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圈

石圈

在沿甘比亞河350公里長、100公里寬的地帶集中了1000多座紀念碑,分成四個巨型石圈組。

地理位置

石圈石圈

石圈(甘比亞和塞內加爾)在沿甘比亞河350公里長、100公里寬的地帶集中了1000多座紀念碑,分成四個巨型石圈組。這四個石圈組包括 Sine Ngayène, Wanar, Wassu and Kerbatch,涵蓋93個石圈和無數古墳墓冢,其中一些已挖掘之實質物件,證明這些遺址屬於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十六世紀。

現實意義

紅土立柱與周圍的墓冢展現了1500多年前盛大而神聖的景象。它反映了一個繁榮、組織完備、持久的社會。這些石頭是用鐵制工具採得,並被巧妙地雕琢成大約重七噸、平均兩米高、幾乎完全一樣的圓柱或多邊形立柱。每一個石圈直徑四到六米,有八到十四根立柱。所有立柱均矗立在墓冢附近。這一傑出遺址代表了該地區更大範圍的巨石帶,不論是規模、一致性,還是複雜度在全世界都是無與倫比的。雕琢細緻的獨立石柱體現了精細、巧妙的雕刻技術,增強了整個石圈的宏偉氣勢。

具體描述

石圈石圈

巨大的石圈可以追溯到大約公元前2500-前2200年,這一時期介於巨石陣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建造階段之間。直徑約348米,是英國最大的石圈。這座遺蹟原來還有一個由98塊3-6米長的直立巨石組成的外環,這些石頭大多重達20噸。人們根據大小和形狀挑選出這些石頭,但卻不像巨石陣那樣對這些石頭的形狀進行修正。龐大的土堤和壕溝所組成的巨環環繞著這些石頭。石圈中南北兩側還有兩個較小的石圈。

歷史沿革

這些石圈在羅馬時代被基本完好的保存下來,後來撒克遜人開始在圈內定居。中世紀,教庭擁有了強大的勢力,但他們擔心異教徒的勢力會更為強大,於世蓄意掩埋了許多巨石。後來隨著小鎮的擴建,又有很多巨石被用來充當建築材料。
1934年在亞歷山大基勒的督導下,掩埋的局勢被重新豎立起來,已經遺失的石頭則在原來的位置做上了標記。富有的基勒最後將埃夫伯里買了下來,以便於重建這座被當做“英國考古學上的奇恥大辱”的遺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