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像生

石像生

石像生是帝王陵墓前安設的石人、石獸統稱石像生,又稱“翁仲”。是皇權儀衛的縮影。在明代,凡是舉行大典的時候,除文武百官及軍事儀仗排列兩側,還將人工馴養的獅子、大象等動物裝在籠里,放在御道兩旁,以壯皇威。皇帝死後,需要相同的排場,所以就在陵前設定了石像生。這種做法開始於秦漢時期,此後歷代帝王、重臣沿用不衰,只是數量和取象不盡相同。

基本簡介

石像生是帝王陵墓前安設的石人、石獸統稱石像生,又稱"翁仲"。

石像生的作用,主要是顯示墓主的身份等級地位,也有驅邪、鎮墓的含義。

石像生石像生

雍正七年(1730)十二月,雍正帝曾在諭旨中明確表示,不建石像生.而乾隆登基以後,出於禮制和孝道的考慮為泰陵建置石像生。

專家點評

石像生石像生

天津大學建築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其享先生,是國內外知名的“風水”專家。我們看一下他是怎樣看這個問題的:“作為泰陵建築總體布局的序列起點,大紅門南對元寶山,元寶山東西兩翼,又有東、西華蓋山的聳峙,成為陵前氣勢雄偉的天然屏障和對景,而大紅門兩翼,則東有九龍山、西有九鳳山迤邐延展,大紅門正扼於兩山天然豁口中間,前後地勢在斂聚中又呈宏廓,南易水更分岔在這山口,南北匯流,因天然水勢,大紅門前築五孔白石拱橋,後修石水橋, 再於門前疏密得宜構築了 東 、西、南三座五間六柱十一樓石牌坊,更增強了這陵區入口的空間界面。天工人巧的完美結合,顯示出非同凡響的氣概。這種精心布局,如果苟且迎合皇帝旨意,展拓向外,則必成敗筆”。

泰陵石像生的設定,雖未構成敗筆,卻也形成蛇足。

介紹

石像生石像生

石像生在十三陵大碑樓至龍鳳門(欞星門)的神

路兩側。有石獸24座(獅、獬豸、駱駝、象、麒麟、馬各4,均2臥2立),石人12座(武臣、文臣、勛臣各4)。均用整塊巨石雕成,體態高大,造型生動,雕刻精細,為國內少見的大型石雕群。

作用

石像生也是皇權儀衛的縮影。明時,凡是舉行大典的時候,除文武百官及軍事儀仗排列兩側,還將人工馴養的獅子、大象等動物裝在籠里,放在御道兩旁,以壯皇威。皇帝死後,需要相同的排場,所以就在陵前設定了石像生。

泰陵因風水地形關係,原設計中沒有設立石像生一項。後來因為與典制不合,採取了向南展拓大紅門和北向移建龍鳳門等措施,才在大碑樓與龍鳳門之間安設了石像生,分列神道兩旁。它們是石獅、石象、石馬、石雕文臣與武將各一對。

石像生作為陵寢建築這一大規模的紀念性建築組群的一部分。其配置 並無定製。修建泰陵時,因為風水的原因而未設定。直到乾隆十三年 (1748),乾隆皇帝為了表示孝心,不顧大臣的反對,強行建置了五對石像 生其間引起了他與臣工牴牾的波折。

石像生著名旅遊景點

神路 長陵 定陵 定陵地下宮殿 欞星門 裬恩殿 明皇蠟像宮 神道分館 石牌坊 石像生 永陵 昭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