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家的眼光

對於“社會學家”這四個,不少人都表示不敢妄稱;有人斷言,中國真正能稱得上“社會學家”的只有寥寥數人;有的人怕沾“社會學家”這四個字的光,建議乾脆把“社會學家訪談錄”改為“社會學人訪談錄”。 但我們用“社會學家”四字的時候,並沒有想到把它和某種盛名聯繫起來,在我們看來,社會學家只不過是從事社會學研究的學人罷了,就像工人和農民一樣,所以,我們還是堅持使用了“社會學家”四個字。 結構改變――私營企業發展的有利因素――“幫手”、“敵手”論――私營企業主群體的結構和特徵――私營企業主是不是新生的資產階級――私營企業主群體有沒有可能演變成新的資產階級李路路(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

內容介紹

《社會學家的眼光:中國社會結構轉型》內容簡介:我們策劃和組織這套叢書的目的,是要邀請社會學界的專家學者,利用訪談錄這種靈活多、涵蓋面廣的方式,圍繞人們特別關注的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圍繞社會學界特別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從社會學的角度,從歷史、現實到未來,從中國與世界的對比中,對中國社會和中國社會學作一次回顧與前瞻,同時,希望藉此機會,實現中國社會學家的文化聚會,以使社會學對中國社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當我們和出版社簽訂了契約,著手組稿的時候,我們遇到了兩個拷問,一個拷問來自“社會學家”這四個字,另一個是關於“訪談”對於社會學的意義的拷問。對於“社會學家”這四個,不少人都表示不敢妄稱;有人斷言,中國真正能稱得上“社會學家”的只有寥寥數人;有的人怕沾“社會學家”這四個字的光,建議乾脆把“社會學家訪談錄”改為“社會學人訪談錄”。這些都是善意的勸告。但我們用“社會學家”四字的時候,並沒有想到把它和某種盛名聯繫起來,在我們看來,社會學家只不過是從事社會學研究的學人罷了,就像工人和農民一樣,所以,我們還是堅持使用了“社會學家”四個字。在組稿時,我們邀請了三代社會學人,他們中有的已功成名就,有的還默默無聞。這兩種人,“有名”和“無名”對於解讀中國的社會學,並通過這種解讀去解讀中國社會,都同樣重要。

作品目錄

目錄
袁 方(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著名社會學家)
跨世紀的穩定:改革不可逆轉
重心的轉移:現實呼喚新的穩定機制――利益群體
的衝突:“身份認同危機”――收入差距:從經濟
開放到社會開放――心靈的穩定:“消費示範”與
道德重建
李培林(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著名社會學家)
“另一隻看不見的手”:社會結構轉型、發展
戰略及企業組織創新
“另一隻看不見的手”:社會結構轉型――引起強烈
反響的“另一隻看不見的手”――社會轉型是一種
整體性發展――社會轉型是一種特殊的結構性變動
――社會轉型是一個數量關係的分析概念――目前
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動趨勢――從自給、半自給的產
品經濟社會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轉型――從農
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從鄉村社會向城鎮社會
轉型――從封閉、半封閉社會向開放社會轉型――
從同質的單一性社會向異質的多樣性社會轉型――
從倫理社會向法理社會轉型――中國社會結構轉型
的特點――結構轉型與體制轉軌同步進行――政府
和市場的雙重啟動――城市化過程的雙向運動――
轉型進程中的非平衡狀態――社會結構轉型的力量
所在――結構轉型形成的不可逆的趨勢――個體主
義方法論在分析中國經濟成長問題時存有局限――
群體意識和群體生活規範――社會互動與社會網路
的變動――法人結構對資源的配置――結構轉型造
成變革壓力――結構轉型對中國的特殊意義――一中
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體制要素――市場經濟與新時期
的利益格局――改革的深入已越來越觸及利益格局
的剛性方面――收入差距擴大是否經濟成長的階段
性特徵和代價――中國是否出現了兩極分化――一市
場機制的導入是否造成了收入不平等的加劇――是
否存在著嚴重的收入“腦體倒掛”――階級階層結
構的變動――新時期階層結構的變化――如何面對
貧困問題――流動民工的社會網路與社會地位――
流動民工(“民工潮”)的形式――作為社會流動的
民工流動――流動民工的社會網路和交往方式――
流動民工的生活交往方式――結構性評價和流動民
工發展前景展望――企業組織新論――組織也是一
種資本――組織創新實際上是一種制度化結構的創
新――組織創新的意義和誘導因素――國有企業組
織創新的目標和途徑――轉型時期中國社會發展戰
略構想――經濟發展主要靠市場,社會發展主要靠
政府――變被動保障為積極保障――讓先行者先飛
吳 鐸(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教授,社區發展研究專家)
城市社區發展探微: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的一個
視角
重溫恩格斯和滕尼斯的創見――誰的答案符合實際
――浦東:熱土,從這裡起步――社區:變化莫
測,還是變化可測――發展:聽其自然與巨觀調控
――政府在社區發展中的角色――社會團體:良好
的潤滑劑――企業和社會的“離異”與“結
合”――聽眾?觀眾?主體――社區服務在我國大地
上興起――福利性?經營性?癥結在哪裡――文明
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事在人為:社會工
作者的培訓和研究工作的組織
楊心恆(南開大學社會學教授 社會學方法與中國農村研究
專家)
從鄉土社會到工業文明:轉型中的中國農村社
會結構
中國農村社會的巨變:社會結構轉型――如何理解
以家庭為中心的“差序格局”――西方的個人主義
與中國的自我主義――家庭為什麼成為中國農村社
會結構的核心――家族社會:一個放大了的家庭
――鄉土中國:“家”與“鄉’的關係――鄉黨與
鄉紳:傳統政治的地方化――中國城鄉二元結構:
鄉土化的強化――農村改革發展與社會結構轉型
――農民的流動與分化――社會關係的演變與權力
重心的轉移――轉型中的結構特徵:兩種文化的交
織與並存――從傳統的鄉土社會到現代工業文明社

劉祖雲(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教授,城市社會學研究專家)
社會轉型與社會流動:從理論到現實的探

引言――社會流動:社會轉型的標誌――社會流
動:社會轉型的重要機制――社會轉型對社會流動
的作用和影響――80年代中國的流動潮――90 年
代農民、工人、幹部的相互流動與轉化――為什麼
農民是流動的主體――中國社會流動的趨勢:從被
動服從走向主動選擇 從消極控制走向積極吸引
張厚義(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農村社會學
研究專家)
中國的私營企業主會不會發展成新生的資產階

私營企業發展的新特點:連續增長 規模擴大 結
構改變――私營企業發展的有利因素――“幫手”、
“敵手”論――私營企業主群體的結構和特徵――
私營企業主是不是新生的資產階級――私營企業
主群體有沒有可能演變成新的資產階級
李路路(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 城市社會學研究專家)
中國非均衡的結構轉型
中國傳統社會結構的特點:行政制、單位制和身分
制――社會結構變化的雙重奏:體制內和體制外人
的變化――結構面臨的基本問題――從私營企業和
私營企業主說起――結構性障礙和結構性優勢――
舊的社會結構的機制是否起著重要作用――一個小
結:漸進式向市場經濟轉型對社會結構變遷的影響
劉應傑(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博士,研究員)
中國二元社會結構:城市與鄉村的交叉視

社會學:如何認識社會――城鄉邊緣人:認識社
會的新視角――社會結構與社會分化:“是石墨還
是金剛石”――城鄉關係:中國社會一個結構性問
題――農民工人:中國獨特而矛盾的社會群體
――城市新移民:從農村到城市與個人的城市化
――角色換位與身份調整:掛職副市長的感受
鄒農儉(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 套用社會
學研究專家)
小城鎮: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結晶和基

時代呼喚小城鎮躍上歷史的舞台――一改革開放:
小城鎮勃興的引子――新型小城鎮自畫像――多重
的能集於一身的小城鎮――農村工業化與小城鎮共
生共榮――鄉村工業的落腳地――鄉鎮工業和小城
鎮共同發展――鄉鎮工業開闢了中國工業化的新
路――小城鎮開闢了城市化的新路―一又一條城市
化之路――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若干舉措――制度創
新:引導城市化走上有序之路
王訓禮(山東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社會問題研
究學者)
私營經濟發展對中國社會結構的影響
私營經濟是不是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什
么是私營經濟―一私營經濟為什麼會超常規發展
――私營企業中的百萬富翁――百萬富翁知多少
―一中國是否已經產生一個新中產階級――私營經
濟是否處於補充地位――對私營經濟的有關政策規
定――私營經濟對經濟結構的影響――收入分配差
距擴大――私營經濟發展對社會結構的影響――私
營企業對公有企業家及幹部的影響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