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車菊之歌

我是快樂的矢車菊, 我是原野上的小花, 我愛大氣和天空,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矢車菊之歌》【創作年代】十九世紀【作者姓名】伐佐夫【文學體裁】詩歌【作品出處】《田野和森林》

作品原文

我是原野上的小花,名叫藍色矢車菊,我愛大氣和天空,我點綴著美麗的大地。我像青天一樣湛藍,別看我身材瘦小,我也用自己的關貌打扮著原野、田壠和山腰。我是快樂的矢車菊,身上不長刺人的芒棘,我像孩子一樣可愛,我天真淳樸,快樂無比。上帝親自把我種下,給我澆水,讓我發芽,我生活在自由之中,我在空曠的地方開花。我是原野上的小花,名叫藍色矢車菊,我愛大氣和天空,我點綴著美麗的大地。一八八二年於希薩爾(楊燕傑譯)[1]

作品鑑賞 

 詩人伐佐夫對矢車菊進行禮讚,他著重表現矢車菊平凡的美麗。全詩共五節,每一節都是隔句押韻,音韻流暢,朗朗上口。前四節多方面描述矢車菊的平凡的美麗、天真與純樸、自由的快樂。最後一節是第一節的重唱,給人一唱三嘆之感,回味不絕。詩人直抒胸臆,以矢車菊的口吻輕聲訴說,訴說自己的湛藍的色澤,訴說自己生長的開闊環境——原野,訴說自己對大氣與天空、大地的愛戀。矢車菊很有自知之明,她知道自己的渺小,但她熱愛自己生長的天地,樂於點綴養育自己的大地。矢車菊享受著自己平凡的美麗,但絕不是孤芳自賞,因為她有許許多多的同伴像她一樣開心地生活在周圍。矢車菊喜愛自己與天空一樣的顏色,對自己瘦小的身材並不自卑。她相信自己的美貌可以打扮原野、田壠和山腰,她不刻意選擇自己生長的地方,只要能點綴天地、能使天地之間變得美麗,她願意奉獻出自己的美貌。矢車菊還很快樂,她很招人喜愛,因為她不長刺人的芒棘。她以為自己就像孩子一樣,童心未泯,天真純樸,無憂無慮地生活。矢車菊有自己的生存哲學,她認為自己是上帝親手創造的,並且給她澆水、讓她發芽。所以,她與芸芸眾生是平等的,理應享用上帝賜予人世的自由自在。而她自己的選擇是在空曠的地方開出美麗的花,裝點這個世界。詩人用四節書寫了矢車菊多方面的性格特點,但他當然不僅僅是在寫矢車菊,而是以花喻人,矢車菊象徵著一種人,象徵著一種精神,象徵著一種人生觀,也象徵著一種處世態度或方式。其實,茫茫人海,芸芸眾生,儘管不少人都渴望能夠出人頭地、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但結果是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凡人,尤其是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所以,甘於平凡就是一種生存的智慧了。根據自己的資質、能力,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地方,這是最好不過的了。只要選擇對了自己生存的環境,依然可以自由地綻放美麗,點綴這個養育我們的世界。但這並不等於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平凡絕非平庸!矢車菊是堅強的,她不斷地綻放自己的美麗。行文至此,不禁令人想起多年之前曾經傳唱大江南北的那首名為《小草》的歌曲,小草甘於平凡、樂觀自信的精神與矢車菊何其相似!差別在於小草的並不寂寞、也不煩惱,因為有遍及天涯海角的夥伴,有吹綠自己的春風、照耀自己的陽光、哺育自己的河流山川、擁抱自己的大地母親。而矢車菊在這些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她堅信自己平凡的美麗,所以她深情地愛著大地。一滴水依然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朵無名小花依然可以點綴春天的美麗,一顆普普通通的螺絲釘依然可以帶動機器的轟鳴運轉。所以,儘管世間繁華萬千,但你依然可以發現:平凡其實也有它獨特的美麗

作者簡介

伊凡·伐佐夫(1850-1921)保加利亞最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和詩人。1872年發表第一首成名詩篇《松樹》。著有傑作長篇小說《軛下》(1894)。他的作品題材廣泛,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充滿激情。他認為“真正的詩人是人民和時代的忠實反映者。”

擴展閱讀

最強棄少http://www.7kwx.com/0/198/
妙手天師http://www.7kwx.com/0/210/
將夜http://www.7kwx.com/0/5/
天才相師http://www.7kwx.com/0/196/
求魔http://www.7kwx.com/0/170/
聖堂http://www.7kwx.com/0/99/
神煌http://www.7kwx.com/0/203/
楚漢爭鼎http://www.7kwx.com/0/193/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