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西嘉

科西嘉

科西嘉島屬法國領土,位於法國本土的東南部,亞平寧半島以西,薩丁島以北,是法國最大島和地中海的第四大島。該島面積8682平方公里,人口25萬,氣候屬地中海氣候。該島被法國當局分為南科西嘉省和上科西嘉省。區府所在地為阿雅克肖,是一代拿破崙的出生地。

基本信息

簡介

科西嘉科西嘉
英文:Corsica
法文:la Corse
漢文:科西嘉
科西嘉(法語:Corse)是法國的一個大區,原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它位於地中海的一個島嶼上(科西嘉島)。面積8680平方公里,人口27萬,於1768年加入法國。它具有特殊的地位,享受一定的自治權
事實上,它被稱為科西嘉地方行政區(Collectivité Territoriale de Corse),而非一般的大區。它由兩個省組成:南科西嘉省 (2A)和上科西嘉省 (2B)。區府所在地為阿雅克肖,是法國皇帝拿破崙的出生地。
大區(法語:Région) 法國的第一級行政劃分,下分為省。法國共有26個大區,其中22個位於法國本土(其中科西嘉地位較特殊,稱為“地方行政區域”collectivité territoriale),其餘4個則位於海外。

地理

地圖地圖

科西嘉是地中海第四大島。位於法國大陸東南,南隔博尼法喬海峽義大利撒丁島相望。面積3352平方千米。人口約23萬。科西嘉原為法國一省,後改設兩省。該島戰略地位重要。歷史上曾有多種人爭奪該島的控制權。1796年併入法國版圖。
科西嘉是個多山的島嶼。森林覆蓋率約占全島面積20%。水力資源豐富,經濟以農牧業為主。主要城市有阿雅克肖巴斯蒂亞。島上港口之間有鐵路線連線。和法國本土有班輪和班機來往,交通便利。 歐洲著名的歷史英雄拿破崙·波拿巴便是誕生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也因為拿破崙一舉成名。
科西嘉現在被併入法國成為一個大區,它位於地中海的一個島嶼上(科西嘉島)。面積8680平方公里,人口27萬。為撫慰當地民眾的民族自尊心,法國給了它一些名義上的特殊的地位,享受所謂的自治權。事實上,它被稱為科西嘉地方行政區(Collectivité Territoriale de Corse),而非一般的大區。它由兩個省組成:南科西嘉省和上科西嘉省。區府所在地為阿雅克肖,是一代梟雄拿破崙的出生地。
科西嘉島上有一個天然公園,保護幾千種稀有的動植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斯坎多拉自然保護區也在內。
科西嘉(Corse)以其獨特的海上山脈, 湍急的水流, 為世人展現出了一系列世上難得一見的美麗景象。 南部乾旱, 有著長長的白色的沙灘, 在此駐足的遊客會驚喜地發現這裡還有著世界聞名的文化遺產。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到此漫步的人絡繹不絕。走在豎立著路標的小道上, 其中就有著名的GR20步行路,此路一直通向西北方的卡爾維(Calvi)附近, 途中會經過薩爾德奈(Sartenais)的巨石時期的費利杜薩(Filitosa)遺蹟 , 以及今天的海濱休養地普勞普麗亞挪(Propriano)、波多博羅(Porto Pollo)以及康普莫羅(Campomoro)。
在遊覽過首府——阿雅克肖(Ajaccio)後, 您千萬不要錯過拿破崙(Napoléon)的故居。到阿邦德拉(A Bandera)博物館去了解科西嘉(Corse)悠久的文化。在地中海的小海灣中心的波爾托(Porto)小憩之後, 來到卡爾維(Calvi)的巴拉涅(Balagne), 一直到內地的村鎮, 那裡傳統依舊, 宗教建築別具一格。 7月份, 皮涅(Pigna)以中世紀的方式迎來了世界歌曲的音樂盛會。在島中心, 考爾特奈(Cortenais)與尼奧勞(Niolo)向人們展示了造物主的神奇。萊斯道尼卡(Restonica)峽谷, 以及讓百年栗樹所覆蓋的綠色的塔維尼阿諾(Tavignano)山谷每年都吸引著無數的遊客。還有最高海拔為2710米的桑度(Cinto)山, 以及靜靜流淌著的尼諾(Nino)河。 在北部的端點, 通往科西嘉海角的路上, 儘是布滿了檸檬樹 、桔樹和橄欖樹的原野。在另一面茂密的叢林裡, 還可以見到春天的鮮花。小憩時, 絕對不要忘記品嘗當地特產——可以與其美麗景色相匹敵的鮮美的葡萄酒!

歷史

科西嘉島科西嘉島(圖中數字9)

公元前259年曾被羅馬人占領。13—15世紀,比薩、熱那亞、阿拉貢等城邦先後奪取該島的控制權。1769年科西嘉島被強行併入法國版圖。1976年科西嘉島被分劃為兩個省:南科西嘉省和上科西嘉省,前者的首府是阿雅克修,後者首府是巴斯蒂亞。
450∼1050年間,該島屢遭汪達爾人、倫巴底人和阿拉伯人入侵併被部分占領;其時島上城鎮受到破壞,居民被驅逐至內陸,沿海農田因而被棄置。從6世紀中期始,拜占庭帝國名義上為科西嘉的宗主國;8世紀中葉以後,又接受教宗(教皇)有名無實的統治。
1077年,比薩主教受教宗委託管理科西嘉,其後200年間,按照比薩人的指示在科西嘉築造起300多座教堂。於是在1284年前,科西嘉成為比薩與熱那亞必爭之地,1297∼1434年間又成為熱那亞與亞拉岡爭奪的目標。在1434∼1453年間,熱那亞人與科西嘉本地封建貴族之間的激烈鬥爭使居民大批死亡,其後熱那亞人重申其統治權。1553∼1559年,法國曾短期占領該島;由科爾索(Sampiero Corso)領導的民族主義起義於1567年結束,仍然受熱那亞人統治直至1729年。在科西嘉歷史上,熱那亞人的統治雖非最酷烈者,但其行政管理腐敗卻是臭名昭著,因而促使科西嘉人經常採用私下仇殺作為報復手段。
1729年發生了反對熱那亞人的叛亂,其後一個階段該島局勢動湯不安,1755年因民族主義領袖保利(Pasquale Paoli)建立科西嘉共和國之舉而達到高潮。此時熱那亞人只能控制沿海少數幾個城鎮,保利遂將科西嘉其他地區組織成為一個獨立的民主國家並制訂一部相當自由的憲法。1755∼1769年,14年的統治期間,保利領導科西嘉人大力重建、革新,抑制仇殺活動,成立一所大學和印刷廠,建立一支科西嘉的海軍。然而在1768年,被挫敗的熱那亞人將他們在科西嘉的權力賣給法國人,法軍大舉入侵該島,幾周之後,保利逃亡至英國。拿破崙1769年8月15日出生於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Ajaccio)。同年科西嘉併入法國為一行省。自此之後,除1794∼1796年為英國占領以及1942∼1943年為德、意短暫占領之外,該島一直為法國一省。

旅遊景點

海岸線風光海岸線風光

巴斯蒂亞(Bastia)、博尼法喬(Bonifacio)、阿雅克肖(Ajaccio)和科爾特(Corte)。
從卡爾維(Calvi)和波爾托(Porto)乘坐小船可以到達若蘿拉塔小村(Le hameau de Girolata): 可以看到桉樹、野外的堡壘、碧綠的海水……。
斯堪道拉保護區(La réserve de Scandola):懸崖峭壁 、紅色的岩石 、天然的小海灣 ……。
松圭奈爾群島(Les îles Sanguinaires)是阿雅克肖灣(golfe Ajaccio)的入口。
皮阿納的卡朗什(Les calanches de Piana)。
巴隆巴熱亞(Palombaggia)以及其白色的沙灘。
勞卡皮亞(Roccapina)。
勒斯托尼卡峽谷(Les gorges de la Restonica)。
巴維拉(Bavella)的岩石尖頂組成了高山上的奇觀。
巴斯塔尼湖(Le lac de Bastani)。
在辛導(Cinto)騎馬暢遊。
費利杜薩(Filitosa)的考古遺蹟:堅固的城鎮, 古堡遺蹟, 巨石塑像。

獨立運動

科西嘉島科西嘉島 位於 法國東南

科西嘉島位於法國東南部的地中海上,形狀如雞蛋,面積8681平方公里,人口約26萬,主要為科西嘉人。科西嘉島原屬熱那亞商業國,18世紀上半葉,島上人民在自己的領袖保利的領導下,趕走了熱那亞人,成立了科西嘉獨立政府。
然而,1768年5月15日,熱那亞同法國簽訂了科西嘉歸讓法國的秘密協定,把對科西嘉的“權力”出售給法國。島上居民在保利的指揮下,展開了反抗法國入侵者的戰鬥。法蘭西歷史巨人拿破崙的父親夏爾·波拿巴就曾帶著妻子萊蒂齊亞·拉莫利諾參加當年的科西嘉保衛戰。1769年春,島上居民被迫向征服者屈服。夏爾帶著妻子順從了法國人的統治,加入了法國籍。這一年的8月15日,拿破崙出生了。從小拿破崙就繼承了父輩們的反叛性格,16歲那年,拿破崙暗暗下定決心,有朝一日他要像保利那樣,解放科西嘉,盡全力趕走法國人。拿破崙曾說:“我永遠不能原諒我父親,當過保利的副官,竟會同意科西嘉併入法國,他應該與保利共命運,隨同他倒下。 只是後來由於其撼動寰宇的歷史成就才讓他不再滿足於科西嘉獨立這點蠅頭小利。
科島資源匱乏、工商業落後、稅收不足。島上的人均生產總值比法國全國平均數低30%,就業人口中有四分之一是國家公務員。自1786年成為法國領土以來,科島全靠法國政府的財政支持度日。法國每年撥給科西嘉的財政補助達114億法郎。長期以來,在法國人的眼裡,科西嘉一般是與貧窮、落後相聯繫的,習慣中,法國人在想起自己國家的時候,從來沒有意識到科西嘉的存在。與法國語言、風俗的迥然不同,則使科西嘉人往往有一種強烈的寄人籬下的感覺。
自從1769年被法國侵占後,兩百多年來,科西嘉人民的獨立運動從未停止過,政治暗殺事件層出不窮。無論哪一屆法國政府,都為它傷透了腦筋。廣大民眾謀求科島獨立的偉大運動,近20多年來愈演愈烈,但一直被法國當局定性為恐怖活動,持續以高壓態勢加以鎮壓。2003年7月4日,科西嘉獨立運動領袖Yan Colonna被法國當局以殺人罪起訴。
而法國社會各界對科西嘉島問題的看法也不盡一致,一些人認為,科西嘉島的財政是法國的一大負擔,不如撒手不管,隨它去獨立。但更多的人不願看到法國領土的一部分分離出去,民意調查表明,80%的科島居民、60%的法國本土居民希望科島繼續留在法國。

現在政情

科西嘉 法國的矛盾之島
科西嘉既是法國外海的人間天堂,同時也是一直讓法國頭痛不已的問題小孩,島上存在的一股暴力分離主義勢力在1/4個世紀以來始終喧騰不息。
科西嘉島人過的是雙重生活,人間天堂的那一面顯而易見。島上一側的海岸陡峰林立,另一側則是起伏平緩的海灘和葡萄園。一條嶙峋的中央山脈占據島的內陸,兩排山谷呈“人”字形狀從山脈兩側延伸出去。海水、沙灘和高山森林層次分明,許多法國人涌到科西嘉的山區和海灘來度假,常有愛侶來此結婚。
然而科西嘉天堂也有黑暗的一面。要求自治的分離主義者,一直以來試圖以低傷亡的暴力來實現科西嘉獨立。他們不斷發動例如在午夜時炸公共大樓、炸海灘沿線的新建築物、將法語路牌漆成科西嘉語等等暴力活動,希望得到更多的自主權。

暴亂導線

科西嘉島科西嘉島 是個多山的島嶼

科西嘉雖在1769年就遭法國兼併,但混亂局面卻是從1962年才開始的。那一年法國結束了在阿爾及利亞的戰爭,於是數以千計的阿爾及利亞法國僑民從阿爾及利亞逃往科西嘉。島上的土地,以及原本是發給困苦的科西嘉農民的農業補助金,都給這些被科西嘉人稱為“黑腿”的阿爾及利亞法國僑民占去。這些“黑腿”有葡萄栽培經驗,又通曉經商之道,不久即排擠掉當地的葡萄農而稱霸市場,這可觸怒了科西嘉人,加上有些移民非法摻假經商,緊張情勢在1975年達到頂點,當時科西嘉人衝進一家葡萄酒廠,殺死兩名法國憲警,宣告他們開始起義,然後放火燒了整個酒廠。這次反抗後來被從法國本土調來的部隊壓制。
但獨立運動並未結束。多年來,獨立運動的主要力量“科西嘉民族解放陣線”不斷製造爆炸事件,藉此告訴本土法國人和開發商他們不受歡迎。爆炸事件在1982年達到頂峰,共有766起,此後隨著獨立問題進入政治領域,爆炸事件逐漸減少,但即使如此,2001年仍有100多起,不過通常是發生在深夜,不會傷到人。我在科西嘉南岸就看到了一個例子,那是一棟由一家義大利公司造的低樓層飯店,在施工期間被炸毀,如今只剩下一副混凝土架子,爆炸後工程自然也就停止了。
不希望被稱為鄉下人
縱觀歷史,科西嘉人對法國的政治、文化和商業有著顯著的貢獻。過去不少科西嘉人擔任法蘭西殖民帝國的首要行政官員,也往往是工程師、農民和建築工人的主力。
然而在一般法國人心目中,科西嘉人仍是法國的鄉下人。不受管束、尚未開化,每個人身上都有一部分屬於義大利人、黑幫和懶散的因子。有時這種偏見還以尚可容忍的幽默形式呈現。3年前一本名為《科西嘉探案》的漫畫書大為暢銷。內容是虛構的故事,描述笨頭笨腦的法國警察追捕笨頭笨腦的科西嘉地下分子,故事中不斷重複出現的字眼就是“砰!”——夜晚的爆炸聲,這正是科西嘉生活的一個特色。
本土法國人愈瞧不起科西嘉人,就愈強化他們的分離意識。而科西嘉人鬧獨立,還有部分原因是自認為他們有別於其他人的自我觀感。科西嘉人打招呼時,不用法語,而是常用科西嘉語。科西嘉語是直到19世紀晚期才有書寫文字,但即使是今天,大部分科西嘉人都還是先學科西嘉語再學法語,許多科西嘉人甚至希望將科西嘉語定為學校的必修課。
多數人不支持分離
但相對許多科西嘉人而言,科西嘉就是法國的一部分,並不支持分離主義。近期的科西嘉議會選舉中,分離主義的政治組織“科西嘉民族”僅獲得17%的選票。科西嘉的一個老婦人直截了當告訴我:“我們是法國人,我的祖先是法國人,我出生在我祖父的房子裡,我是法國人,我已經受夠了那些分離分子。”
儘管很多科西嘉人譴責暴力行為,不過卻仍將科西嘉海岸免受過度開發歸功於炸彈策略。科西嘉1050公里長的海岸線占法國海岸線總長的20%,而且是法國最後的淨土之一。科西嘉合法環保運動的代表擔心,這座島會像他們形容的那樣被“混凝土覆蓋”,就像美國邁阿密海灘那樣。
為了保存、同時善用島上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科西嘉的經濟發展官員希望能勸服開發爭議的兩方激進人士。生態學家希望什麼都不要做,開發者是什麼都要做,所以如何發展出一套以精緻觀光業為基礎的新經濟,才是結束科西嘉暴力問題的關鍵。
儘管有這么多對改變的期望,科西嘉人的生活還是遵循地中海傳統與習俗的古典節奏在進行。漁民每天清晨5點就在漁港發動引擎出海撈蝦捕魚,入夜時分,在港邊大街道旁,成排的咖啡館經常高朋滿座。而遠在山裡的牧羊人,總會在前門旁的傘桶內放著兩支來復槍和一把霰彈槍,向訪客大談狩獵的驚險事例。這就是他們一向休閒,無視外來法律的歷史傳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