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斗篆

科斗篆

科斗篆是中國古代字型之一。篆字(包括古、籀)手寫體的俗稱。因以筆蘸墨或漆作書,筆道起筆處粗,收筆處細,狀如蝌蚪,故名。又名科斗字、科斗書、科斗篆。科斗籍指的是古文經籍。

簡單解釋

亦稱“科斗書”、“科斗文”。字(包括古、籀)手寫體的俗稱。因以筆蘸墨或漆作,筆道起筆處粗,收筆處細,狀如蝌蚪,故名。此名初見於漢末,盧植上書稱“古文科斗,近於為實”。

出處

鄭康成《尚書贊》稱:“書初出屋壁,皆時象形文字,今所謂科斗書。”元代吾丘衍論證科斗書形體的形成是:“上古無筆墨,以竹挺點漆書竹上,竹硬漆膩,不能行,故頭粗尾細,似其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