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冰川

祁連山冰川

祁連山冰川,是指祁連山脈的冰川地貌,受氣候變化的影響,祁連山冰川消融速度加快,專家預測在2050年前基本消亡。

簡介

祁連山冰川祁連山冰川

祁連山共有冰川面積1931平方千米,而69%的集中在河西內流水系。受氣候變化影響,祁連山的冰川消融速度很快。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最新研究發現,1972年至2007年的35年間,祁連山的另外一個冰川聚集區冷龍嶺冰川已有27條冰川消失,且退縮有加速趨勢。

祁連山冰川大幅消融,2050年前基本消失,每年融化的冰雪約等於一個北京密雲水庫水量。

氣溫變化

據監測,祁連山區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之間,氣溫上升了0.1℃,到了90年代,氣溫比60年代上升了0.76℃。氣溫在90年代後大幅升高,2000年到2005年的氣溫與60年代相比,升高了1.17℃。

代表冰川

受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祁連山最大的山谷冰川——老虎溝12號冰川以年均6米以上的速度在退縮。

祁連山冰川加速消融祁連山冰川加速消融

老虎溝12號冰川又叫透明夢柯冰川,位於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的祁連山西段。設在這裡的中國科學院祁連山冰川與生態環境觀測研究站提供的數據顯示,老虎溝所在的大雪山共有冰川面積159平方千米,是祁連山兩大冰川聚集區之一。其中12號冰川長10.1千米,面積21.9平方千米,作用高差約1200米,儲冰量2.63立方千米,是祁連山最大的山谷冰川。記者了解到,從1958年老虎溝12號冰川被發現開始,中國科學院就在這裡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高山冰川觀測研究站,對12號冰川的物質平衡、冰雪現代過程、冰川運動、氣象等進行全面的觀測。
中國科學院祁連山冰川與生態環境觀測研究站的監測表明,在50餘年中,這個冰川退縮了300餘米。據觀測站孫維君博士介紹,從1958年起進行的觀測數據表明,12號冰川一直在退縮,每年7、8兩月是冰川消融最快的時期,50餘年的觀測發現,12號冰川平均每年後退6米以上。
孫維君介紹說,2011年由於大雪山一帶降水多於往年,12號冰川可能會出現多年少見的冰川積累,物質平衡為正,但是並不會立即反映在冰川的末端。據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王宗太介紹,中國冰川以大陸性為主,約占中國冰川總面積的78%。其次是海洋性冰川,占22%,而老虎溝12號冰川具備大陸性冰川的典型特徵,足以充任中國冰川的代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