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桂

石山桂

石山桂(學名:Osmathus fragrans’ Shishangui’)葉片呈墨綠色,多為橢圓形至倒卵形,全緣。分布於中國廣西等地。

基本信息

石山桂,木犀科木犀屬灌木。
石山桂石山桂

學名

Osmathus fragrans’ Shishangui’

科屬

木犀科 木犀屬

樹冠扁球形,枝葉茂盛,有濃蔭。樹皮灰色,皮孔扁圓,中等大小,分布較密。葉片小,厚革質;葉面平整,墨綠色,有光澤;葉背灰綠色,無光澤,反差明顯;葉片橢圓形至倒卵形,葉長5~9cm,寬2.5~4cm;側脈6~8對,網脈兩面不明顯;葉全緣,先端圓鈍或短尖;基部楔形,葉柄平均長0.8cm。花梗長,花冠荷花型,內扣、半閉合;雄蕊發達,2~3枚;花色乳黃至乳白,有甜香葉,部分植株能結籽。

石山桂石山桂

其他相關新聞

彌補了缺漏 桂林首次發現大面積野生石山桂
2004年12月14日

據專家稱,這一發現,不僅彌補了《中國植物志》中沒有把桂林列入石山桂原產地的缺漏,也為研究石山桂這種桂林特色植物提供有了力的實物資料。

12月11日,桂林市園林局工作人員在靈川縣海洋鄉首次發現了大面積的野生石山桂,野生石山桂的數量有300多株。這一發現,不僅彌補了《中國植物志》中沒有把桂林列入石山桂原產地的缺漏,也為研究石山桂這種桂林特色植物提供了有力的實物資料。

這次大面積野生石山桂的發現地點位於靈川縣海洋鄉的一座石灰岩山上,從山腰到山頂,現場發現的石山桂花朵呈鍾狀下垂,顏色大多為白色,少量為淺黃色,厚革質的葉片,長4-5厘米,寬2-3厘米,均生長在石崖峭壁上,儘管現在已時至冬季,但是由於生長的小環境良好,這片大面積的石山桂依舊是花滿枝頭,清香四溢。

根據現場勘察,桂花專家、黑山植物園高級工程師黃瑩認為,這片大面積的野生石山桂林沒有受到人為的破壞,生長環境和生長發育情況良好,並且石山桂的樹木年齡層次豐富,除了有樹齡幾十年,直徑10多公分的大石山桂外,還有一些高1米左右的小石山桂,她還驚喜地在一石縫裡發現了一棵高約40厘米的石山桂苗,這充分證明了這片野生石山桂有結籽的現象,可以進行自然更新,繁殖後代。黃瑩介紹說:“這是野生植物群落的明顯特徵。如果這片石山桂是人工種植的話,樹木的年齡層次就應該比較整齊,並且,這些石山桂都是生長在懸崖峭壁上和石縫裡,人工種植的可能性非常小。”

園林工作人員在現場還對這片野生石山桂進行了兩個10米乘10米的樣方調查。調查顯示,每個樣方中有12-13株野生石山桂分布,周圍還伴生有小果化香、青崗櫟、榆樹等眾多的石山特有植物,地被植物分布均勻。根據石山面積推算,在石山上應該有300-500株野生石山桂存在。

市園林局總工程師何州介紹,從當天的發現情況來看,這是桂林市首次找到大面積的野生石山桂。石山桂與桂花同屬於木犀科木犀屬植物,可以說是桂花的近親兄弟,雖然兩者有很多的相似地方,但他們又是互相獨立的品種。在桂林,園林苗圃中現有人工栽培的石山桂,但遺憾的是,近30年來,園林工作者只能從有關資料中查閱到野生石山桂的記錄,卻一直沒有發現野生石山桂的實物。因此,在國內最權威的園林植物書籍《中國植物志》中有關石山桂的條目里,沒有把桂林列為石山桂的原產地,只是這樣敘述:“石山桂花在廣東有野生種,在廣西有栽培種”。

這一次成片野生石山桂的發現,不但證明了石山桂是桂林石山上原生樹種,是桂林特色植物,還彌補了《中國植物志》的缺漏。

目前,園林專家已經對這片野生石山桂進行了採樣,並帶回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明年到野生石山桂結籽時期,還要採集它的種籽,為優化石山桂的品質尋找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