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槌峰

磬槌峰

磬槌峰,位於河北省承德市,這裡的亞高山草甸、白里松林、壩頭石柱等自然景觀具有較高的生態、文化和旅遊等方面的價值。磬槌峰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承德市區,總面積15.9萬畝,規劃四個景區,和聞名中外的避暑山莊外八廟相融。

基本概述

磬槌峰磬槌峰

磬槌峰,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從避暑山莊向東望去,可見東山之巔突兀拔起一根上豐下銳的大捧槌。只見它,孤峰雲舉,擎天拔地,氣勢雄偉,氣貫長虹。它象是上帝的拇指,象是“陽器”,象是羅漢的磬錘,象是巨人的皂靴。古代稱它為“石挺”、“天柱”,康熙皇帝賜名為“磬錘嶺”,當地百姓習慣叫它“棒槌山”。

景色

在承德,“磬槌峰”為陽,而“蛤蟆石”則為陰,這也就是說,相傳的古人對此磬槌峰也就是對男根的膜拜是成立的了,所以,它的另一個名字更形象——棒槌山。這裡的亞高山草甸、白里松林壩頭石柱等自然景觀具有較高的生態、文化和旅遊等方面的價值。

特徵風貌

磬槌峰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承德市區,總面積15.9萬畝,規劃四個景區,和聞名中外的避暑山莊外八廟相融。山莊和寺廟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在公園之中。公園四周群山綿延、青山如黛,層層的山巒如列屏障,武烈河像一條銀色的哈達緊緊依山莊側曲樾於寺廟、峰巒之間,有機地將山莊、寺廟、森林、奇峰聯結起來,溶於蒼穹。絢麗多姿的山莊,金碧輝煌的寺廟,形貌各異的奇峰,窕窈似練的流水,一片片蒼翠的森林交相輝映,互為因借,遠近對景,組成了一幅壯闊無垠的奇麗風景。

古桑

在寸土沒有的大棒槌的腰部還神奇地生長著一株古桑,年年開花結果,年年落下白色的桑椹。由於它的神秘奇特,人們賦予了它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

來歷

相傳,很早以前,承德是一片汪洋大海,老百姓都以捕魚為生。在漁民中有一個勤勞、善良、勇敢的小伙子,父母雙亡孤苦度日。有一天他外出捕魚,捕到了一條紅色金鯉魚。眾人都說如果賣掉,一定會賣個大價錢,能娶個媳婦回來。可這小伙子左瞧瞧右看看,總覺得這魚長的非常好看,賣掉可惜,不忍害它,就把它放回了大海。

一天,這小伙子外出捕魚,遇上了狂風大浪,經過一天的搏鬥,魚沒有捕到,反累得筋疲力盡,好容易回到家,心想要有個人幫助做頓飯吃該多好。這樣想著開了房門,他聞到了飯菜香味,掀開鍋一看,果然鍋里有熱呼呼、香噴噴的飯菜,由於又累又餓,顧不得多想便吃了個飽。以後便天天如此。他覺得奇怪,要看個究竟。這天,他提前回家,悄俏站在窗前偷偷往屋裡觀看,見有一個姑娘正在忙著做飯。小伙子悄悄推門進屋,那姑娘已經躲閃不及,無法脫身,便告訴了他實話。她就是那條被放回大海的鯉魚,是龍王的小女兒。他倆成了親,過起了恩愛日子。

一年以後,這件事被龍王知道了,他哪能容自己的女兒與一個凡夫成婚?便指派他的蝦兵蟹將捉拿小伙子,龍女決心和小伙子一起逃脫災難。他兩同駕一葉小舟破浪向前,蝦兵蟹將緊追不捨。走著走著,猛見浪花翻滾,龍女突然想到那翻滾的浪花下邊是一個巨大的海眼。正因為有這個海眼,海水才不乾枯。我何不回龍宮將定海針偷來,將海眼堵住。於是她便與小伙子一起沉入海底,讓小伙子藏身於珊瑚林中,她偷入龍宮寶庫,盜出了龍宮珍寶—-定海神針。她拉上小伙子一起游出海面,照準海眼將定海針拋了出去,只見金光一閃,不偏不斜正好插在了海眼上,立時海水嘩嘩降落,蝦兵蟹將們見勢不妙落荒而逃。不一會兒海水乾枯,海底的礁林,變成了莽莽群山,那定海神針象一根擎天的巨柱,矗立於群山之巔,變成了依天而立,聳入雲端的棒槌山。

龍女與小伙子就在棒槌山下,過上了男耕女織美滿幸福的生活。

這幸福安定的生活只過了兩年,玉皇大帝又派法師北天王率金、木、水、火、土五位大將,前來捉拿龍女。原來大海乾涸後,海龍王到天庭向玉帝告了龍女,玉帝便派將前來捉拿龍女。龍女被抓,天將們帶著龍女,欲回天宮。當行至棒槌山時,她死死抱住了棒槌山,任憑北天法師等天將怎么拽她,她也不鬆手,北天王無法,回稟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說:“那就就地處置了吧。”北天法師便施展了殘酷無情的法術,將龍女點成一棵桑樹,長在了棒槌峰山腰上,讓她既歸不了天,也回不了大地。小伙子帶著他們的兒子,每天站在棒槌山下呼喚,怎么也呼喚不回龍女,只有噗啦啦掉在他們身上的粒粒白桑椹。據說那是龍女落下的滴滴眼淚。後來,人們就把這棵桑樹叫做“龍女樹”。

參考文獻

http://www.hebei.com.cn/node2/node892/node1283/node1291/userobject1ai145247.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