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與中日文化交流

《神道與中日文化交流》是 2010年12月1日河北出版傳媒集團公司,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王守華。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神道與中日文化交流

神道是日本民族文化的核心,它積澱於日本文化的深層,影響於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國民生活等各個方面。所以,不了解神道就不能真正了解日本文化,不能真正了解日本。

在中國文化傳入日本之前,產生於古代日本農耕社會的原始神道只有祭祀禮儀,沒有理論和經典。佛教、道教、儒學等中國傳統文化傳人日本之後,對神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神道是在吸收了佛教、道教、儒學等中國傳統文化的成分之後,才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理論和經典。今天,無論從神道的文獻資料、各學派神道的理論,到神道的神祇、神社建築、祭祀禮儀,無不可以看到中日兩國思想文化交流的印記。

作者簡介

王守華,男,1938年生。1961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1965年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曾任山東大學、杭州大學、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專事日本哲學、宗教研究。著有(《日本哲學史教程》(山東大學出版社,1989)、《安藤昌益現代中國》(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現代東方哲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環境與東亞文明》(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戰後の日本哲學家》(東京農文協,1995)、(《日本神道。現代意義》(東京農文協,1997)等。

王蓉,女,1971年生。2002年畢業於日本國立愛媛大學,獲博士學位。現任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系副教授,專事食品營養與飲食文化的教學和研究。著有《齊魯特色文化叢書—飲食卷》及論文等數十篇。

圖書目錄

緒論 什麼是神道——神道概念的形成和發展

第一章 神道的歷史足跡(上)

第一節 原始神道

第二節 神社神道的形成

第三節 理論神道各派別

第二章 神道的歷史足跡(下)

第一節 國家神道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 教派神道的形成和發展

第三節 戰後神道的變遷

第四節 戰後神道系新興教團

第三章 神話故事裡的神祇世界

第一節 《古事記》和《日本書紀》里的神話故事

第二節 豐富多彩的神祇世界(上)

第三節 豐富多彩的神祇世界(下)

第四章 揭開神秘的面紗——神道神祇的剖析

第一節 神道神靈觀q的變遷

第二節 形形色色的神(上)——神道神的系統分類

第三節 形形色色的神(下)——外來神和民俗神

第五章 “神聖”的神社

第一節 神社建築——神的表象

第二節 神社的社會功能

第三節 “神聖”的神社——主要神社介紹

第六章 神道祭祀——神道“實踐”

第一節 神道祭祀——日本人信仰心的原風景

第二節 神道的作法和行法

第三節 神饌——獻給神的食物,日本食文化的原型

第七章 神道哲學思想

第一節 神道的自然觀——以“生”為媒介的和諧一體化思想

第二節 神道的倫理思想——以“報本反始”、“清明正直”、“勤務追進”為特徵的“實踐”倫理

第三節 神道的歷史觀——以“日本神國”、“萬世一系”為特徵的“王道史觀”

第八章神道與日本文化

第一節 神道古典與中世文學

第二節 神道美術

第三節 神道和古代藝能

第九章 神道與環境保護

第一節 “鎮守之森”及“神體山”

第二節 眾多的自然環境神

第三節 神道環境思想的現代詮釋

第十章 神道與當代日本社會生活

第一節 神道與當代日本經濟

第二節 神道與當代日本文化

第三節 神道與當代日本民眾生活

第十一章 神道與中日文化交流(上)——佛教、儒學對神道理論形成的影響

第一節 《魏志·倭人傳》中的神道記載

第二節 佛教對神道思想形成的影響

第三節 儒學對神道理論形成的影響

第十二章 神道與中日文化交流(中)——陰陽五行思想對神道的影響

第一節 陰陽五行思想在日本的傳播

第二節 陰陽五行思想對神道的影響

第三節庚申信仰與神道

第十三章 神道與中日文化交流(下)——祗園祭與中日文化交流

第一節 祗園社和祗園信仰

第二節 祗園祭

第三節 祗園祭中所見之中國文化影響

結束語以史為鑑,後事之師——關於靖國神社問題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