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勘探文選第三集

1951年畢業於南京礦專,分配到中央燃料工業部西北石油管理局,從事大西北的石油勘探工作,歷任地質隊長、綜合研究隊長。 1958年6月調任石油部松遼石油勘探局主任地質師,1960~1968年任大慶油田地質指揮所副指揮、研究院副總地質師。 1995年以後由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專著有《中國陸相盆地油氣勘探實踐》、《石油勘探文選》、《中國陸相大油田》(主編)、《石油及天然氣儲量管理》等。

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本書共收集了作者在1995~1998年期間撰寫的論文18篇,主要反映了作者對我國的石油地質規律、油
氣資源評價、油氣勘探開發戰略、含油氣盆地遠景評價、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獨到見解。本書可供油氣勘探開
發研究者及決策者參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文昭,男,1931年生於浙江省黃巖縣。1951年畢業於南京礦專,分配到中央燃料工業部
西北石油管理局,從事大西北的石油勘探工作,歷任地質隊長、綜合研究隊長。1958年6月調
任石油部松遼石油勘探局主任地質師,1960~1968年任大慶油田地質指揮所副指揮、研究院副
總地質師。1969年調遼河油田,任總地質師、研究院副院長等職。1978~1996年調任石油工業
部勘探司副總地質師、副司長,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勘探局副局長、總地質師,中國石油天
然氣總公司諮詢中心勘探部副主任,中國石油學會理事,中國地質學會礦產勘查委員會副主任,
浙江大學、西安石油學院兼職教授。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張文昭參加工作以來,長期從事陝甘寧、松遼和渤海灣等盆地的勘探工作,經歷了大慶油
田發現的全過程和遼河油田勘探的創業工作。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等獎(大慶油田發現過
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渤海灣複式油氣聚集區(帶)勘探理
論及實踐),199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石油、天然氣儲量規範)。著有《中國陸相盆地油
田形成規律》、《中國陸相盆地油藏類型及其複式油氣聚集區(帶)》、《中國油氣勘探程式與管理》
等論文百餘篇,發表在國內外地質雜誌上。1995年以後由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專著有《中
國陸相盆地油氣勘探實踐》、《石油勘探文選》、《中國陸相大油田》(主編)、《石油及天然氣儲量
管理》等。改革開放以來,曾考察訪問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荷蘭、蘇聯、日本、泰國
等。1978年參加在泰國召開的東南亞第三屆地質礦產資源會議,1984年參加在蘇聯莫斯科召開
的第二十七屆國際地質大會,1989年參加美國石油地質家協會第74屆年會,分別在會上宣讀了
論文,並考察了西歐北海,蘇聯西西伯利亞、巴庫,美國墨西哥灣,義大利亞得里亞海等大油
氣區和泰國呵叻盆地。1988年被選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技術、管理專家,享受
政府特殊津貼。

作品目錄

目錄
當代中國油氣勘探的重大突破(代序)
青藏高原石油地質特徵與油氣勘探的若干意見
我國西部大油氣田勘探方向與目標區選擇
新疆幾個重點油田探明儲量調研
“陝甘寧盆地新紅油田探明儲量報告”評審意見
“九五”期間遼河油田勘探方向與目標區選擇
中國陸相大油田的形成與分布
蘇北坳陷油氣勘探形勢與石油地質特徵
松遼盆地油氣勘探成就與潛力分析
渤海灣盆地油氣潛力與勘探方向
我國90年代油氣勘探形勢分析與“九五”勘探建議
21世紀油氣發展戰略的思考
陝甘寧盆地大油氣田的發現對勘探家的教育與啟示
“秦皇島32-6油田油氣探明儲量報告”評審意見
貫徹油氣並舉方針,大力發展我國天然氣工業
1997年我國油氣勘探形勢與跨世紀後備接替區選擇
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勘探的重大突破――馬嶺、安塞大油田與中部大氣
田發現的回顧
中國石油勘探戰略東移的重大突破――回憶大慶油田、遼河油田的發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