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水庫

諸暨石壁水庫壩址位於浙江省諸暨市浦陽江支流開化江上游的石壁村,集雨面積108.8平方公里,占開化江流域面積的17.5%,總庫容1100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3931萬立方米,防洪庫容7530萬立方米,屬大(二)型水庫。工程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

諸暨石壁水庫

諸暨石壁水庫壩址位於浙江省諸暨市浦陽江支流開化江上游的石壁村,集雨面積108.8平方公里,占開化江流域面積的17.5%,總庫容1100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3931萬立方米,防洪庫容7530萬立方米,屬大(二)型水庫。工程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
水庫始建於1958年9月,1960年3月9日堵口,1962年4月蓄水,1964年8月大壩竣工。大壩高38米,庫容0.72億立方米。1978年開始保壩工程施工,1987年底大壩加高完成,壩高至45.5米。共完成土石方157.52萬立方米,乾砌和漿砌石5.31萬立方米,混凝土、鋼筋混凝土1.53萬立方米,總投工359萬工日,國家投資883萬元,受益自籌79萬元。庫區淹沒耕地2100畝,移民948戶,3800人,拆遷房屋1900間。?
樞紐工程:大壩為粘土心牆沙殼壩,壩高45.5米,頂長255米。輸水隧洞長271米,最大泄流量48立方米每秒。泄洪洞長345米,最大泄流量284立方米每秒。大壩左端的非常溢洪道寬15米,最大溢洪流量480立方米每秒。電站裝機1460千瓦。
水庫防洪保護土地面積20萬畝,灌溉面積10萬畝。

興寧縣石壁水庫

石壁水庫(Shíbì Shuǐkù)在興寧縣中部,石馬河下游。以村為名,村內石山多,香爐寨(山名)坡陡如壁,故名。1958年建成。集水面積102平方公里,最大庫容1235萬立方米。

文昌市石壁水庫

位於該市石壁河上游的蓬萊鎮境內。1972年1月動工建設,當年秋季基本建成。大壩為均質土壩,主壩頂長590米,上游坡為乾砌塊石護坡,下游坡設稜柱體反濾層,1972年20號強颱風襲擊,大壩乾砌石護坡嚴重破壞,崩塌護坡面積2700平方米,衝掉大壩土方1200立方米,崩塌嚴重壩段壩頂僅存寬0.5米。當時溢洪道閘門起閉設備尚未安裝,水位急升,採取臨時安裝絞車起吊閘門,及時排水,保住大壩安全。1973年修復時,乾砌護坡加水泥漿勾縫。1991年在原護坡基礎上加澆10厘米厚的混凝土面護。
溢洪道在壩的左端,為有閘控制挑流消能,設4孔3×4米的鋼平板閘門。
輸水涵管為鋼筋混凝土內徑1.2米圓管。由於沒有地質鑽探,情況不明,其基礎上半部置於軟基上,當涵管建成回填土高5~6米時,產生不勻沉陷,出現3處橫向裂縫,當時進行加固基礎處理並建鋼筋混凝土套環,1974年進行套鋼管處理。建壩後電站裝機100千瓦×2。總乾渠全長21.5公里,能補水串通赤紙,深田等20宗山塘水庫。
設計灌溉面積1066公頃,1975年開始效益。現有乾渠21公里(防滲8公里),支渠22公里(防滲12公里)。渠堤通車裡程14公里。現有灌溉面積400公頃。

泉州石壁水庫

石壁水庫位於南安大盈溪中游,壩址在水頭鎮呈美村石壁頭,集雨面積79.6平方公里。壩高48.59米,壩頂高程66.50米。總庫容6147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4806萬立方米、防洪庫容1287萬立方米、死庫容54萬立方米。
工程於1954年4月由福建省水利局負責勘測設計,1955年12月由晉江專員公署組織指揮部進行施工。1957年8月大壩填築完成。1958年4月,完成輸水涵洞和溢洪道工程。
1978年1月,增建壩後電站,改無壓輸水隧洞為鋼筋混凝土壓力洞,設計水頭24.5米,裝機1000千瓦,設計年平均發電量208萬千瓦時,1984年4月完工發電。1986年3月進行保壩加固,1987年3月竣工。保壩加固後,增加庫容530萬立方米,可增加保灌面積1萬畝,年增加發電量30萬千瓦時。
壩區工程先後共完成土石方260.8萬立方米,投工606.6萬工日,總投資1069.91萬元。其中基建投資1021.91萬元、加固投資48萬元。

樞紐建築

主壩 為粘土心牆土石混合壩,初建於1955年,壩高41.2米,壩頂長261.5米、寬8米,總庫容3560萬立方米。建成後,經實際運用,水庫庫容偏小,防洪標準偏低,於1965年10月進行擴建,1967年3月完工。標準按“五十年一遇”洪水設計,“五百年一遇”洪水校核,壩高48.19米,壩頂長310.7米,總庫容增至5801萬立方米,溢洪道水深由4.5米升至5.5米。
輸水隧洞 為無壓圓型斷面。初建時洞徑2.6米,長219米。進水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塔高30米。1965年擴建,進水塔加高到38米。為增建壩後電站,1978年1月改建為壓力隧洞,襯砌後內徑2米。
溢洪道 位於大壩右端,原為寬頂堰6孔6×5米木質弧形閘門,設計泄洪流量500立方米/秒,校核泄洪流量670立方米/秒。1965年擴建後,改為實用曲線堰6孔6×5.5米鋼絲網水泥弧形閘門,設計下泄流量840立方米/秒,校核下泄流量1230立方米/秒。1986年加固後,泄洪流量加大到1654立方米/秒。

渠系工程

渠道分左(北)右(南)兩條幹渠,共長122公里。左乾渠長87公里,設計流量8.5立方米/秒,灌溉面積9.66萬畝,其中南安官橋、水頭1.1萬畝,晉江磁灶、內坑、安海、東石、永和、英林、金井8.56萬畝。右乾渠長35公里,設計流量3.5立方米/秒,灌溉南安水頭、石井5.34萬畝。主要建築物總長3172米,有跨越溢洪道及後園、朴山、風吹鼓、溪南、蘇內和張堂7座渡槽,新營、嶺亭和後山3座暗涵。支渠有文斗、南橋、西林、肖厝、潘壟、風吹鼓、仁福、虎井、農場、章門、郭前和左分渠共12條,總長43.7公里。

管理和效益

1957年5月,成立石壁水庫管理處。7月,相繼成立南安、晉江兩縣渠道管理站。設計灌溉面積15萬畝,其中晉江縣8.56萬畝、南安縣6.44萬畝。1983年核定灌溉面積12萬畝,1990年實際灌溉面積10.72萬畝,其中自流灌溉9.05萬畝、提水灌溉1.67萬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