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驅動公益基金

科技創新驅動公益基金

為回響黨中央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規劃,以公益的形式介入科技領域的發展,中國技術市場協會聯合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共同主辦“科技創新驅動公益發展計畫”,並為計畫配套設立“科技創新驅動公益基金”(簡稱科創基金)。通過有志於公益事業的企業、人士募集資金,為實現以科技創新驅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貢獻積極的力量。

設立宗旨

以公益服務手段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為核心,積極搭建科技成果持有方與需求方、資本與技術的對接平台,有效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公益路徑的實現。

主辦單位

中國技術市場協會是在國家科技部領導下,1992年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要求和國家科技部工作的需要、經民政部登記註冊而成立,是國家科技部下屬的副部級單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家一級社團組織,是科學技術領域內的權威協會。科技部原部長、科學院院士徐冠華出任協會名譽會長,科技部原副部長韓德乾任協會會長。原國家領導人、工程院院士和國務院部門領導人等知名人士,以及國務院有關部委機關和各省、區、市科技廳(委)領導同志、一批知名科學家、企業家、科技和技術市場工作者擔任協會常務理事和理事。現擁有400多個團體會員,設有科技成果建設節能技術工作委員會、農業技術成果與產品專業委員會等10餘個分支機構,以及成果推廣中心、科技評估與諮詢中心、中國技術市場信息港等直屬單位。協會成立至今,緊密圍繞國家科技發展為中心,積極發揮協會在行業中的組織協調及紐帶作用,充分依靠協會的廣大會員,廣泛匯聚各方面社會資源,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市場建設,為科技創新驅動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是經民政部登記註冊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自1993年成立以來,基金會通過設立和頒發“光華科技獎”(科學院兩院許多院士曾獲此殊榮)、“光華青少年發明獎”,累計2500餘人次,為國家科技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贏得廣泛社會讚譽。2004年起業務主管單位為共青團中央。基金會秉承“服務、規範、創新”的工作理念,及“以特色產品服務捐贈人,以優質服務提升競爭力”公益服務精神,不斷探索、銳意進取,社會影響力不斷增強,先後推出了以“匯大眾之愛,傳公益之音”為宗旨的大音工程;以倡導全國出版社捐出積壓圖書、幫助中西部地區建立中國小圖書館的書海工程等多項公益產品;特別是2012年起,基金會成立了科技事業中心:堅持以公益手段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核心,為科技成果持有方與需求方搭建對接平台、積極探索有效對接科技成果轉化的公益路徑,舉辦了“科普大講堂”、“光華科技節”、“國際科技成果展”等公益項目。創新和發展,是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十年來前進道路上高揚的主旋律,是浸入所有光華人心路歷程的事業觀。基金會整合資源、借勢發展,獲得了一些成績:2010年獲福布斯中國十佳公募慈善公益基金會排行榜第一名,2013年獲民政部社會組織評估5A級基金會。並且是國家唯一一家以“科技”命名的基金會,國內最先介入國際科技引進及推廣領域的中國公益機構。

科技創新驅動公益基金髮起單位:具有社會責任的10家行業精英企業/機構,統稱創始捐贈及聯合創始發起人。首批三家捐贈企業/機構是:淵源於1928年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級別最高的研究所之一的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有“防水電器專家”美譽的高科技型產業股改上市標桿企業——廣州睿瑪科防水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工作

具體資助方向及對象:

(一)獎勵資助:依託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設立“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獎”等專項獎勵,通過制定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審規則,並邀請第三方行業專家進行評審,獎勵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創新機構、團體和個人。

(二)研發支持:資助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技術研發,對符合國家戰略新興產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高新技術的項目,特別支持重要科學前沿的科學難題,經計畫相關工作人員及第三方評審人員共同評審,在研發階段給予資金支持,促進技術及項目研發。

(三)促進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為企業創新性高科技成果、關鍵技術在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中提供支持,有效地促進高科技成果落地和轉化以及產學研合作。同時鼓勵並資助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技術消化吸收能力,增強科技成果轉化環節中企業的能動性。

(四)支持重點產業研究:支持文化模式創新、新材料、生物技術、醫療衛生、健康養老、數字出版、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的研究和技術創新。

(五)人才培訓和技術合作:組織科技等人才培訓(高層科技創新人才培訓、智慧財產權培訓、技術經紀人培訓等專題)和支持科技優秀人才建設;協助科技型企業做好引進科技人才的公益服務;組織海內外科技交流及對接活動(科技成果對接會、技術推介會、項目交流會等)和科技合作、交流等活動。

管理構架

由中國技術市場協會和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共同成立 “科技創新驅動公益基金領導小組”。中國技術市場協會受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委託組建的“科技創新驅動公益基金管理工作委員會”(簡稱管委會),負責計畫制定、項目實施及資金監管,決定其他重大事項等。

管委會下設秘書處,作為常設機構完成管委會的日常事務性工作。

管委會授權中投文海(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與運營科創基金的基金運營中心,負責蒐集、洽談、評審、篩選符合公益基金合作要求的項目方、企業方、受資方等,並甄選被扶持中小企業和優秀項目對其扶持投資和增值服務。

公益基金優勢

(一)契合時代(俗話說“形勢好”):一是契合國家“科技創新驅動”發展主流;二是創新年代,科技創新的主體已不再僅僅是科研機構和企業自身的事情,而是政府和科研機構及企業共同的事業,該基金正是順勢而為,必將成為發展的大好時機;三是,基金會始開公益形式的國際科技交流,已初步搭建國際化的開放式科技成果轉化運作平台,與歐洲(英國、德國等)、美國、澳洲、韓國、日本等多個國家達成科技成果合作與交流平台,未來將廣泛吸引發達國家的政府、科研機構、產業層面的關注與合作。

(二)持續性強:一是同一捐贈企業對項目有持續性要求,較容易實現綜合化合作,故項目持續時間長;二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將促進(合作)項目收益的公益反哺,使項目真正做到可持續性發展。

(三)具公信力:用公益贏公信,以品牌促發展。以非營利組織在行業內的公信力,能有效把控誠信風險;同時公信力在政府、技術中介等機構占據優勢地位,已有技術需求方更傾向於信賴公益基金匯集來的各類科技信息的經歷。同時,企業/機構可把單純的商業行銷轉入公益行銷,是企業行銷的最高境界。

(四)快速高效的吸引力:科創基金的使命感和業務性,特別藉助技術市場在科技成果轉化中處於紐帶和橋樑作用,必將發揮兩強合作(中國技術市場協會與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在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等服務中,具有的效率高、成本低、高速運作的工作特質,有利於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目標的實現;以過去光華基金會在經濟發達城市(蘇州、濟寧、廣州中山等)與政府、科技局及高新區合作的經驗,加之中技協的專業性和輻射全國的優勢,將廣泛吸引更多科技型企業、科研院校等機構的關注與合作,實現多方共贏。

(五)協調與整合資源能力:技術市場必須與資本、人才等要素市場結合,同時創新要素的高效流動與互動需要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因此作為公益組織的光華基金會與中國技術市場協會聯合,其搭建的平台效應可以匯聚更多的科技資源,拓展更多的渠道,包括協調政府、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技術交易所及已具備的多項主流媒體等資源,將項目做大、做強。

(六)提供靈活周到的服務:公益基金具有粘合劑作用,能敏銳的視角找到各方公益及市場層面的對接口,提供周到有效的公益服務;具有合作方式靈活等優勢,同時為科創基金的捐贈人、資助項目方提供後續服務及保障。

相關報導

人民網、新華網、揚子晚報報導:由科技部中國技術市場協會和共青團中央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科技創新驅動公益發展計畫”啟動,配套的“科技創新驅動公益基金”正式成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