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鎮[重慶市江津區]

石門鎮[重慶市江津區]

江津市轄鎮。1950年前後為石門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3年建鎮。位於市境西部,長江北岸,距市府30.2公里。面積65.5平方公里,人口4.5萬。成渝鐵路、石(門)永(安)公路過境。轄涼亭、白坪、銀石、中合、安勝、長堰、金石、金龍、花園、埂上、玉林、石砌、石溝、桐坪、半坪、柴林、李家、文灘、河口、三利、官道、羊石、壽增、羅*R、土地、小林26個村委會和石門街道1個居委會。企業有建築、建材、運輸等行業。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等。長江邊第一大佛石門大佛寺摩岩造像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重慶市江津區石門鎮位於江津西北長江之濱,幅員面積99.5平方公里,總人口4.7萬人。石門山川形勝,物產豐鐃,人傑地靈,是津北片區重要的物流集散地、生態綠色花椒之鄉、佛文化聖地,享有“大佛之鄉”的美譽。

區位優勢

重慶市江津區石門鎮重慶市江津區石門鎮
石門座落江津西北部,南臨長江黃金水道,東距江津之城區51公里,北距永川城區42公里,長江黃金水道、吳朱二級路、成渝鐵路貫穿全鎮,構築起“一縱兩橫”便捷、高效的水陸交通網路。年吞吐量達80萬噸長江上游深水港——江津港石門作業區一期工程竣工投入營運,石門至灘盤沿江公路已動工建設,港區專用鐵路、進港公路和雙向鐵路橋涵改造等項目正在申報之中,“十二五”規劃的重點項目重慶三環調整路和石門長江大橋過境石門。

基本設施

鎮內有日產淨水5000噸的自來水廠、30千伏變電站和3口日產3萬方的天燃氣井,確保了民用、工業用電、用水、用氣需求。電信、農行、郵政、移動等單位在石門設有分支機構,金融、通訊實現全覆蓋。教育衛生事業發展良好,擁有一級甲等醫院1家,江津區示範國小1所,江津五中正在申報重慶市重點農村中學。

旅遊礦產資源

重慶市江津區石門鎮重慶市江津區石門鎮
境內有貯量豐富的石灰石、石英沙、煤、天燃氣和長江沙石等礦產資源。石門旅遊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厚重,境內座落了始建於明代的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里長江第一大佛”——石門大佛,重慶市級風景名勝區——石筍山森林公園,川東地下黨革命遺址等豐富的旅遊資源,在江津及至渝西地區旅遊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農業

石門鎮積極推進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投資農業,大力發展業主制農業。建成了1萬畝綠色生態花椒基地,3500畝優質晚熟柑橘園區,1萬畝優質桑園,5000畝優質糧油基地,2000畝優質魚基地,2000畝優質黃豆基地。農業標準化生產,企業仳營,曾受到國家農業部,國內外農業專家好評。

工業經濟

石門鎮立足獨特的區位、交通、資源優勢,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工業經濟發展勢頭迅猛。通過招商引資,先後引進了重慶豆製品研究所、重慶兆特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重慶興祥港埠公司、重慶黃記實業有限公司、重慶江津壬子燃油有限公司、重慶江津安瑞房地產開發公司、重慶江津筍山娃娃魚開發有限公司、重慶江津中祥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業,目前,全鎮非公經濟企業達40餘家。2.5平方公里的中小企業基地建設正在申報中。

城鎮建設

成功引進重慶德高建築集團公司和重慶博達建築集團公司,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的要求,投資4000萬元啟動政府辦公樓建設和白坪農民新村D1、D2區建設,場鎮開發面積達5萬平方米,隨著沿江舊城改造、白坪農民新村開發、民心大道建設、民眾休閒文化廣場建設等項目的整體推進,一座現代化港口宜居城鎮在長江之濱悄然崛起。

招商引資

長江堤防工程建設,以重慶興祥港埠公司為中心的商貿物流企業,以重慶江津石門水泥有限公司為重點的建築建材業,以重慶照華豆製品研究所為依託的農副產呂加工業等入駐,城鎮新城舊城改造,大佛寺保護與開發,石筍山保護與開發。

發展趨勢

石門人民有信心在江津區委區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江津總體部署,倚四通八達的交通優勢,明顯的區位優勢,獨特的資源優勢,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以誠招商理念,實現新入駐企業“引得進,落得下,留得住,快發展”的良好的投融資環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石門經濟社會發展將實現新跨越。

榮譽

曾獲得全國體育先進鎮、重慶農業標準化示範鎮,江津綜合實力“十強鎮”、科技示範鎮等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