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道德觀

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無形的巨大力量。道德增值,人人自愛,社會和睦;道德貶值,良知泯滅,必生禍亂。要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四有”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而“有理想、有道德”又規定了它的性質和方向。離開崇高思想道德,“無德不能懷遠”(不能堅持遠大理想),無德不能真正具有高度的文化修養,無德不可能有高度度的紀律。

基本內容

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無形的巨大力量。道德增值,人人自愛,社會和睦;道德貶值,良知泯滅,必生禍亂。要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四有”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而“有理想、有道德”又規定了它的性質和方向。離開崇高思想道德,“無德不能懷遠”(不能堅持遠大理想),無德不能真正具有高度的文化修養,無德不可能有高度度的紀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這是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關於如何進一步加強文化建設、明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的一個重要論斷,它揭示了我們所要建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規定性,反映了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的客觀要求。公民樹立社會主義道德觀作為構建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是一個需要以與時俱進的眼光研究和探討的話題。

1 當代公民在和諧社會構建進程中樹立社會主義道德觀的必要性

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偉大目標的確立,必然要求公民樹立社會主義道德觀與之相適應。

1.1 社會主義道德觀是推進社會生活和諧的積極力量。道德觀作為人們對某種社會行為有無價值和價值大小的一種認識與判斷,決定著人們對價值目標的追求,引導著人們的行為取向,有什麼樣的道德觀就有什麼樣的社會行為。

1.2 社會主義道德觀是克服個體利益追求多樣化、維護全社會整體利益的精神保證。隨著改革開放、經濟體制轉型以及全球化的浪潮,公民在思想道德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新的特點:一方面,占主流地位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已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內涵不斷豐富,品質不斷提高;另一方面,思想道德的多樣化趨勢日益明顯,正確思想與錯誤思想相互交織,進步觀念與落後觀念相互影響。思想道德的多樣化是與當前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相違背的,和諧首先應該強調的是整體的和諧,要想克服利益追求多元化、維護全社會的整體利益,必須使科學的社會主義道德價值觀念與當前歷史條件相適應,並且成為全體人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價值原則與行為準則。

1.3 社會主義道德觀是抵制世界範圍內各種資產階級腐朽道德的有力屏障。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要求我們一方面要有世界眼光,認真研究和借鑑世界各國的文明成果,貫徹洋為中用的方針,善於從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汲取營養、發展自己,更要採取分析的態度,區分先進和落後、科學和腐朽、有益和有害,積極吸收先進、科學、有益的東西,堅決抵制落後、腐朽、有害的東西,樹立科學的社會主義道德觀。

2 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是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公民樹立社會主義道德觀的支點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觀念體系必須有其主導價值評判標準。我們黨是無產階級政黨,代表的是無產階級的利益,所以,我們提倡和推行的價值觀必然是無產階級的或社會主義的、共產主義的價值觀,即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我們所要建立的和諧社會的價值觀念體系、公民所要樹立的科學社會主義道德價值觀念也必然以堅持馬克思主義價值標準的主導地位為前提。

2.1 堅持人民民眾的道德主體地位,這是由人民民眾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決定的。

2.2 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取向,這是由我們黨的性質決定的。“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價值取向的進一步深化。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對於全體共產黨員來講,樹立社會主義道德觀,就是要始終堅持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社會主義道德觀激勵著我黨在下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民眾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時,更要注重環境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尊重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利益,以實現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2.3 堅持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奮鬥的價值目標,這是由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決定的。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人類社會最終走向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基本規律,也是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我們黨的一切活動都是為實現這一理想目標所做的努力。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也是為實現這一理想目標服務的。

3 公民社會主義道德觀構建應把握的幾個問題

構建全民社會主義道德觀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把握以下幾個問題:

3.1 社會主義道德觀必須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中華民族素有“文明古國”和“禮儀之邦”之稱,有著悠久而深厚的道德傳統,其中所涉及的問題,主要可以概括為十個方面:道德原則同物質利益的關係問題;道德的最高理想問題;人性問題;道德修養問題;道德品質的形成問題;道德評價問題;人生的意義或人生的價值問題;道德的必然和自由的關係問題;道德規範問題;德治和法治問題。

3.2 社會主義道德觀必須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僅同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結合在一起,而且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特別是思想道德體系結合在一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道德經濟,以團隊精神為根本原則。要重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團隊精神原則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其中既有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給團隊精神提出的新問題,也存在著我們在道德實踐中沒有真正將團隊精神原則落到實處的弊端。

3.3 社會主義道德觀必須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修改後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在總綱中明確規定:“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治屬於政治建設、屬於政治文明,德治屬於思想建設、屬於精神文明。二者範疇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我黨要立足中國國情,緊密結合實際,深入調查研究,對人民民眾的道德實踐進行理論總結,形成對新形勢下道德建設規律的新認識,還要把樹立科學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觀念同廣泛開展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要深入地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宣傳教育,引導人們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每個公民都要認真學習領會十七大報告中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闢論述,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努力。

社會道德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團隊精神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應當把這些主要內容具體化、規範化,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

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誌。它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民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在新的形勢下,必須繼續大張旗鼓地倡導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貫穿於各種具體道德規範之中。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係,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