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詞語解釋]

祖母[詞語解釋]

祖母[paternal grandmother] ,直系血親,指父親的母親,亦稱“奶奶”。方言稱謂有阿嬤、嬤嬤、婆婆、阿婆、娭毑、娘娘等。

基本信息

讀音

拼音:zǔmǔ
注音:ㄗㄨˇㄇㄨˇ

解釋

祖母祖母
父親的母親。亦稱“奶奶”。又稱“大母”、“太母”、“王母”、“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稱,古今通用。
禮記·喪服小記》:“祖父卒,而後為祖母后者三年。”
[西晉]李密《陳情表》:“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李百藥》:“百藥,字重規,定州人。幼多病,祖母以‘百藥’名之。”
[明]馮夢龍、[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第五回:“公孫滑逃死為幸,反興衛師,此衛侯不知共叔襲鄭之罪,故起兵助滑,以救祖母為辭也。”
紅樓夢》第二回:“因史老夫人極愛孫女,都跟在祖母這邊一處讀書,聽得個個不錯。”
郁達夫《還鄉記》七:“我看見祖母,不言不語的站在門外。”
陳雲《給一位幹部子弟的信》:“你祖父和祖母是最使我感動不忘的。”

方言稱謂

祖母祖母
祖母,通稱奶奶,不同地方亦有不同方言稱謂。如下:
阿嬤(阿嫲)(āmà):粵語、閩南語、客家話、潮汕話、台灣話中稱奶奶;
嫲嫲:廣東、山東濰坊等部分地區稱奶奶為“嫲嫲”。
婆婆:四川、廣東等地方言稱奶奶。
阿婆:浙江溫州一帶吳語稱奶奶。
娭毑(āijiě):湘方言稱奶奶。
唔奶/嗯娘/親娘/阿娘:吳語稱奶奶。
嬢嬢/娘娘:山西、四川部分地區稱奶奶。

典故

中國古代以孝為先,李密侍奉祖母的故事十分有名。李密是三國時蜀漢的小官。蜀漢滅亡後,晉武帝非常看重他的才華,讓他做太子侍從官。李密不願遠離與自己相依為命的祖母,便寫信給皇帝,信中說:“我自幼是孤兒,祖母劉氏憐憫我,把我撫育成人,現在她年老多病,經常臥床不起,離不開我的照顧。承蒙您厚愛讓我做官,我實在為難,沒有祖母,我不會有今天,無人為她養老送終。”這就是著名的《陳情表》。晉武帝看了這封信,嘉獎他孝敬的真誠,答應了他的要求。直到李密為祖母送終以後,才外出做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