賈殺害。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堅持了6個月,終告失敗。但它沉重地打擊了秦王朝的腐朽統治,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礎。其後,各地農民起義軍繼續堅持反秦鬥爭,終於推翻了秦朝。陳勝吳廣起義所表現的革命首創精神和英雄氣概,鼓舞了後世千千萬萬農民反抗封建統治的鬥爭。

背景

秦始皇的暴政

秦末農民起義秦末農民起義

(1)、田租、口賦、徭役和兵役、阿房宮驪山陵、動用刑徒及奴隸70萬人,防備匈奴30萬,戌守五嶺50萬,加上修馳道、搞運輸,全國服役者達200萬。全國人口約2000萬,即1/10人口脫離生產。“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漢書、嚴安傳》)

(2)、嚴酷的刑律“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3)、人民民眾憤怒反抗。

秦二世的昏庸腐朽促使矛盾激化

嬴政巡遊沙丘,死前賜璽書給正在上郡(延安)監軍的長子扶蘇,令其回鹹陽主持葬禮。但璽書被玩弄陰謀的中車府令趙高扣壓。趙控制始皇幼子胡亥,威脅利誘丞相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二世皇帝,又矯詔捏造罪名賜死扶蘇。胡亥生性殘暴昏庸,強令許多宮人殉死,又把許多工匠閉死於墓道之中。

胡亥即位,任用趙高為郎中令,誅殺蒙毅等大臣及秦宗室公子公主。恐自已為天下所輕,也東出巡遊,立碑刻石。為增強都城軍備,征材士(強弩射手)5萬人屯鹹陽,又加供他遊獵用的狗馬禽獸,鹹陽因而糧草不足,下令調各地糧食芻藁,轉輸服役者自帶乾糧,鹹陽周圍300里以內田地所產糧谷不得擅自食用。以至“頭會箕斂,以供軍費”,賦稅增加到超過農民收入的三分之二。

導火線

秦末農民起義劉邦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朝廷徵發閭左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為屯長。他們行至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法,過期要殺頭。陳勝、吳廣便發動戍卒起義,提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陳勝自立為將軍,以吳廣為都尉,用已被賜死的秦始皇長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民眾反秦。
起義軍迅速攻下蘄縣(今安徽宿州南)。當義軍進據陳縣(今河南淮陽)時,已擁有步兵數萬。陳勝自立為王,國號張楚,任命吳廣為假王,率軍西擊滎陽,命武臣、張耳、陳餘北攻趙地,鄧宗南征九江,周市奪取魏地。

起義受挫

起義軍迅速攻占蘄縣(今安徽宿縣南),接著向西挺進,又攻占了秦朝重鎮陳(今河南淮陽)。此時,起義軍已擁有兵車六七百輛,騎兵千餘,步兵數萬人。起義軍在陳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被推舉為王。張楚政權的建立,促進了全國範圍內反秦鬥爭的高潮,各地農民紛紛殺長吏,回響陳勝。陳勝以陳為中心,分兵數路,四出進軍,以擴大革命政權的影響。吳廣率主力西進,準備直搗鹹陽,在戰略重鎮滎陽受阻,與秦軍相持不下。陳勝又派周文率軍直驅關中,到達函谷關(今河南靈寶東北)時,起義軍已擁有戰車千輛,士卒數十萬人。周文軍所向無阻,迅速攻占了戲(今陝西臨潼東),逼近秦都鹹陽。秦二世大為驚慌,急忙赦免在驪山修墓的幾十萬刑徒,倉促組成一支軍隊,由少府章邯率領,向農民軍反撲。周文軍因孤軍深入,又缺乏訓練和戰鬥經驗,經過幾次苦戰,接連受挫,被迫撤出函谷關。最後澠池之戰,再次失利,周文自殺。秦將章邯乘勝東下,進迫正在圍攻滎陽的吳廣所部農民軍。吳廣因久攻不下滎陽被部將田臧所殺。接著,田臧率軍西向迎戰章邯,敖倉之戰,田臧兵敗被殺。章邯解除了起義軍對滎陽的包圍後,傾全力向起義中心猛撲。陳勝親自率軍迎戰,不幸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陳勝敗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莊賈殺害。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堅持了6個月,終告失敗。

秦朝滅亡

陳勝、吳廣率領起義軍攻占了陳(現在河南淮陽)以後,陳勝建立了“張楚”政權,和秦朝公開對立。這時,沛

秦末農民起義項羽
縣的縣令也想回響來繼續掌握沛縣的政權,蕭何曹參當時都是縣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們勸縣令將本縣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來,一來可以增加力量,二來也可以杜絕後患。縣令覺得有理,便讓劉邦的摯友樊噲劉邦找回來,劉邦便帶人往回趕。這邊的縣令卻又後悔了,害怕劉邦回來不好控制,弄不好還會被劉邦所殺,等於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將城門關閉,還準備捉拿蕭何和曹參。蕭何和曹參聞訊趕忙逃到了城外,劉邦將信射進城中,鼓動城中的百姓起來殺掉出爾反爾的縣令,大家一起保衛家鄉。百姓對平時就不太體恤他們的縣令很不滿,殺了縣令後開城門迎進劉邦,又推舉他為沛公,領導大家起事。劉邦便順從民意,設祭壇,自稱赤帝的兒子,領導民眾舉起了反秦大旗。這一年已經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劉邦也有四十八歲了。秦末農民戰爭中還有一支強大的力量,這就是原來楚國貴族的後代項羽和叔叔項梁,他們在吳中(現在江蘇的吳縣)起兵,兵力很快達到了近萬人。在項梁死後,項羽決定和劉邦一起西進關中。

開始時,劉邦也不太順利,但經過幾次戰役,劉邦步步西進,最後終於兵臨城下,到達了鹹陽東邊不遠處的灞(現在西安東),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只得獻城投降,將玉璽親手交給了劉邦,秦王朝至此滅亡。這是公元前206年的事情。

歷史意義

意義

①、第一次大規模農民戰爭,推翻了秦朝,打擊了地主階級,迫使漢朝統治者採取休養生息政策

②、首創精神,樹立榜樣。

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對漢初“布衣將相”的影響。

起義過程

陳勝吳廣起義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等900餘人被徵發去漁陽(今北京密雲縣西南)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東南)遇大雨誤期,根據秦朝法律,戍卒誤期到達目的地的一律處死。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發動反秦起義,史稱“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推舉陳勝為王,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回響。大澤鄉起義因為陳勝得勢後驕傲,加上秦將章邯率秦軍鎮壓而失利。
大澤鄉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項羽起義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項梁和項羽殺死會稽郡太守於吳(今江蘇省蘇州),號召楚國遺民起兵反秦,得精兵8000餘人。
項梁、項羽率精兵8000渡江北上,勢如破竹,連敗秦軍,起義軍一路上吸收多支起義軍,起義軍人數迅速擴大到六、七萬人。秦二世派章邯率軍前來來鎮壓,在定陶(今山東省定陶縣),項梁戰死。
章邯敗項梁後,率軍渡河北擊趙,趙地鉅鹿被秦軍所困,項羽率軍北上救趙並與秦軍展開激戰。最後項羽大敗秦軍,全殲秦軍主力。

劉邦起義

劉邦時任泗水亭長,當時給縣裡押送刑徒前往驪山營造陵墓,半路上,很多刑徒逃亡了,劉邦索性把剩下的那些也給放了,並與之一起逃到芒、碭一帶的山區里。陳勝吳廣起兵後,劉邦亦起兵並攻下沛縣,殺死縣令,劉邦被推舉為沛公。劉邦所領導的起義軍迅速發展到幾千人,並聽從於項梁的指揮。
項梁戰死後,劉邦趁項羽帶兵渡河救趙之機,帶兵西進關中並攻破武關,直搗到達灞上(今陝西西安東)。這時,秦王子嬰白馬素車,向劉邦的起義軍投降,秦朝滅亡。

後續

項羽得知劉邦攻破了鹹陽之後,遂率兵從巨鹿前往鹹陽,殺死了子嬰,並火燒秦宮殿,大火三日不絕。隨後是長達4年的項羽與劉邦爭奪帝位的楚漢戰爭。

秦朝史略

秦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強大的封建王朝,對後世有著重要的影響。第一位封建王朝皇帝--秦始皇,在歷史上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記。秦朝制定的某些律法至今沿用。然而一個強大的王朝是如何建立又是如何迅速滅亡的呢?這也成了我們關心的課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