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美感

科學美感指人們在科學領域裡,在客觀對象審美屬性刺激下所產生的以情感愉悅為主調,同時伴隨著感知、想像、思維等多種心理功能協調活動的一種心理狀態或心理過程。

概述

【科學美感】指人們在科學領域裡,在客觀對象審美屬性刺激下所產生的以情感愉悅為主調,同時伴隨著感知、想像、思維等多種心理功能協調活動的一種心理狀態或心理過程。美感是一種極其複雜的現象,科學研究、科學實驗、科學理論、科學發現、科學創造中的美感尤為複雜。然而,既然有科學美,也就有科學美感。馮·魏扎特在談到科學美感時說:“美是真理的一種形式。美的鑑賞是對實在的一種鑑賞,即對實在的一種特殊的知覺能力。”這種對科學美的鑑賞也就是科學美感。彭加勒也說過:“感覺數學的美,感覺數與形的調和,感覺幾何學的優雅,這是所有數學家都知道的真正的美感。”數學美是科學美的一種,它給人的美感也屬於科學美感。有的科學家還認為科學美感高於其他美感。牛頓的弟子們指出:“牛頓賦予世界畫面的驚人的秩序與和諧所給我們美感上的滿足,超過憑藉任何天真的常識觀點或亞里士多德派範疇的謬論概念,或詩人們的神秘想像所見到的、萬花筒式的自然界。”正是科學家對自然界某一特定事物強烈的美感作用,才使科學家把這種特定的事物,從審美對象轉化為科學研究的對象。因此,科學美感,是科學家對科學審美對象的一種主觀反映、感受、鑑賞與評價,從根本上說,是科學家對自然界內容美的領悟和認識。一般說來,科學美感有廣義和狹義的兩種含義。廣義的科學美感,就是科學審美意識。所謂科學審美意識,指人們在科學審美實踐的基礎上,在哲學政治倫理科學史等思想觀點的制約與影響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科學審美情感、認識和能力的總和、具體包括科學審美趣味、科學審美經驗、科學審美觀念、科學審美需求、科學審美理想,以及科學審美感受等多方面的內容。狹義的科學美感,指的是人們接觸客觀存在的諸種科學審美對象以後,在情感上產生的強烈反應,同時在理智上獲得某種啟示,並進而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和怡情悅性的效果。這種特殊的心理要素的綜合,就是人們對科學審美對象所產生的審美感受。法國生物學家莫諾對科學美感產生的機制問題作過這樣的說明,“在創造過程的要素中,大概最重要的要素是我所稱作的主觀模擬過程,藉此我們主觀地模擬我們周圍的事物。它實質上是一種預期的構想(當我們希望得到一個假期時,實際上我們模擬了從假期中可以獲得的愉快),當一個科學家注意力集中在一種給定的現象情境中時,他所做的(可能自己沒有意識到)就是嘗試主觀地模擬這一情境來取得一種內部表達形式,首先是現象本身,而後是現象來源等等。”莫諾認為,科學創造物之所以具有科學美學價值,是因為科學家對科學審美對象的美的原因的主觀模擬過程,與科學審美對象客觀自然過程相符合而產生的一種精神愉悅感。生物世界的美感如此,物理世界、化學世界……也是如此,一切自然科學的美感無不如此。正因為這樣,審美主體在對自然界某種特定的審美對象進行觀照時,往往會發生一種情緒上的強烈反映,或者愉快興奮,或者顫抖激動,這種審美感受,就是狹義的科學美感。科學審美感受是科學審美意識的核心部分。科學美感雖要研究科學審美意識活動的各個方面,但其主體和基礎則是研究科學審美感受,即狹義的科學美感。只有這樣,才能認識科學美感的本質和特徵,把握科學審美活動的規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