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建設

社區建設

社區建設指的是一種社區工作,是指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依靠社會力量,利用社會資源,強化社區功能,完善社區服務,解決社區問題,促進社區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協調和健康發展,不斷提高社區成員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過程。社區建設是一項新的工作,大力推進社區建設,是我國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紀我國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途徑。

基本任務

(一)健全社區組織體系

1、完成新型社區的構建。

2、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

3、加強社區自治組織建設。

4、積極發展社區服務性組織。

(二)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

1、規範用人機制。

2、樹立先進典型。

3、搞好業務培訓。

4、建立社區建設財力投入保障機制。

(三)拓展社區服務領域

1、深化改革,健全體系,規範管理,拓展服務,加快發展。建立和完善面向失業人員的社區就業服務,面向老年人、殘疾人、優撫對象、貧困戶的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服務,面向社區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和面向轄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網路,逐步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託、孤有所撫、殘有所助、貧有所濟、難有所幫、需有所應。

2、引入市場機制,實現社區服務管理和作業相分離。大力興辦多種所有制形式的社區服務行業,積極引導醫療、金融、保險、郵政單位和大型商業、服務業企業進社區設點,鼓勵轄區單位服務設施和服務項目面向社會開放,促進社區服務向網路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發展。

3、廣泛開展科技、文體、法律、衛生、計生進社區活動,建立社區居民、轄區單位幹部職工與志願者參加相結合的社區服務隊伍,促進社區服務的黨員參與率、居民參與率和轄區單位參與率明顯提高。

4、積極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在硬體建設上,多渠道籌集資金,將城區和市區所有社區的電腦配置到位,初步實現市、區、街、社區“四級聯網”;在軟體開發上,採取市場運作方式,立即著手開發社區管理服務信息系統軟體。建立起全市社區信息服務平台,為社區居民民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優質的服務。

(四)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

1、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

2、全面拉動社區配套設施建設。

3、廣泛集聚本地區社會資金。

4、整合現有資源。

(五)繁榮社區文化、教育、體育事業

1、結合城市建設,積極創辦市民學校,不斷完善社區公益性文化體育設施,形成包括輿論陣地、文化場站、體育場館、休閒場所和青少年、老年活動室等在內的各種文化體育活動網點,不斷滿足居民民眾學習、娛樂和健身活動的需要。

2、以社區黨校、市民學校、家長學校為陣地,努力提高市民素質。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團隊精神教育,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教育,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教育,形勢政策、民主法制和維護穩定教育,不斷提高居民思想政治素質和文明程度。

3、廣泛開展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發展廣場文化、企業文化、樓院文化、家庭文化,利用社區和社區內單位的圖書室、影劇院、文化館、俱樂部等各類活動場所,經常組織具有社區特色的文化、體育、科普、教育、娛樂等活動,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反對封建迷信活動,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深入開展社區共建活動。增強社區轄區單位、社區各類組織和社區全體成員的地緣意識、參與意識、公共服務意識,形成“共駐社區、共建社區、共享社區資源”的良好態勢。

5、深入開展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要內容的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把社區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通過組織民眾開展爭做“文明市民”、爭創“五好文明家庭”和“文明樓院”等活動,引導居民熱愛自己的城市、社區,共同建設美好家園,自覺維護城市和社區的良好形象,推動文明社區、文明街道、文明城市的創建工作。

(六)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搞好社區計畫生育工作

1、做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規劃,調整、利用現有衛生資源,實行行業管理。

2、健全計畫生育管理服務體系。

(七)加強社區治安,美化社區環境

1、規範社區警務運作機制,健全專群結合的社區安全防範體系。

2、積極開展安全社區創建活動,提高創建水平。

3、積極開展“美化人居環境,改善生活質量”活動,培養社區成員的環境意識、公德意識,逐步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儲存和無害化處理,廣泛發動民眾治理“髒、亂、差”,不斷改善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

4、加強市容、環境治理。落實社區環境綠化養護管理制度,擴大公共綠地面積,最佳化美化社區環境。

社區建設的核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