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網

祭祀網是一個利用網路進行祭祀活動的網站,網上祭祀是對現實祭祀的一種補充。在各類祭祀網站上用戶可以自主創建祭念館和網上陵墓,可以直接用滑鼠點擊和拖拉“供品”和“祭品”,模擬完成動作逼真的獻花、點燭、燒香、敬茶、敬酒、燒祭品等傳統祭奠活動;又可用滑鼠點擊和拖拉相關“物品”,完成獻花、點祈福燈、系黃絲帶、折千紙鶴等現代紀念活動。

祭祀網的形成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自21世紀初,網路祭奠在中國悄然興起。“網上祭拜”亦稱作“網上掃墓”、“網路祭奠”、虛擬墓地“網上祭奠”、“網上祭掃”、“線上祭拜”、“線上祭掃”等,是指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在網路平台上為逝者建墓、祭掃的過程。網路祭祀服務通常由一些營利或非盈利的紀念網站或紀念平台向公眾提供,也有專門為某位逝者或某些歷史災難而建的個人紀/專題念網站。

主要類型

祭祀網按其實現方式分,目前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一類是以中國祭祀網和中國陵網為代表的用戶自助的祭祀方式,在中國祭祀網上用戶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進行加工祭品,完成敬獻,屬於免費而有意義的一種祭祀網站。
一類是以網同紀念網為代表的部落格類型的祭祀網,以文字形式記錄祭祀過程,形式更接近我們所熟悉的部落格;
一類是以全球祭祀祈福網為代表的,從建立墓園到祭祀祭奠,每個步驟都模擬現實中的操作,讓網路祭祀更貼近實際生活中的傳統祭奠方式;

網站列表

目前為止,全國已有近千家祭祀網站,提供的服務也有所差異。有的是提供單一的紀念館祭祀服務,有的則提供以網上祭祀為核心的許多延伸服務。
國內的祭祀網站主要有如下幾家:懷恩網、中國祭祀網、中國陵網、全球祭祀祈福網、網祭網、無盡的愛、網同紀念網、永遠的家,這些網站都提供了豐富的祭祀內容和活動,不僅提供網上祭祀服務,還提供網上宗祠、網上許願等服務。為網民搭建了一個文化、情感交流的平台。網上祭祀正在被大家所接受,祭祀網站的隊伍正在不斷的發展壯大,相信祭祀網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為發展綠色文明的祭奠方式做出貢獻。

現實意義

祭祀網的出現有利於節約,是文明祭祀
傳統的祭祀,需要紙錢、鞭炮和供品,尤其是最近幾年,機關算盡的商家在祭祀用品上可謂是“創新”十足,推出一系列“新潮”祭品,如“豪華別墅”、“手機電腦”、“汽車飛機”,甚至有“情趣內衣”,更有甚者還有標“夜總會”字樣的“小姐”。這些東西,不僅要花去人們不少金錢,更是對傳統文化的扭曲,也是對先人的不尊重。網上祭祀則不然,而是在簡單中包含著豐富的內涵、實用的價值。網路虛擬的祭祀品,不僅畫面優美、風格清雅、種類多樣,而且省去了花銷、節約了資源。這是建設節約型社會、文明祭祀的好做法。
祭祀網的出現有利於環保,是綠色祭祀
每年的清明節,儘管主管部門採取了許多防範措施,做了文明的警示,但墓區所在之處,往往濃煙裊繞、紙灰風起,空氣中充滿了刺鼻的味道。據不完全統計,清明節期間,全國每年僅用於祭祀而焚燒的紙張就達上千噸,隨之產生的空氣污染物危害之大可想而知;而每年清明期間的火災事故占了全年的40%以上,其中主要就是掃墓點火所致,火災給自然環境、森林和綠色植被,帶來了巨大的破壞。網上祭祀無需焚燒紙錢、紙人、紙品,只需虛擬的蠟燭、鮮花,當然不會產生污染,其環保性顯而易見。
祭祀網的出現有利於交通,是平安祭祀
據民政部清明節工作辦公室估計,今年清明節僅4月4日一天,全國民眾外出祭掃總人數就超過1億人。大量的人流、車流,不僅給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而且導致了交通事故頻繁發生。隨著私家車的增多,開車出行的多了,今年清明節又是首次成為國家法定假日,外出駕車掃墓的人也隨之增加。最近幾天,全國各地交通事故的報導又頻見報端,事故現場慘不忍睹。如果更多的人採取網上祭祀,不僅可讓人們解除外出祭掃的車馬勞頓之苦,省下時間來休息,而且還將大大緩解清明節交通壓力,減少交通事故。
我們應該為網上祭祀這種先進便捷、文明環保的新的祭祀方式鼓掌叫好。網上祭祀已越來越受到重視和歡迎,這無論是對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還是對利用科技傳播文明,都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網上祭祀好處多,確實值得大力提倡!

祭祀網特點

便捷性

現代人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加上生活節奏繁忙,不可能在每年的清明節、重陽節等祭祖日子親臨現場祭掃。可以讓用戶可突破時空的阻隔,實現全天候、全球化的緬懷、祭掃。用戶可隨時隨地對先人表示敬意和孝心。此外,用戶還可在已故親人的生日、忌日等重要日子上網追思。

永久性

儘管許多家庭都有家譜,但是人們只能從家譜中獲得簡單的信息。可以把先人的文字資料及圖像和聲像資料永久保存下來,隨時隨地可讓先人的音容笑貌重現眼前,讓子孫萬代了解祖輩的光榮與夢想。
環保、安全、節約
據報導,我國一些大城市每年清明節祭祖費都超過千萬元,燃燒紙品引發的火災所造成的損失也是巨大的。網路祭掃這種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拜祭方式,既滿足人們緬懷先人、寄託哀思的需要,又可以避免上述問題。

祭祀網意義

傳承文明

流傳幾千年的祭奠習俗本來就是因時而異。在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祭掃習俗的也需與時俱進。網路祭奠將是傳承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優良傳統,發揚重親情、重家庭、重孝道的傳統美德的現代的、科學的方式。只要祭掃的本義不變--誠心祭奠,祭掃的方式並不重要。

促進和諧

網路紀念館是一個逾時空的網路祭奠和溝通平台,用戶不僅可以向先人表達敬意和孝思,而且可以利用這個平台加強家庭、家族成員之間的溝通,增進了解、強化親情、維護團結,增強凝聚力,從而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

激勵後代

在這個虛擬的紀念空間裡永久記載著祖祖輩輩的光榮歷史,讓散居在全球的後人都可在這個平台上了解祖輩光輝業績及其未竟之業,以此激勵後代不斷追求和努力奮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