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扼

磁磁性:物質能吸引鐵、鈷、鎳等金屬的特性。
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
先秦時代我們的先人已經積累了許多這方面的認識,在探尋鐵礦時常會遇到磁鐵礦,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這些發現很早就被記載下來了。《管子》的數篇中最早記載了這些發現:“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銅。”其他古籍如《山海經》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磁石的吸鐵特性很早就被人發現,《呂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鐵,或引之也。”那時的人稱“磁”為“慈”他們把磁石吸引鐵看作慈母對子女的吸引。並認為:“石是鐵的母親,但石有慈和不慈兩種,慈愛的石頭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頭就不能吸引了。”漢以前人們把磁石寫做“慈石”,是慈愛石頭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鐵,那么是否還可以吸引其他金屬呢?我們的先民做了許多嘗試,發現磁石不僅不能吸引金、銀、銅等金屬,也不能吸引磚瓦之類的物品。西漢的時候人們已經認識到磁石只能吸引鐵,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
當把兩塊磁鐵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時,有時候互相吸引,有時候相互排斥。現在人們都知道磁體有兩個極,一個稱N極,一個稱S極。同性極相互排斥,異性極相互吸引。那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對這個現象還是能夠察覺到的。
到了西漢,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這個性質做了兩個棋子般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有時兩個棋子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欒大稱其為“斗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並當場演示。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欒大利用磁石的性質,製作了新奇的玩意矇騙了漢武帝。
地球也是一個大磁體,它的兩個極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體,可以自由轉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這個道理古人不夠明白,但這類現象他們很清楚。
第一個描述了磁偏角的是沈括。他在《夢溪筆談》里描述了他對磁的探究,描述了磁偏角。中國古代的先民們利用磁,先後製成了司南、指南魚、指南針。指南針被套用於航海的典型是鄭和下西洋。指南針通過阿拉伯人傳入歐洲後促進了歐洲航海技術的發展,為新航路的開闢提供了有利的幫助。
靜止的電荷會產生靜電場;靜止的磁偶極子會產生靜磁場。運動的電荷被稱為電流,會產生電場和磁場。
所謂的電磁場是電場與磁場的統稱。在固定(靜)電荷和電偶極化物質的四周會建立電場,當身體靠近電視或電腦熒幕前,會感受到毛髮豎立。就是因為(靜)電場存在;磁場則源於電荷的移動,電流量愈大,磁場愈強。磁場強度的單位是A/m。而我們一般講的磁場其實指的是磁場密度,單位是T/Tesla或G/GAUSS。
一般所稱的「場」指的是空間中的一個區域,進入的物體都會感受到力的作用。例如我們生活在地球的重力場中,也生活在地磁的磁場中,閃電時我們更籠罩在強大的電場中。
◎電場:我們生活中常常會發現電場的存在,例如冬季脫毛衣發生的爆裂聲、接觸門把手的觸電感覺,這些都是因摩擦而產生的靜電現象。在電力的使用中,只要有電壓存在,電線或電器設備周圍就會有電場。電場一般是以千伏/米(KV/M)作單位。例如,閃電時地表約有30KV/M~150KV/M之直流電場強度,輸電線下之60赫電場強度在3KV/M~5KV/M以下。
◎磁場:將磁鐵置於紙板下,灑鐵粉在紙板上,就會發現北極與南極間產生相連的幾圈條紋,這就是磁場。在電力使用中,只要有電流通過,導線的周圍就會產生磁場,磁場的單位是以特斯拉(T)或高斯(G)或毫高斯(mG)表示。
電磁場理論的歷史
人們很早就接觸到電和磁的現象,並知道磁棒有南北兩極。在18世紀,發現電荷有兩種:正電荷和負電荷。不論是電荷還是磁極都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作用力的方向在電荷之間或磁極之間的連線線上,力的大小和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在這兩點上和萬有引力很相似。18世紀末發現電荷能夠流動,這就是電流。但長期沒有發現電和磁之間的聯繫。
19世紀前期,奧斯特發現電流可以使小磁針偏轉。而後安培發現作用力的方向和電流的方向,以及磁針到通過電流的導線的垂直線方向相互垂直。不久之後,法拉第又發現,當磁棒插入導線圈時,導線圈中就產生電流。這些實驗表明,在電和磁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在電和磁之間的聯繫被發現以後,人們認識到電磁力的性質在一些方面同萬有引力相似,另一些方面卻又有差別。為此法拉第引進了力線的概念,認為電流產生圍繞著導線的磁力線,電荷向各個方向產生電力線,並在此基礎上產生了電磁場的概念。
現在人們認識到,電磁場是物質存在的一種特殊形式。電荷在其周圍產生電場,這個電場又以力作用於其他電荷。磁體和電流在其周圍產生磁場,而這個磁場又以力作用於其他磁體和內部有電流的物體。電磁場也具有能量和動量,是傳遞電磁力的媒介,它瀰漫於整個空間。
19世紀下半葉,麥克斯韋總結了巨觀電磁現象的規律,並引進位移電流的概念。這個概念的核心思想是:變化著的電場能產生磁場;變化著的磁場也能產生電場。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一組偏微分方程來表達電磁現象的基本規律。這套方程稱為麥克斯韋方程組,是經典電磁學的基本方程。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其傳播速度等於光速,這一預言後來為赫茲的實驗所證實。於是人們認識到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正確地反映了巨觀電磁現象的規律,肯定了光也是一種電磁波。由於電磁場能夠以力作用於帶電粒子,一個運動中的帶電粒子既受到電場的力,也受到磁場的力,洛倫茲把運動電荷所受到的電磁場的作用力歸結為一個公式,人們就稱這個力為洛倫茨力。描述電磁場基本規律的麥克斯韋方程組和洛倫茨力就構成了經典電動力學的基礎。
電磁場與一般輻射的比較
輻射是能量傳遞的一種方式,輻射依能量的強弱分為三種:
游離輻射:能量最強,可以破壞生物細胞分子,如α、β、γ射線。
非游離輻射(有熱效應):能量弱,不會破壞生物細胞分子,但會產生溫度,如微波、光。
非游離輻射(無熱效應):能量最弱,不會破壞生物細胞分子,也不會產生溫度,如無線電波、電力電磁場。
電磁場會衰減嗎?可以設法隔絕嗎?
電磁場的強度會隨著與發生源的距離加大而急速的降低。電場很容易被金屬的外殼、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物隔絕。電力設備如變壓器、因有金屬外殼,故外面幾乎沒有電場。磁場卻很難隔絕,但如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電流產生的磁場可以互相抵銷。因此,三相輸電的電力線較單相電力線產生的磁場會小得多。本公司輸電線路均為三相線路,其所產生的磁場經相互抵銷後,均已甚低。
家電產品產生的電磁場大小情況
家電器具使用低壓,即110伏特或220伏特電壓,因此電場強度很小。至於磁場大小又與耗電量、廠牌及距離有很大的差異。
下表是英國國家輻射保護局(NRPB)公布之磁場資料:
距離
電器品
3公分
1公尺
電視
25~500(毫高斯)
0.1~1.5(毫高斯)
微波爐
750~2000(毫高斯)
2.5~6(毫高斯)
吹風機
60~2000(毫高斯)
0.1~3(毫高斯)
冰櫃
5~17(毫高斯)
<0.1(毫高斯)
電胡刀
150~15000(毫高斯)
0.1~3(毫高斯)
洗衣機
8~500(毫高斯)
0.1~1.5(毫高斯)
吸塵器
2000~8000(毫高斯)
1.3~20(毫高斯)
檯燈
400~4000(毫高斯)
0.2~2.5(毫高斯)
架空輸電線下的電磁場大小情況
電場大小與電壓及距離有關,磁場大小與電流及距離有關,由於電流大小隨負載而變,並不是一個定值,因此磁場值也是在一個範圍內變動。
目前國外先進國家對磁場之限制標準情況
下表為目前各國在一般情況下,對電力頻率磁場所定之限制標準,其中國際非游離輻射保護協會(IRPA)所定之標準最為嚴格。
先進國家對於50/60赫磁場限制之推薦值
國 家
限制值 (毫高斯)
職業人員
一般民眾
國際輻射保護協會
(IRPA)
全天
5,000
1,000
數小時
50,000
10,000
日 本
連續暴露
50,000
2,000
短時間暴露
100,000
10,000
蘇 聯
8小時
18,000

1小時
75,000

英國國家輻射保護局
(NRPB)
20,000
20,000
美國政府工衛學者聯會
(ACGIH)
10,000

德 國
50,000
50,000
澳 洲
同IRPA
同IRPA
電磁場有害人體嗎?
近年來,科學家一般認為極低頻的電磁場(就是一般電力線及電力設備所產生的電磁場),就能量觀點而言,既不能打斷分子鍵或化學鍵,也不會因微量的熱而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雖然某些流行病學的研究懷疑少部份癌症與電磁場有「統計學上的相關性」(注),但是一些細心且負責的科學家在研究後,指出這些研究在設計及解釋上還有很多問題存在。
國外自1979年開始此方面研究以來,發表之論文、報告超過1000篇,由於病例百分比低,且致癌因素種類多,難以排除其它因素,所得結果,有些顯示有少許關連性,有些又否定了會有關連性。
1989年10月美國勞工部(DOL)要求輻射研究及政策協調委員會(CIRRPC)協助評估過去有關暴露在電磁場影響之報告,CIRRPC委託橡樹嶺附屬大學(ORAU)組成一個包括全美傑出科學家的11人小組,自1991年9月至1992年5月,對最近10餘年約1000篇論文分析整理,評估結論為:從以往已發表的文獻中,沒有可確信的證據支持暴露在家電器具、電力線及顯示屏之極低頻磁場會產生健康危害。
各權威組織對電磁場與健康關係如何評斷?
☆國際非游離輻射保護協會(IRPA):雖有一些流行病學研究認為暴露在50/60赫電磁場與癌症有關連,但無法證實,也有一些認為沒有關連。
☆世界健康組織(WHO):
暴露在極低頻電磁場不會產生生理影響。
☆美國國會技術評核室(OTA):
所有的研究迄今仍是有爭議的,許多實驗發現暴露在電磁場與否對生物並無差異,我們無法證實在危險性存在。
☆美國南加州電力公司(SCE):
南加州電力公司針對1960年至1988年間在該公司服務一年以上之36221名員工做職業流行病學調查,於1993年3月15日發表調查結果,結論為:員工工均暴露在磁場之量較一般民眾高,惟罹患白血病或腦瘤之可能性並無較高,且罹患癌症死亡年齡亦未提早。
☆瑞典國家電力安全局(NESB):
於1994年發表電磁場信息小冊,說明磁場對人體是否有影響尚無法證實,因而沒有足以訂定限制值之參考基準,故短期內不會訂定任何磁場強度之限制值。
相對於電磁場對人體可能造成影響的說詞,目前坊間正流行一些以強度高達550000毫高斯之60赫磁場治療器來治療各種慢性疾病,且聲稱獲醫學臨床證明,至於其長期的影響如何,尚無人做此方面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