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州古鎮

禮州古鎮

禮州鎮古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一大驛站,是天府之國的一座古鎮,也是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 1935年,紅軍長征經過禮州,先後在這裡住了6天,是中央紅軍在西昌境內停留時間最長、駐軍最古鎮遠景多的鄉鎮。 在著名的禮州會議上,中央紅軍正式提出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長征”一詞,並確定了北上陝北的長征路線。

簡介

禮州鎮古稱“蘇祁縣”,位於西昌市北部,距西昌僅23公里,地域35平方公里,田地開闊,是西昌市稻麥黍薯

禮州古鎮禮州古鎮
及經濟作物主要區之一。
禮州鎮古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一大驛站,是天府之國的一座古鎮,也是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現在的禮州古鎮建於明代,城鎮內外有七街八巷。有四大城門,東為迎暉門(現名新運門),南為啟文門,西為寶城門,北為迎恩門。
禮州歷史悠久,曾七朝設縣郡,五代置州所,有“蜀軍安營駐戌,太平軍築台吊鼓,工農紅軍打富濟貧”等光輝史跡,為南絲綢之路氂牛古道驛站。鎮境內有三處古城和新石器遺址,曾出土文物千餘件。是西昌的北大門和各民族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鎮。1995年1月14日,經省政府批准,禮州鎮被列為四川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歷史淵源

1935年,紅軍長征經過禮州,先後在這裡住了6天,是中央紅軍在西昌境內停留時間最長、駐軍最

古鎮遠景古鎮遠景
多的鄉鎮。紅軍在禮州鎮打富濟貧、宣傳教育民眾,深受禮州各界民眾的擁戴。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聶榮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禮州戰鬥、生活。在著名的禮州會議上,中央紅軍正式提出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長征”一詞,並確定了北上陝北的長征路線。禮州是長征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名鎮。

建築風格

禮州古鎮多為清代建築,磚木或土木結構。明亮的天井,高大的風火牆,彎曲的美人靠,精巧的吊腳樓象徵著不同祖籍工匠的建築文化特色。走進禮州民居小院,但見小青瓦覆蓋的屋面,穿逗式的梁枋,鏤空雕花的門窗,顯得是那么的古樸。

旅遊景點

禮州文昌宮

禮州文昌宮位於禮州城外南街,建於清光緒甲申年(1884年)。坐東向西,宮宇氣勢輝宏,布局嚴謹,工藝講究。縱三院,橫三排,紅牆筒瓦,古色古香。院中原修建有大理石鑲嵌的“拜閱台”,左面鐘樓閣下為“誦經廳”,右面鼓樓下為“習作室”,清末曾於此開辦“亮善書院”。

西禪寺

西禪寺是一組具有明代風格的建築,山門、天王殿、觀音殿、佛祖殿、地藏王殿、藏經樓等建築就

境而建、錯落有致。西禪寺有4大看點:南絲綢之路遺蹟——天燈閣、長征時周恩來同志下塌辦公處、明清家具器物、特色素齋飯。禮州會議遺址

1935年5月19日,毛澤東等中央紅軍領導人居住在禮州土官莊(今田壩村七組)邊家四合院,至今紅軍留下的標語依稀可見。5月21日,在禮州土官莊邊家祠內召開了著名的禮州會議。會後,軍委於當日下午18時發出“萬萬火急”的改道電令,正式確定了北上陝北的長征路線。正是在這次會議之後,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長征”一詞開始出現在紅軍的檔案和宣傳標語中。

交通

禮州古鎮位於西昌城北部23公里,每天從西昌大巷口劉伯承塑像處發往禮州鎮的公共汽車很多。

西昌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