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爽居士

秋爽居士

秋爽居士是曹雪芹小說《紅樓夢》中的人物—— 隱指探春。

基本信息

紅樓夢》里探春在詩社初給自己的別號。後因寶玉給了建議,改叫“蕉下客”。她精明能幹,有心機,能決斷,連王夫人鳳姐都讓她幾分,有“ 玫瑰花”之諢名。
詳見《紅樓夢》三十七回 “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
電視劇《紅樓夢》amp
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詩社,咱們都是詩翁了,先把這些姐妹叔嫂的字樣改了才不俗.。”李紈道:“極是,何不大家起個別號,彼此稱呼則雅。我是定了‘稻香老農’,再無人占的。”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罷。”寶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贅。 這裡梧桐芭蕉盡有,或指梧桐芭蕉起個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稱‘蕉下客’罷。”眾人都道別致有趣。

人物簡介

探春是《紅樓夢》中賈府里的三小姐,生的“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探春是個“才自精明志自高”、有遠見、有抱負、有作為的女子,她敢說敢為、辦事練達。她最出色的表演是在鳳姐患病期間,治理大觀園,興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再是抄檢大觀園時,她無所畏懼,為維護自己的尊嚴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記耳光,表現出決斷果敢的氣概。
《紅樓夢曲》里寫道:(分骨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這說明了她後來是離家遠別了,後四十回續書寫她嫁給鎮守海門等處總制周瓊之子,但據曹雪芹的初衷,她可能是嫁給了一個王子,成為王妃。在書中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探春掣籤,簽上寫道“得此簽者,必得貴婿,大家恭賀一杯,共同飲一杯。”眾人笑道“......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這些看似是玩笑話,但也可能是條伏線。她抽到的是枝杏花簽,簽上寫道“瑤池仙品”,並引入唐代高蟾詩句“日邊紅杏倚雲栽”,根據封建時代的傳統和習慣“日”是皇帝的象徵,“日邊紅杏”應是指皇帝身邊的貴婦人。又根據舒四爺所見《乾隆五十五,六年間鈔本》說《紅樓夢》里“內有皇后,外有王妃”(參閱舒批《隨園詩話》),或者早期抄本確有探春嫁為王妃的情節安排。無論那一種說法,總之探春最後是遠走高飛了。
賈探春是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主要的人物,是故事主人公賈寶玉的庶出妹妹,為賈政與妾趙姨娘所生,與賈環同母。她也是海棠詩社的發起者,別號蕉下客,居於大觀園中的秋爽齋,為人精明能幹,從十二釵的判詞中推斷最終遠嫁他方。

相關詩詞

殘菊
探春(蕉下客)
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蒂有餘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半床落月蛩聲病,萬里寒雲雁陣遲。明歲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詩詞鑑賞
這是十二首菊花詩的最後一首。用的是“四支”韻。
寶釵為十二首菊花詩排順序時說:“……末卷便以《殘菊》總收前題之盛。”這就說得很明白,“盛”要以“殘”作結。大觀園金釵有十二個,菊花詩也恰好作了十二首,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我們雖不能把十二首菊花詩作十二首判詞看待,但應該把詠菊詩的總體看成是詠人——詠十二釵總的命運,最後是葉缺花殘,萬艷同悲,歸到“薄命司”去。
吃肥蟹,飲醇酩,賞艷菊,作佳詩,何等富貴風流!然而透出的氣息卻是如此淒涼慘澹。這是《紅樓夢》常用的手法,也是作者的高明處。
簪菊
探春(蕉下客)
瓶供籬栽日日忙,折來休認鏡中妝。長安公子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
短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
詩詞鑑賞
簪菊,即把菊花插在頭上。這一首被李紈評為第七。用的是“七陽”韻。
探春才清志高,精明幹練不減於男人,因此詩中“短鬃”、“葛巾”等字樣都是以男人自況。她對榮府內部的矛盾和腐敗看得很清楚,但也束手無策,只好保持潔身自好的態度。她同乃兄寶玉最親密,情趣相投。所謂“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正表明了她嫉視醜惡,不隨風流俗的清高態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