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勞動保障資金

社會勞動保障資金

社保資金是社會勞動保障資金的簡稱,也簡稱為“社保金”,是由國家和地方社會勞動保障局統籌的,通過國家、地方、單位集體和個人多渠道籌集的資金,主要用於參與社保的勞動者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是為參保人員的未來生活提供最基本保障的“養老金”和未來生命意外搶救或醫治的“救命錢”。社保資金被國家和地方的相關管理部門按照規範許可的操作程式而進行投資增值的活動,即轉化為投資資金,也稱為“社保基金”。社保資金不同於社保基金,而社保基金來源於社保資金。

社保基金

社保基金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簡稱,是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以下簡稱理事會)負責管理的由國有股減持劃入資金及股權資產、中央財政撥入資金、經國務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及其投資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會保障基金。社保基金是不向個人投資者開放的,社保基金是國家把企事業職工交的養老保險費中的一部分資金交給專業的機構管理,實現保值增值。社保基金投資運作的基本原則是,在保證基金資產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下,實現基金資產的增值。

國家規定社保基金可以進入股市,當然不是全部,有比例的限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社保基金實現增值,保證人民的利益。 社保基金資產是獨立於理事會、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社保基金託管人的資產。財政部會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擬訂社保基金管理運作的有關政策,對社保基金的投資運作和託管情況進行監督。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各自的職權對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和託管人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

社保基金”是一個被簡化了的統稱,共有五種概念。

社保基金社保基金

·一是“社會保險基金”;

·二是“社會統籌基金”;

·三是基本養老保險體系中個人賬戶上的基金,被稱為“個人賬戶基金”;

·四是包括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基金(也稱“企業年金”)、企業補充醫療保險在內的企業補充保障基金;

·五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

現任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為前央行行長、前天津市市長戴相龍。戴理事長同時兼任理事會黨組書記。

國外如何監管社保資金

美國社保金:不得投資股市房市

相對於美國各種金融投資手段,社保基金實行的是最審慎和最保守的管理方法。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日前訪美時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領域的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需要借鑑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成功的經驗。”那么,美國的社保基金都是如何運作的呢?

“最保守的”管理方法

美國社保基金美國社保基金

美國的社保基金產生於上個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當時老年人貧困率超過50%,迫切需要政府採取有效的救助措施。羅斯福總統為此制定了一個初步的社會保障機制,後迭經改革。目前美國的社保基金主要指強制徵收工薪稅形成的“聯邦老年、遺屬和傷殘人保險信託投資基金”(OASDI),簡稱為聯邦社保基金。該基金交給專門的信託基金來管理,其信託人(理事)有6人,其中4個成員由他們在聯邦政府中的位置自動擔任,分別為:財政部長(管理託管人)、勞工部長、衛生署長、社會保障署長。另外2名成員由總統指定,並經參議院同意,任期4年。在田成平和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會談時,趙小蘭向田成平介紹了美國社保基金的運行規則,再三強調美國對社保基金管理相當審慎。確實,相對於美國各種金融投資手段,社保基金實行的是最審慎和最保守的管理方法。根據法律規定,信託基金不僅由聯邦政府統一集中管理,而且收支節餘必須投資於聯邦政府連本帶利擔保的證券,所獲利息也被存入信託基金。也就是說,社保基金根本不允許投資股票或房地產開發。當然,不允許社保基金進行股票和房地產投資,除了規避風險外,還在於社保基金金額龐大,一旦介入經營性活動,將可能對股市和房市造成重大衝擊。但這種投資,也注定社保基金收益率極低。按照2005年美國社保基金的報告,到2004年底,社保基金覆蓋全美1.57億人,有4800萬人領取社保基金,全年支出金額為4930億美元。當年聯邦社保基金的收入為6580億美元,總資產達到16870億美元。而截至2004年底,社保基金全年投資收益率為6.0%,所持有的資產都是年利率為3.5%~9.25%的理念特種國債和國債有價證券,沒有任何股票資產。

選舉話題聚焦社保改革

但隨著美國戰後“嬰兒潮”步入老年,社保支出壓力增大,美國社保基金正面臨可能入不敷出的境地。美國總統布希去年2月發布國情咨文時就稱,美國社保系統正面臨破產危險,必須對此進行重大改革。根據布希的思路,美國社保基金將實現“部分私有化”,社保基金也同私人基金一樣可以部分用於股市投資。這一舉動被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將會有效改善社保基金的經營狀況,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這將加劇“救命錢”的風險。如何對社保基金改革,是美國選舉中的一個主要焦點問題。

企業資助是第二“保險鎖”

除了國家主導的社保基金外,許多企業還有相關的養老金制度,或者叫企業年金。這種社會第二“保險鎖”的特徵是企業資助,個人自願,政府給予稅收優惠。隨著美國社保領域改革的深化,政府正對企業養老金給予更高的要求,希望其能有效減輕國家財政的社保負擔。比如上月17日,布希就簽署新的退休金改革法案,嚴令美國企業撥付足夠年金確保員工退休福利。根據新法案,美國企業必須為員工退休金計畫承擔更多責任,由目前承擔的90%的撥付比例提高到100%,並在未來7年內補交完拖欠的退休金。撥付不足的企業將被予以嚴懲,撥付比例不足80%的企業將被禁止提高的福利待遇。對於新法案,支持者認為至少填補了目前退休保障體制的漏洞,有助於向美國人提供更穩定的退休福利。布希稱此法案是“美國30多年來對退休金法律體系最為廣泛的一次改革”。參議員邁克·恩奇表示,這項法案將是未來美國退休保障機制的基石。但批評者也認為,此舉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將削弱企業的競爭力。

新加坡社保金:嚴禁政府挪用

相對獨立的機構設定、規格較高的監管以及代表三方利益的管理模式,確保了新加坡公積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新加坡是一個人口僅有400多萬的小島國。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新加坡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社會保障體系,這就是被譽為目前世界上運作最成功的養老保障制度——“中央公積金制度”。這是一個全面的社會保障儲蓄計畫,為數百萬新加坡人提供退休以後的生活保障和信心。
1955年7月1日,新加坡制定了中央公積金條例,開始實施中央公積金制度,並設立了中央公積金局,負責處理相關事務。在過去的50多年裡,為滿足新加坡國民在住房、醫療、家庭保障以及投資理財等方面的需要,中央公積金局實施了多項創新性的措施,使這項制度由成立之初的單一養老功能拓展到社會生活的幾個主要方面,這主要包括退休、保健、擁有房地產、家庭保障和公積金儲蓄增值等。

社會保障之基石

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是政府、僱主和雇員共同參與的強制性儲蓄保險。作為新加坡最重要的防護網和社會保障之基石,中央公積金規定,55歲以下會員的個人賬戶分為普通賬戶、保健儲蓄賬戶和特別賬戶。其中,普通賬戶的儲蓄可用於住房、保險、獲準情況下的投資和教育支出;保健儲蓄賬戶用於住院費支出和獲準情況下的醫療項目支出;特殊賬戶中的儲蓄則用於養老和緊急支出。55歲以後,其個人賬戶變更為退休賬戶和保健儲蓄賬戶兩個,其成員在中央公積金計畫賬戶內的數額達到最低規定後,可以提取部分積蓄。

政府千方百計保證公民利益

由於公積金制度規定其會員可以將一部分積累額購買住房、股票和支付教育及住院醫療費用等,因此,為了避免公積金過多用於其他支付而影響養老保險,從1987年1月起,新加坡政府開始實施最低存款數額計畫,規定達到55歲後必須在其公積金賬戶(另行開設之退休賬戶)中保留一筆最低存款額,以供62歲退休後生活之需。每年的7月份,公積金局將調整最低存款數額,以達到所預定的目標數額為止。目前的最低存款數額約為9萬新元(約合5.7萬美元)。

社保基金扶危濟困社保基金扶危濟困

此外,為了鼓勵新加坡人為無工作的配偶或父母儲存退休金,公積金局於1987年開始實施填補最低存款額的規定,即會員可以在他們的父母或配偶在55歲時達不到最低存款額的要求時,選擇以現金或公積金儲蓄轉移填補,而會員則可以享有每年最高7000新元(約合4440美元)的免稅扣除額。與此同時,年齡在55歲以下的會員,可以選擇把公積金儲蓄從其普通賬戶轉到特別賬戶,其目的是填補特別賬戶最低存款額所需要的現金數額,這也是幫助會員為他們在退休時累積足夠的現金儲蓄和享有特別賬戶較高的利率。在達到55歲和在退休賬戶達到最低存款額的要求後,會員可一次性地提取其公積金,也可在下列情況下提取其公積金:永久離開新加坡或終身殘廢或神志不清。若會員死亡,其公積金也可以作為遺產,由指定受益人申請提取。

健全法令保障公積金安全性

新加坡政府認識到公積金在管理國家薪金政府和整體經濟方面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面對數額龐大的公積金存款,政府並沒有挪用去修建辦公樓、市政建設等,而是在加強管理和服務上加以規範。國家制定了公積金法令,公積金局為法定機構,財政和行政自主,總統有權檢查公積金賬目。公積金局主要由僱主代表、雇員代表、政府代表組成。相對獨立的機構設定、規格較高的監管以及代表三方利益的管理模式,為加強公積金的管理,保障其可靠性、安全性奠定了基礎。

社保基金籌金社保基金籌金

為方便會員能夠及時領取到公積金,政府在居民比較集中的地方增設了服務網點,並利用電子手段方便會員查詢並管理他們的公積金存款。嚴格的管理,真誠的服務,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運作原則,保證了公積金的安全運轉,促使參加會員的存款數量不斷上升。目前,新加坡的公積金會員超過了300萬人,公積金總額超過了千億美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國民的健康與福利。

社保資金管理和增值操作

社保基金、QFII資金的陸續進場,有利於提升市場重心,但這種重心提升的效應是在一個長期趨勢中才能反映出來的,以一種急功近利的眼光去看待它們的作用,恐怕會令不少市場人士失望,投資者對此應有客觀的認識。繼瑞銀華寶、野村證券成為準QFII之後,第二批QFII如摩根斯丹利等也已推出。與此同時,六家基金管理公司已陸續簽定了社保基金授權委託投資協定。受此鼓舞,股指重返年線,不少投資者歡欣鼓舞,認為大牛市序幕即將被拉開,那么社保基金、QFII資金的入市果真有如此靈驗嗎?

一、新增資金規模難以很快放大

就社保基金而言,目前所公開的大致入市金額為160億,主要投資於股票和部分企業債。從社保基金的性質看,由於是老百姓的養命錢,因此其安全性至關重要。按照有關規定,其銀行存款和國債投資比例不得少於50%。由此可見,社保基金總體操作思路應是在保證本金安全的基礎上實現保值增值。
按目前社保基金規模看,理論上能進入股票二級市場的金額應遠不止160億這個數,但考慮到我國證券市場不夠完善以及社保基金2001年投入12.66億元購買中國石化即告虧損的初次經歷,出於風險控制角度的考慮,應該說短期內繼續擴大規模的可能性不大。

社保資金增值管理社保資金增值管理

關於QFII的入市情況,應該說進展比較順利,5月26日第一批QFII剛剛拿到牌照,在不到10個工作日即6月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就批准瑞銀華寶銀行投資額度3億美元、批准野村證券5000萬美元,第二批QFII如摩根斯丹利等、第三批如德意志銀行、高盛集團、滙豐等也將陸續進入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審批之中。目前來看,QFII雖然熱情高漲,但由於初次涉足投機性較強的國內A股市場,尚處在相互了解的磨合期初始階段,因此後續潛力雖然較大,但短期內將會有所節制。總之,增量資金增加肯定有利於市場重心的提升,但對於目前兩市近5萬億市值規模而言,不能把期望值放得太高。

二、增量資金入市需要時間

據有關媒體報導,社保基金的建倉時間為6月9日開始的三個月之內。三個月的時間不算短,並且160億資金分散到六家基金管理公司運作,再扣除部分企業債所占的金額,其市場影響將會是比較溫和的。QFII中入市意願最強的瑞銀華寶在與申銀萬國簽定協定後,基本上可說運作已經沒有障礙。但該行有關人士表示,公司原考慮在獲得投資額度後第一時間入市,不過目前資金未到位,所以還未入場操作。據他的解釋,資金未到位的原因是,這些投資資金主要不是已經在手的資金,而是從其客戶中募得的資金,所以會有一個過程。而同屬第一批的野村證券到目前為止尚未確定委託人,因而入市恐怕也得等待時間。可見,社保基金、QFII的資金投入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基本不會對短期市場走勢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三、運行風格長線穩健,不會在市場上迅速激起波瀾

從社保基金、QFII的資金性質看:兩者都屬於長線資金,對長期內收益的穩定性、資金的流動性有著較高的要求,完全不同於以往通過借貸融資做莊的模式,社保基金持有近兩年的中國石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後者的資金由於有著嚴格的期限規定,因而促成了急功近利式的做莊模式,搞不好的話在規定時間不能按時還款造成資金鍊斷裂,而引發個股的連續跳水。可見,社保基金、QFII的資金運作將完全有別於以往的做莊模式,其運行風格是相對平穩的,這是由它們的資金性質所決定的,因而對二級市場的影響將以一種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形式出現。由此可見,目前對社保基金、QFII的炒作更多地是來自於對其題材的炒作,並不是它們真正的市場影響。

社保基金買了什麼社保基金買了什麼

四、帶動投資理念轉化,藍籌股地位將日益突出

在開放式基金規模不斷擴大、社保資金入市、保險資金入市比例提高、QFII機構的擴大等投資者結構快速轉換的市場背景下,崇尚業績、崇尚發展的投資理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大型藍籌股地位的日益突出將是大勢所趨。一個最淺顯的例子就能反映問題,規模較大的機構投資者對股票流動性的要求都很高,能方便兌現的大盤股具有這方面的天然優勢,今年以來大盤股與小盤股冰火兩重天的走勢就是投資者結構改變所帶來的市場效應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當然,並不是盤子越大越好,但是具有足夠的流動性,至少能進入機構的選股範疇之內。目前,整個市場的資金供應相當充裕,從前述資金性質的分析上我們知道,越來越多的資金加入到長線資金的行列中去,與先前靠融資做莊,做完跑人有明顯的區別。藍籌股突出的戰略地位、穩健的經營作風、穩定的收益,受到長線資金的青睞是毋庸置疑的。當前老莊股的不斷跳水,在一定程度上宣告古老的做莊手法開始瓦解的同時,也促使市場對新型投資理念更深層次的思考,因此,藍籌股發展前景將繼續看好。

五、社保基金、QFII的資金投向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有關這方面的動向,已有不少媒體加以闡述,本文不再贅述。但需要提醒的是不見得當前最熱門的板塊就是它們所要介入的板塊。如汽車板塊:作為一個正在高速發展的國民經濟行業之一的新興行業,由於其業績短線巨增,引來熱錢滾滾,但在股價經過三番、四番炒作之後,其價值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再加該行業目前正處在一個爭奪市場份額、擴大生產規模、爭取行業突出地位的戰國時代,資金需求遠遠大於它能給與投資者的回報,今後究竟哪些公司能成為真正的藍籌,還存在不少變數。最近汽車業掀起新一輪降價風,這在人民幣跟隨美元貶值與鋼材價格高企的背景下,顯得不協調。顯示汽車市場環境趨於惡化。長安汽車的業績遭到質疑、一汽轎車一季度每股收益的下滑,都說明我國的汽車業還遠遠沒有達到已開發國家的成熟水平。從這一角度講,境外資金並不一定會看好它。最近幾家QFII在公布投資理念時,並未將汽車股列於其中就是一例。社保基金顯然也不會在高位去接下這塊燙手的山芋。相比之下,石化、鋼鐵類股票潛力更大一點。

總之,社保基金、QFII資金的陸續進場,有利於提升市場重心,但這種重心提升的效應是在一個長期趨勢中才能反映出來的,以一種急功近利的眼光去看待它們的作用,恐怕會令不少市場人士失望,投資者對此應有客觀的認識。

社保制度

1.定義: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以社會保障基金為依託,為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提供保障的一種制度。

2.主要內容: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等內容。

3.目標: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目標是,建立統一、規範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真正形成獨立與企業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範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

4.作用:

總——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推進器”,是實現社會公平的“調節器”,是維護社會安定的“穩定器”。

①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對企業深化改革起著促進和保證作用。企業富餘人員在再就業過程中必須得到適當的生活保障,才能為企業參加市場競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

②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有助於增強企業的活力,促進經濟發展。使新老企業平等參與市場競爭,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③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有助於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的穩定。調節了社會成員之間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的過分懸殊,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社會的公平分配。這對緩解社會矛盾、協調社會關係、維護社會安定、具有積極作用。

當前中國社保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社保基金成了唐僧肉社保基金成了唐僧肉

1、社會保障總體目標確定後,缺乏具體目標及長期規劃

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確定了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基本建立起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權利和義務相適應、管理和服務社會化的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十四屆三中全會還提出“社會保障水平要與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適應。”但到目前,具體目標還是不明確。

一是缺少對不同保障層次的目標設定。當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中保障與保險混在一起。作為公民究竟有哪些權利,社會保障到底保障了人們的哪些權利,基本上是混亂的。哪些方面是應該由政府保障的,哪些方面應該由個人保障,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這樣就導致應該被保障部分的權利沒有被保障,不該由社會保障的卻花費了大量財力物力來保障。

二是缺少不同階段的目標設定。我國經濟社會正處於轉型與快速發展時期,什麼樣的社會保障水平與什麼樣的經濟生活發展階段相適應,以及如何適應,有關方面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更沒有長期規劃和總體部署。這樣,經濟社會出現什麼問題,就趕緊出台相關政策,難免形成“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局面,臨時性政策多,長期性政策少,制度設計越來越複雜,執行成本越來越高,而政策效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甚至導致不滿。

2、政府、企業個人的權利與責任邊界不清晰

我國社會保障改革是以減輕政府和國有企業的責任為起點的。但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政府、企業和個人的責任界定依然模糊不清。全國財政用於社會保障的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由1998年的5.5%增長到2005年的11.2%,年均增長29.8%。僅中央財政用於“兩個確保”和“低保”的資金投入就從1998年的96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804億元,年均增長35.5%。各級地方政府用於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是,與此同時,企業和個人都普遍感覺到繳納社會保障金的負擔越來越重。個人的基本養老金繳費比例由開始的3%逐年增加至8%,而且繳費基數也在逐年增加。人們對於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滿意程度也在增加。造成這種各方都不滿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方責任的界定不明確。政府的錢花在哪裡,老百姓並不十分清楚;企業與個人繳費有多少回報率,也沒有明確的預期。因此,政府的責任在哪些方面,應承擔多大程度;企業與個人的責任在哪些方面,趨於何種水平,都應該進一步明確,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責任共擔的機制。

3、對歷史遺留問題的逃避形成制度性缺陷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面臨兩個基本的現實條件:一是人口老齡化問題;一是歷史債務問題。人口老齡化是指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斷增高的趨勢。21世紀,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而且老齡化程度正在加劇,養老保險基金負擔係數逐漸提高,養老保險金支付將進入高峰期。在確保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的同時,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資金短缺的現象日益突出,養老保險基金進入緊張運行狀態,一些地區甚至出現了基金赤字運轉的局面。再加上企業改制實行提前退休,使這一問題更加嚴重,直接影響著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運行及作用發揮。歷史隱性債務是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設計方面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此前退休的人員沒有繳納過養老金,也就沒有個人賬戶,此前參加工作的人員個人賬戶由開始繳納養老金時算起,個人賬戶不完整。因此這些人的退休費用就只能由正在工作中的人員來承擔。在歷史債務壓力下,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部分基金積累模式在大部分地區因為個人賬戶空賬運行而名存實亡。一旦我國經濟進入平穩發展時期,進入老齡化社會後,當期收取的養老金是不可能支付得起退休人員的退休費用的。如果不能採取多種措施化解由於新舊養老制度轉型而形成的對中老年職工的歷史欠賬,未來終將會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產生重大衝擊。

目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存在巨額缺口,支付壓力逐年增大,支付風險日益凸顯。

4、統籌層次過低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統籌層次過低問題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中一個嚴重缺陷,它引起了其他一系列問題。

一是各地方之間的社會保障制度不統一。多年來社會保障改革由地區決策,各地區分別制定僅適用於本地區的政策、標準、措施,形成各地區之間繳納水平、管理方式不相同的現象。

二是區際轉移的困難。由於各地保障制度不統一,就使得社會保障在區際之間的轉移阻礙重重,不但省際之間很難轉移,就是省內地區之間都難以轉移。這與市場經濟對勞動力自由流動的要求是完全相悖的。在我國人力資源流動性不斷加強的現實情況下,區際轉移的困難對社會保障資金的征繳和發放都形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三是各種社會保障政策缺乏統一標準。社會保障政策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最低社會保障等多個險種,不同險種往往由不同部門制定。然而社會保障覆蓋對象既有針對性,又存在交叉性,各種政策的出台往往是為了解決現實中出現的突出問題,不可能經過長時間醞釀,所以出現了各種制度之間的矛盾與衝突。根據不同的政策可以實施不同的救助或保障標準,新出台的政策會影響以前政策的實施。

四是基金管理的困難。根據我國當前的政策,省及省以下的社會保障基金只能存入銀行,或購買國債。而一段時期以來,我國銀行和國債利率都較低,目前銀行利率已經低於通貨膨脹率。在實際利率為負的情況下,社會保障資金事實上正在貶值。這使我國本來就嚴峻的社保資金形勢更加嚴峻。另一方面,省及省以下的社保基金管理機構進行投資的話,安全性也難以保障。因此,要想實現基金的保值升值,必須提高社會保障基金的統籌層次,由中央一級進行統籌管理。

5、不同社會群體的保障待遇不公平

一是各地區之間的社會保障待遇不公平。中西部不發達地區是勞動力的輸出地,輸出的勞動力在發達地區打工並繳納社會保障金。但是在社會保障統籌層次難以提高、區際轉移難以推行的現實情況下,他們繳納的資金只能留在發達地區,而不能帶回去。這也是造成東部發達地區社會保障資金充裕,中西部不發達地區資金匱乏的重要原因之一,從而形成“以貧養富”的奇怪現象,使原本就不平衡的區域發展更加不平衡。

二是企業與事業單位、政府機關人員之間的社會保障待遇不公平。一直以來,企業與事業單位、政府機關人員之間的社會保障雙軌運行、調整機制不同,既造成了企業和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在職人員之間不同的社會保障負擔,又擴大了企業和事業單位政府機關退休人員的待遇差距,造成不公平現象,已經引發社會不滿。

三是不同所有制企業以及不同就業形式人員之間的社會保障待遇不公平。目前,離基本養老保險金覆蓋的目標還有不小差距,為數不少的非公有制企業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進城農民工、被征地農民還游離在養老保險體系之外,已經參保的人員實際繳費率不高,繳費年限時斷時續。失業保險方面,工作最不穩定的股份制企業、三資企業、私營企業和鄉鎮企業等職工實際上沒有失業保障。工傷保險方面,當前我國面臨高風險行業事故率高的現實情況,2006年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112822人。職業病發病率在增長,2006年全國累計報告職業病676562例。農民工受到職業傷害的問題十分突出。進入城市工作的農民工大多在高風險行業工作,受到職業危害的風險大大高於其他行業從業人員,而他們又常常沒有參加工傷保險。

事實上,按照當前的制度,越是需要社會保障的弱勢群體反而越因為負擔不起社會保障而無法享受到社會保障。以靈活就業與失業人員為例,沒有人替他們繳納企業應繳納部分,而繳費基數卻要以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為準,因此有很大一部分低收入群體根本繳不起各類社會保障金,成為社會保障的長期欠繳費群體,從而無法享受社會保障。
四是城鄉之間的不公平。農村人口占我國人口的大多數,然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至今尚未形成。雖然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一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但新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還處於探索階段,大多數地方的農村養老保險基本處於停滯狀態。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制度模式,各地的發展也極不均衡。

6、制度設計與管理的技術性問題

隨著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國社會保障制度設計得越來越複雜,管理成本越來越高。整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具有明顯的應急特徵,某項保障制度受重視的程度隨著不同社會群體政治呼聲的大小、部門勢力的大小或者個人影響的大小而發生變化。非制度化特徵十分明顯,法制化水平不高,即使已有法規也嚴重缺乏執法力度,部門之間、制度之間、上下級之間缺乏溝通、缺乏協調,越位和缺位現象時有發生。社會保障資金籌措不規範,對資金的管理水平有限,對社會保障資金的監督有待改善。電子化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