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碡

碌碡

碌碡又稱碌軸”,漢族農業生產用具,是一種用以碾壓的畜力農具。總體類似圓柱體,中間略大,兩端略小,宜於繞著一個中心鏇轉。用來軋穀物、碾平場地等。在中國甘肅、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省份的農村大量使用。碌碡是圓柱形的,一端略大,一端略小,宜於繞著一個中心鏇轉。有時也用畜力拉碌碡,這要給牲畜戴上“籠嘴”(竹篾子或者鐵絲編制的半球形器物),蒙住眼睛,以防牲畜吃糧食,也防牲畜偷懶,因為被蒙住眼睛,牲畜就不知身後是否有人拿著鞭子催促著,只是一味地低頭向前走。

讀音

碌碡liù zhou(國語發音),在陝西某些地方方言中 “碌碡”又被稱作lu chi,山東某些地方方言中“碌碡“又被稱作lv zhuai(綠拽陰平)

碌碡 碌碡

製作工藝

不要小看這個笨重的石質農具,它是有通用規格的。

選好花崗岩、石灰岩或片麻岩等石材,經放樣後人工鑿除多餘部分。形成圓形的母胎,然後進行細部加工。

木框是基本的碌碡配套工具。木框是木工根據碌碡的通用規格,做好橫樑(2道)、邊梁(2道)、圓木銷子(2個),在邊樑上鑿長方洞,榫接而成。很少用木製的木框了,基本全部改用鐵制的了,因為在拖拉機等機器後面木製的很容易斷。

一般而言,光有碌碡是不完整的。必須有配套的木框才算完整。在北方農村碌碡隨用隨棄,農民收工的時候,只是把木框帶回家中即可。

碌碡

碌碡liù zhou

又稱“碌軸”(liùzhou) ;石制的圓柱形農具用來軋穀物,平場地基本詞義。農村生產工具的一種,樣子就像一個放倒的鐵桶兩端各挖一個小坑,用明礬作粘合劑,將鐵碗兒粘在上面,成為兩個軸承一樣的東西,然後用木框或者鐵框套上,用騾馬拉著,用來軋地或耕作。碌碡是圓柱形的,一端略大,一端略小,宜於繞著一個中心鏇轉。

拉碌碡還有一種方式,把碌碡把拴上一條繩子,繩子的另一端拴住一條木棍,一人抱住木棍的末端,其他人推著木棍轉,碌碡便繞著一個很大的半徑飛速鏇轉,功率得以提高,可花費的人力也多。這種集體拉碌碡的方式很熱鬧,喜歡這活的人都是年輕好動的小伙子,他們說說笑笑,打打鬧鬧,碌碡卻飛快地鏇轉,他們身上的汗水也不停地揮灑。

有時也用畜力拉碌碡,這要給牲畜戴上“籠嘴”(竹篾子或者鐵絲編制的半球形器物),蒙住眼睛,以防牲畜吃糧食,也防牲畜偷懶,因為被蒙住眼睛,牲畜就不知身後是否有人拿著鞭子催促著,只是一味地低頭向前走。牲畜拉碌碡倒是很輕鬆,可是走得慢吞吞的,功率低下,實在是大材小用。人們擔心和討厭的是牲畜的屎尿弄髒了糧食,因此很少動用畜力拉碌碡。

相關記載

(1)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之六:“治打時稍難,唯伏日用碌碡碾。”系牛莫礙門前路,移系門西碌碡邊。

(2)《金史·赤盞合喜傳》:大兵用炮則不然,破大磑或碌碡為二、三,皆用之。

(3)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吾待君牆外車屋中,棗樹下系一牛,旁有碌碡者是也。

(4)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生寶他媽趴在街門外土場上的碌碡上,放聲大哭。

(5)鴻漸出校長室,靈魂像給蒸汽碌碡滾過,一些氣概也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