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定與苦修

一時間,這部斷代為公元七八世紀的《長阿含》寫本研究成了國際印度學和佛學界的最新研究熱點。 該經沒有漢文和藏文的譯本,只有在巴利文的《中部》中有對應的文本。 “出家經”作了一次全新的檢視,其中包括目前國際學界尚未系統研究的藏文《出家經》。

內容介紹

佛教的經典一般被劃分成經、律、論三藏,經部以《長阿含》為首。長期以來,學界普遍認為完整的《長阿含》只有存於漢文和巴利文中。然而,上世紀末在巴基斯坦發現了書寫在樺樹皮上的梵文本《長阿含》殘卷,這一固有觀念被徹底打破。一時間,這部斷代為公元七八世紀的《長阿含》寫本研究成了國際印度學和佛學界的最新研究熱點。作者在德國留學期間承擔了該寫本中的一部經——《修身經》的破譯、整理和研究工作。該經沒有漢文和藏文的譯本,只有在巴利文的《中部》中有對應的文本。因此,很有必要向中國的學界和宗教界介紹這部梵文佛經。
《修身經》講述的是佛陀和一位名為薩遮的耆那教信徒談論有關修身和修心的問題,中間插入了佛陀傳記的片段,構成整部經的核心部分。這個佛傳片段講述的是菩薩(佛陀成佛前的稱謂)出家之後到成佛之前修習禪定和苦行的故事。雖然整部經沒有太多的類似文本,但這部分佛傳卻見於很多梵文、巴利文、藏文和漢文佛經。作者用西方文獻學的研究方法,將這些文本一一歸類,並作對照,特別是對那些禪定和苦修的專用名稱和模式化的描述作了細緻的剖析。通過研究,本書試圖探尋佛教史中對苦行觀念的發展和演變。由於這些類似文本皆出自一種名為“出家經”的佛傳文體(即講述佛陀成道之前半生的傳記),在完成文本対勘工作的同時,也將 “出家經”作了一次全新的檢視,其中包括目前國際學界尚未系統研究的藏文《出家經》。這對佛陀傳記研究也是很有價值的。此外,本書還涉及了一些國際上一些新的耆那教研究成果,該宗教在國內也是鮮有關注的。

作者介紹

劉震,德國慕尼黑大學印度伊朗學系(Indologie und Iranistik)博士,掌握梵語、藏語、巴利語等多種專業外語,曾在慕尼黑大學擔任教員,現為我院副研究員,研究領域為:吠陀和吠陀宗教文學,中印文學比較,印度大小乘佛教,印、藏、漢佛教文獻比較以及梵語寫本。作為主要承擔人參與的《長阿含經》寫本研究入選德國研究協會(DFG)國家資助項目。

作品目錄

德文版前言
楔子
0.吉爾吉特(根本)說一切有部《長阿含》概述
引言
1.文本定位
2.經文內容
3.平行文本
4.一些專題的討論
5.語言和拼寫特色
6.勘誤表
7.書寫研究
8.符號說明
9.關於文本編譯的一些說明
轉寫
文本編譯
附表Ⅰ
附表Ⅱ
縮寫和參考文獻目錄
縮寫
參考文獻
部分梵語辭彙索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