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與健康

本書主要闡述了砷的地球化學與環境水平、生物轉運和轉化、砷毒作用表現及其機制、砷暴露與生物學標誌、危險度評價、質量控制及常用分析技術。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砷與健康

本書主要闡述了砷的地球化學與環境水平、生物轉運和轉化、砷毒作用表現及其機制、砷暴露與生物學標誌、危險度評價、質量控制及常用分析技術。特點是充分體現了作者理論研究結合工作實際,較系統、深入地從基礎、臨床及預防和控制角度介紹了我國地方性砷中毒和職業性砷中毒近30年的研究成果,可為我國“十一五”和中長期規劃中的重大疾病——地方性砷中毒的預防與控制提供重要信息。

該書內容較全面、系統、實用,可供廣大從事砷中毒預防和控制工作和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環境保護人員、預防醫學學科的教師和學生參考,對從事砷中毒相關臨床工作的醫學工作者也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張愛華,貴陽醫學院,貴陽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貴州省省管專家。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砷及其化合物的來源及體內代謝

第二節 砷及其化合物的生理及藥理作用

第三節 砷及其化合物的毒性作用

第四節 砷毒作用機制研究進展

第五節 砷對健康危害的預防和控制

第六節 砷與健康研究的成就與展望

第二章 砷的地球化學及環境水平

第一節 砷及砷化合物的物理化學性質

第二節自然環境要素中砷的存在狀態與含量水平

第三節 砷在環境中的遷移、富集與分布

第三章 砷的生物轉運與轉化

第一節無機砷的生物轉運與生物轉化

第二節有機砷化合物的生物轉運和生物轉化

第四章 砷的毒作用機制

第一節 毒作用機制

第二節 阻斷毒性作用

第三節 PBPK模型

第五章 職業性砷中毒

第一節 職業性砷中毒的流行病學

第二節 職業性砷中毒的毒理作用及病理改變

第三節 職業性砷中毒的臨床表現

第四節 職業性砷中毒的診斷

第五節 職業性砷中毒的治療與預防

第六節 職業性急性砷化氫中毒

第七節 非職業性砷中毒

第六章 飲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第一節 飲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病學

第二節 飲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毒理作用研究

第三節 飲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病理改變

第四節 飲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臨床表現

第五節 飲水型地方性砷中毒診斷

第六節 飲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預防和治療

第七章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

第一節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病學研究

第二節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的毒作用機制研究

第三節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的病理改變

第四節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的臨床表現

第五節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第六節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的預防和控制

第七節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第八章 砷暴露與實驗動物和體外系統效應

第一節 實驗動物的砷毒性效應

第二節 體外系統中的砷毒性效應

第九章 砷及其化合物毒性作用的影響因素

第一節 砷及其化合物的理化特性

第二節 環境因素

第三節 機體因素

第十章 砷暴露與生物學標誌

第一節 暴露生物學標誌

第二節 效應生物學標誌

第三節 易感性生物學標誌

第四節 生物學標誌的選擇與驗證

第五節 生物學標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套用展望

第十一章 砷與其他化學物的互動作用

第一節 砷與氟的互動作用

第二節 砷與鎘的互動作用

第三節 砷與硒的互動作用

第四節 砷與其他元素的互動作用

第十二章 砷的人類健康危險度及環境效應評價

第一節 人類健康危險特徵和評價

第二節 環境效應評價

第三節 變異性和不確定性

第十三章 砷及砷化合物的檢測分析

第一節 樣本準備和處理

第二節 常見分析方法

第十四章 砷中毒研究的質量控制

第一節 實驗設計中質量控制

第二節 環境流行病學調查的質量控制

第三節 實驗室的質量控制

第四節 數據管理的質量控制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英漢名詞對照索引

附錄2 砷中毒診斷標準

附錄3 部分砷及砷化合物標準檢測方法(GB、WS)及限值

彩圖 砷與健康有關圖片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