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壺選粹

砂壺選粹

《砂壺選粹》,該書重點展示了紫砂收藏家李明從青年時期以來的紫砂收藏,展示了自明末至近代的優秀紫砂作品。

作者簡介

李明,1964年生於陶都宜興。198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當今知名壺具收藏家許四海先生,受其影響,對紫砂壺有了重新認識,從當初認為紫砂壺就是一種用來泡茶的器皿,到發現“她”原來是一種具有“生命“的藝術品,充滿內涵。是一種文化,更是我國工藝美術中獨特的奇葩。從此與紫砂壺結下了不解之緣。尤其對紫砂老壺(歷史作品)更是情有獨鍾。
1986年開始,踏上尋覓紫砂老壺之路,足跡遍滿大江南北,其中可謂歷盡千辛萬苦,交足了學費。漸漸積累鑑賞經驗。十幾年的探索學習,對研究紫砂歷史作品已具一定的鑑賞能力,並收藏了明、清民國及當代名家作品數十件。
1999年應“台灣中華工藝發展協會”之邀請,與當今紫砂工藝師謝曼倫季益順、劉建平、張慶臣等赴台。和台灣紫砂愛好者交流,期間結識台灣著名收藏家黃正雄先生因有同好,已成好友。
2002受聘香港警察茶藝會,任紫砂顧問。
2002年4月,上海衛視“好運傳家寶,大開眼界”欄目,播放本人之收藏的紫砂珍品。
2003年中央電視台七套,曾來拍攝“天地方圓”紫砂藏品,介紹歷代名作。
2004年無錫電視台拍攝《李明的故事》介紹紫砂藏品及本人收藏的故事。
2004年9月由珠江電影製片廠《中國紫砂》攝製組來《天地方圓》拍攝部分藏品。同年11月無錫電視台《紫砂泰斗顧景舟》攝製組來《天地方圓》拍攝本人收藏的顧大師作品11件。

內容簡介

宜典紫砂,獨步天下,寸柄之壺,其趣無窮,曾傾倒多少文人墨客而讚美之詞聲不絕耳。如今昌明盛世,國人飲茶蔚然成風,茶文化的繁榮彰顯了紫砂壺的獨特風采,成為風雅人士的寄情所在。毫不誇張地說,玩壺者華夏神州大有人在,五湖四海可覓知音。真可謂:壺中日月畏,壺小乾坤大。
作為民間工藝傳統的宜興紫砂,始於北宋,盛於明清,但真正大的發展,是近二十多年的事情。追其根,溯其源,始於北宋也僅見文字言記載,雖說盛於明清,但明清時期的傅世作品也不多見,好作品更是鳳毛麟角,真是“一壺難求,雉求一壺”。玩家偶得一好壺,實乃緣份所至。常兄媒體報導某某紫砂愛好者藏有明、清砂壺上百把,老壺上千把,便懷著崇敬的心情登門拜訪,結果卻使人大跌眼鏡,擇興而歸。也有熱衷於壺者,不遠百里千里,送來成箱成箱的“老壺”讓你過目,翻穿箱底也只能讓人大失所望,真不忍心潑冷水,只能好言慰之,鼓勵其繼續努力,“在哪裡跌倒,從哪裡爬起來”。我既怒制假壺、賣假貨之流不爭,也哀買假貨玩假壺諸君不幸。

目錄

史俊棠
二十餘載緣結紫砂李明
仰望大彬壺 潘持平
聖思姓項還是姓蔣潘持平
看壺說事周剛
時大彬
圓僧帽壺
大彬款小虛扁壺潘持平
虛扁
朱泥平蓋壺
汲直
青邑帶壺
徐友泉
三足爐鼎壺
酒瓮型小壺
陳信卿
睿智壺
宮燈壺
里思氏款松鼠葡萄水丞潘持平
松鼠葡萄杯
磉扁壺
四方壺
坦然壺
吉祥如意酒壺
小漠方壺
龍嘴瓣燈壺
朱泥豐收酒壺
四方祥獅壺
六方祥獅壺
陳鳴遠
憊躍龍門壺
朱泥梨形壺
高凰亮節壺
百吉美人肩壺
側角漠方壺
長四方圓足壺
御裂描金虛扁壺
描金六角蓮子壺
黠彩宮烴壺
藤把黠彩提梁壺
楊彭年
矮井欄壺
卻月壺
竹紐秦榷壺
印版方礎壺
石銚提梁壺
石瓢壺
子冶石瓢壺
竹段壺
葫蘆壺
凰卷葵壺
柬坡提梁壺
黑蓮子壺
折肩扁壺
梨形線瓢壺
井欄壺
八卦捆竹壺
扁形壺
蓮子壺
邵大亨
合歡線圓壺
捆竹提梁壺
大口扁腹壺
圓竹段壺
橫把茶器
扁蓮壺
乳鼎壺
黃玉麟
鼓腹壺
小提梁壺
碗桃參湯壺
魚化龍壺
觚稜壺
樹癭壺
箬笠壺
椰子壺
雙嘴井欄壺
瓜瓢參湯壺
刻梅花參湯壺
柱礎壺
邵友庭
缽盂提梁壺
程壽珍
小柿圓提梁壺
刻字小掇球壺
小掇球壺
漢扁壺
仿鼓壺
荷葉壺
俞國良
龍鳳壺
蓮子壺
傳爐壺
樹癭壺
陳光明
石瓢壺
雙餞竹鼓壺
馮桂林
合桃壺
大桃樁壺
大傳爐壺
葵仿鼓壺
龍吟壺
朱泥傳爐壺
磚方壺
四季如意壺
六方掇球壺
朱泥小品系列
朱泥小品系列介紹
朱泥梨形壺
朱泥梨形壺
朱泥梨形水平壺
朱泥標準壺
朱泥水平壺
梨形小水平壺
朱泥秋水壺
朱泥三足水平壺
朱泥蓮子壺
裴石民
柿花壺
松段套壺
牛蓋蓮子介紹 周剛
牛蓋蓮子壺
吳雲根
雲福壺
大竹報春壺
小魚化龍壺
松鼠葡萄壺
朱可心
雲龍壺
竹節壺
王寅春
圓珠水平壺
合歡扁燈壺
漢君壺
鋪砂石瓢壺
梅花周盤壺
碗亭壺
高四方壺
顧景舟
合歡壺
四方隱竹
仿鼓壺
仿鼓如意壺
井欄壺
三足乳釘壺
子冶石瓢
華穎壺
荷花酒具套壺
凝望老壺俞曉蔚
跋潘持平
紀元表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