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 32

磷32是1935年用鐳鈹中子源照射二硫化碳首次製得的,是元素磷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被廣泛地用於醫學、生物學和工、農業中。

磷 32

正文

元素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符號婥P,簡寫為32P。(見放射性同位素
磷32是1935年用鐳鈹中子源照射二硫化碳首次製得的。磷32是純β-衰變核素,β-射線的最大能量為1.711兆電子伏。半衰期為14.3天。3.7×107貝可的磷32重3.49×10-6毫克。1厘米厚的有機玻璃(吸收β-射線)外加 1厘米厚的鉛 (吸收軔致輻射)的複合防護屏可以禁止3.7×1010貝可的磷32的外照射;僅用1厘米的有機玻璃作防護屏時,操作1.85×109貝可的磷32也是安全的。磷32屬中毒性核素,主要親和骨骼,對人體的有效半減期為14天,在人體中的最大容許積存量為1.1×106貝可。磷32在放射性工作場所空氣中和露天水源中的最大容許濃度分別為2.59和185貝可/升。磷32的化學性質與元素磷相同。
產生磷32的主要核反應有31P(n,γ)32P、32S(n,p)32P等。前一種核反應是以含磷靶材料於反應堆中輻照來實現的,反應產生的磷32混於大量的穩定的磷31中,為有載體的磷32。有載體磷32的製備工藝比較簡單,例如用五氧化二磷(P2O5)製成靶子放入反應堆中輻照之後,取出來用熱水溶解便能製成有載體的磷(正磷酸)。後一種核反應則是以硫黃製成靶子於反應堆中輻照來實現的,反應生成的磷32是無載體的。輻照後,通常採用溶劑萃取色譜法等從輻照過的靶材料中將無載體的磷32分離出來。
磷32廣泛地用於醫學、生物學和工、農業中。無載體磷32是最早用於臨床的放射性核素之一。它的化合物磷酸鈉注射液可用於治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膠體磷酸鉻注射液可用於控制癌性腹水和作某些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用有載體磷32製成的敷貼器可用於治療某些皮膚病如神經性皮炎、毛細血管瘤、慢性濕疹等。在農業上,磷32可用作示蹤原子,研究植物的營養吸收、分布和代謝機理,研究農藥的吸收、轉運、積累、降解、殘留、排除等的規律,為合理施肥、農藥選擇和安全使用提供科學依據。在生物學遺傳工程研究中,高比活度的(γ-32P)腺苷三磷酸和(α-32P)丙二胺四乙酸則是測定核酸分子序列和缺口翻譯非常重要的製劑。
參考書目
 M. Haissinsky and J. P. Adloff, Radiochemical Survey of the Elements, Elsevier, Amsterdam,1965.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