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混子

知識混子

知識混子,是指心思沒在學術上,所做的工作是想方設法遊說官方採用他們的主張,或為集體利益集團說話,順便從中分一杯羹的一群人。

概述

知識混子,為集體利益集團說話,順便從中分一杯羹的一群人。“知識混子”每年東拉西扯拼湊些“學術垃圾”來應對職稱考核和科研成果考查,然後水到渠成一級級地熬得教授的頭銜和待遇,靠著餓不死也富不到哪兒去的薪水和稿費、外聘講課費過生活。

詞語來源

修車博士董冰 修車博士董冰

2007年辭職去修電動車的清華大學博士董冰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提出了一個值得玩味的概念:“知識混子”。這位博士生說,“我就是個知識混子,心思就沒在學術上。我也不騙別人,我也搞不出太多學術的東西來,但按照中國的學術體系,到了一定年頭,按資歷我也可當上教授。”

董博士到底是學理論出身,概念提出得既準確又適時,不知當下眾多“學者”看了這段話之後做何感想,會否將自己和“知識混子”這個概念聯繫起來。其實現在各大學和研究機構里的“知識混子”不少,他們並沒有虔誠的向學之心和傳道授業解惑的人生理想以及相關能力,只是出於生活軌跡的慣性,不得不原地轉圈,每年東拉西扯拼湊些“學術垃圾”來應對職稱考核和科研成果考查,然後水到渠成一級級地熬得教授的頭銜和待遇,靠著餓不死也富不到哪兒去的薪水和稿費、外聘講課費過生活。能立起個項目拿到一筆科研經費,已經是大喜過望,但那也要靠人際關係的長期苦心經營,多半人達不到這種境界。網上流行曬工資,那些對於薪水和現狀大發牢騷的人,除去累得半死的小白領以外,相當比例是留在大學裡的年輕人,看不到前途,也不知道如何或者是不想努力改變現狀。

真正的知識分子,能夠通過知識的積累和創造來改變命運,並且懂得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方法享受知識,享受人生。這些人,不管是有錢的沒錢的,有名的沒名的,心在,所以狀態在,所以不痛苦,所以自得其樂。

並不是任何人都能體會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真諦。知識混子們,心不在書,狀態自然不在,所以迷惘,所以抱怨。董博士的出走,應該帶給諸多知識混子們一些震動。當然,並不是人人都要走出象牙塔去修電動車、去賣肉、去修腳或者去當陪聊才能開創人生新天地。混得心安理得的人,完全有理由留在校園給知識精英們當分母。但是至少,混得不如意的人,可以考慮讓自己的創造力和多餘精力得到合理釋放。

種類劃分

認為知識分子有四類人。

第一類是真正的知識分子,搞原創型學術研究,不會超過1% ,這類人是真正的精英,學術脊樑,國家要靠他們。

第二類人是知識販子,約為20%—30%,他們把別國別的學科的東西拿來,沒有原創性,但販的東西是好東西,也很重要。

第三類人是知識混子,掛著學術名義,在學術圈裡混,都張羅著在外面賺錢。

最後一種人是學術騙子,剽竊論文,這種人應該剔除知識分子隊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